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我們,“如來”根本就不是一個真實存在

有一則笑話。

一小兒問師父:“大家都拜觀音,求無病無災。觀音又拜誰?”

師父說:“也拜觀音。”

“那是為什麼?”

“求人不如求己。”

這雖是一則笑話,卻有很深的佛學內涵。觀音之所以為觀音,不是靠別人提攜,靠的是“自度”;不是靠求人,靠的是求己。

佛祖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我們,如來根本就不是一個真實存在,他只是“如來”,好像要來,還沒有來,來不來還不一定,哪能求得著他老人家呢?不如拜拜自己、求求自己,或許靈驗。

佛祖也可以拜。但不完全是拜他,主要是拜自己。誠如南懷瑾大師所說:因我禮汝。因為我很尊重自己,所以禮貌對待你。當然,在拜自己時,順便拜拜佛祖,也沒關係,雖說他只是“如來”,萬一真的來了呢?

有人會說,反正我不是信tu,誰都不拜,只要懂一點做人做事的道理就行了。且慢,“一切皆是佛法”,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佛法,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懂得佛法了,就很不簡單。

《菜根譚》教了我們一條做人做事的道理,正好與佛法相通:“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勝於靠他人。”

“靠自己,勝於靠他人”,前面已經講過了,求人不如求己嘛!為什麼“敬他人,即是敬自己”呢?

首先,“敬人者,人恆敬之”。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你施予的是敬意,看見的也是敬意;你施予的是友善,看見的也是友善。反之,你施予輕視,看見的也是輕視;你施予羞辱,看見的也是羞辱。

其次,修養是自己的修養,不是別人的修養。無論別人的態度如何,一個敬自己的人,不會將自己的修養降低到與對方同等的地位。他們的理念是:一個人不應該因為一條小狗很不禮貌地汪汪叫了幾聲,就馬上汪汪叫回去,這樣太不尊重自己了。同樣,當一個人對自己沒禮貌時,也沒有必要讓自己的言行變得不禮貌。

對他人缺少敬意,正是某些人的一大毛病。這是缺乏自知之明造成的。他們把一個影子的長度當成了自己的真實高度,拿出去跟人家一比,就有充分的理由輕視任何人,其心態如同佛祖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叫三聲:“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他們輕視別人的理由看起來還很充分:不如自己的人,都是一群爬在地上的螞蟻,理所當然應該受輕視;跟自己處於同一水平線的人,都是些庸俗淺陋不思進取的傢伙,用不著放在心上;成就地位高於自己的人,那就更應該受輕視了——他們不吹牛拍馬、阿諛逢迎,能當得了官嗎?不偷稅漏稅、使巧弄詐,能發得了財嗎?私底下這麼一琢磨,觸目所及的每一個人,形象都不足三寸高,輕視之心便油然而生。

其實呢,大家都在紅塵中掙扎,都不容易,品格高低,都難免沾上一些灰;成就高低,那是各人的造化,得者得之不易,失者並未放棄努力,即使一個老叫花子,仍在和命運做最後抗爭,何必對人起輕視之意呢?

“眾生平等”,最輕賤的生命也值得尊重;“一切都是佛法”,最輕賤的工作也值得尊重。這也是敬自己呢!

佛祖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我們,“如來”根本就不是一個真實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