入定入門功夫

打坐第一關是散亂,妄念紛飛,了無趣味是其特點.。功夫漸深,遇到的問題是昏沉,犯困打盹是其特點。熬過睡關,功夫會大進,下一關是無記,若能不落無記,則功夫到此再努力下去必有消息。根據我前述的散亂,昏沉,無記三層次修定,基本上是一切禪定修習的共同過程,也是實踐體會。具體上說,一開始要訓練坐,若用散盤,則開始易,後來難。若用單盤,則開始易,後來稍難但可行。若雙盤,則開始甚為困難,但最後則非常容易。其原因是,在一開始修定,必然是妄想紛飛的,此時,那種盤腿,影響並不大,雙盤為因為腿疼而盤不久,散盤則因為不穩而盤不久。只要上座,閉上眼睛,無論用任何心法,或者不用心法,只是坐著,慢慢地就會進入昏沉階段。這是個必然的過程。其中兩種情況最容易出現,一是剛睡醒,二是臨睡前,前者大腦還沒有完全激活,後者人比較疲勞故。進入昏沉後,表現就是意識淡化,思緒飄散,昏昏欲睡,即一種似夢非夢的狀態,這種狀態一般在一次能持續坐到四十分鐘以上時就很容易出現。到此階段,若用散盤的就無法進行,因為此坐姿不穩,很容易就倒下睡著了。故散盤的難在這裡。單盤是可以的,但缺點是

入定入門功夫

單盤腿一高一低,若長期不換腿,則容易造成脊柱歪斜,就是定中感覺自己身體是歪的或改變了方向(實際上並不歪也沒有轉方向,但閉上眼睛感覺就變了)。雙盤最好,此盤最穩。但必須熬過腿疼,才能進入昏沉。否則,不能進入此狀態。進入昏沉階段後,若繼續打坐而不隨順睡魔,則自然會轉入頭腦的清明狀態。剛開始可能是突然之間一激靈的感覺腦子突然清醒了,一坐之中可能會反覆出現。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努力,就會趕跑睡魔,進入寂中有定,定中有寂的靈明狀態。進入此狀態後,就需要根據所修的法門,選擇一定的觀法。在此之前,不用任何心法,僅僅依靠閉上眼睛坐,就可以達到目的,這之後,不同的觀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若享受這種空寂靈明而輕安的狀態,繼續下去,則可能修成無記的死定。具體的表現就是一上座,感覺什麼都斷了,才幾秒鐘,幾個小時就過去了。這是一種,所謂的死水不藏龍。當然養生的效應是有的。
2、通過感受身體的氣感,逐步修行,這個時候會進入欲界定,會出現八觸(冷熱輕重滑澀動癢)等表現。再結合平常的信仰,就會修成不同的氣脈、丹道等反應。
3、結合呼吸,修安那般那。那麼會逐步出現禪相。即看到先開始不穩定到逐步穩定的光亮。光亮穩定後會出現在額前,如一輪圓月。此時依此禪相入定,可修行四禪八定。或依此引入丹田,也可培養元嬰,則是道家系統。若結合引入外界的光,內外合一, 則會成就虹光身。


4、若此時以耳根圓通法修,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了了覺性,則會逐步走向覺所覺空的路線。然後次第精進,就會證成圓通。
5、若依禪宗路線,定中起疑,參究一個話頭,會發現疑情逐步變成一條線,牽之不斷,綿綿不絕,如春蠶吐絲,除此之外,無有他物。功夫持續,水到渠成時,則會冷灰爆豆,這一線突然炸裂,山河大地,身心世界一齊消隕,名為破本參。
6、消隕之時,實非斷滅,乃真常獨露,非可言表。從此方知真空與妙有絕對不二,妄想是菩提,菩提是妄想。如此行去,久久則重關可破,證得法身。
法身向上一事,名為透牢關,此關非是修行,也非道力,乃是打破一切做工夫形跡,與證聖無關,也與涅槃無關,反而是要打破他們,故被認為教下所無,宗門獨有。
本參一破,即屬幹慧地,自受用報身雖未圓滿,但已獲得。法身雖未圓滿,但是已經證得。已有自家淨土。但雖自悟圓滿,功德未圓,故上不能為諸佛攝受,下不能攝受眾生化身於自己的淨土。故名幹有其慧,未與如來法流水接。
此後,悟後真修,六度萬行,三十二應,逐步地,自身能入眾生夢中,眾生能入自身淨土,上合諸佛,下合眾生,念念超,念念進,主伴圓融,自他圓融,心佛眾生互相攝入,此為證法身。即中中流入如來大圓覺海之意也。

而離眾生無如來,所謂流入如來大圓覺海,不過是靠六度萬行,隨類實現,與無數眾生結緣,並度化他們於自己淨土而實現的。
在將眾生度化於自己淨土的同時自己的報身就逐步圓滿了,同時如來的法流也就與自己合一了。
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迴向佛果,即可經等覺而妙覺,所謂如來逆流,菩薩順流而至之意也。
禪門功夫,靜中參,動中也要參,二六時中,功夫不許打失
出坡,經行,早晚課誦,行腳放參,功夫是不許打失的。
一開始就認可靜中修而不認可動中修,所以決定了以後這個功夫沒法啟用。一旦遇到境界,自己都說墮落了。
說到底,功夫都是要表現在動中的,境界中的,如果動靜成了兩截,那麼功夫就不能啟用。功夫不能啟用,當初的境界必然會遲早會打失,打失之後遲疑、困惑就來了。遲疑困惑一來,若能知非即改,回小向大,自然是很好的。若反而因此痛恨外界俗世干擾,欲繼續靜中苦求,那麼輕則不化圓種,重則墮於外道也是難免的了。
要知道,任何功夫,既不是修來向眾生炫耀的,也是修來向佛祖報恩的,更不是為自己獨享清涼的。其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繼續輪迴六道,與一切眾生結緣,並度化之。在此度化過程中,為了自己不被眾生的煩惱苦海度去,跟著墮落,才是要做功夫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