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俘虜日軍60萬,戰後只歸還了30萬,另外30萬去了哪裡?

開倡血cvjov


1945年8月8日,收拾了德國的蘇聯軍隊進行了一番修整後,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對日本宣戰,150萬蘇聯軍隊出兵中國東北。

日本關東軍的精銳部隊早就被不斷的抽調到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此時的日本關東軍已經不再是當時那隻強悍的軍隊了。當時的關東雖然人數有70萬之眾,但不少士兵都是剛剛入伍沒多久的新兵。

在蘇聯大軍的壓迫下,日本的關東軍一觸即潰,根本就沒有形成有效的抵抗,成建制的被蘇聯人俘虜,前後大概有近60萬關東軍成為蘇聯人的俘虜。

被俘虜之後的日本人,被押送到了西伯利亞的戰俘營,進行勞動改造!

當時的蘇聯,剛剛經歷過大戰,大概有2700萬的蘇聯人在戰爭中丟掉了性命,而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男性。所以當時蘇聯的國內,面臨著著兩個巨大社會問題:一是缺乏勞動力;二是男女比例失衡,導致大量的適齡女性無法找到伴侶!

這些被蘇聯人俘虜的日本關東軍,來得正是時候:一方面能給蘇聯帶來勞動力,一方面也能解決蘇聯女性的需要!

當然,作為俘虜,日子自然是過得不太舒服的。

當這些日本俘虜來到西伯利亞之時,立馬就受到蘇聯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們一擁而上,將這些日本俘虜隨身攜帶的物品洗劫一空,連身上穿著的衣物也扒得精光。這是可以理解的,作為戰俘,只能任人宰割。

被洗劫之後的俘虜被關進了戰俘營,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將是繁重的勞作。此時蘇聯,正是缺勞動力的時候,這些俘虜不用白不用。

由於西伯利亞的氣候比較寒冷,這些日軍俘虜的一方面要從事勞動,一方面營養又跟不上,所以在1945年的冬天就有55000日本俘虜被凍死。

有些人說蘇聯是如何如何虐待這些日本人的,什麼不給衣服穿,不給飯吃,晚上還要強迫給蘇聯女性提供額外的服務之類的!

這不是扯嗎?當時的蘇聯剛剛經歷過戰爭,連蘇聯人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還指望能給這些日本俘虜吃飽穿暖?這不是搞笑嗎?別忘了,他們可是戰俘,而且是日本戰俘!

至於說晚上還要強迫給蘇聯女性提供服務的說法就更扯了。這本來就是一個你情我願的過程,蘇聯女性想要解決自己需要,而日本戰俘則希望通過取悅這些蘇聯女性來獲得一些額外的食物,雙贏的選擇!最後還有不少日本俘虜和蘇聯女性結為了夫妻,留在了蘇聯。

1956年,隨著日蘇關係的緩和,兩國簽署了《日蘇聯合宣言》,蘇聯這才將當年俘虜的日本戰俘遣返回日本。

根據一些資料的記載,蘇聯遣返日本俘虜在47萬人左右。從1945年到1956年,11年的時間,60萬戰俘中有47萬人活著回到了日本。

實際上,還有一部分俘虜選擇留在了蘇聯,因為他們和蘇聯女性結了婚;另外還有一部分俘虜可能有一技之長而被蘇聯人截留下來。所以說日本戰俘活著的人數應該在47萬以上。

對於戰俘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高的生還比例了。要知道當年德國俘虜的500多萬蘇聯戰俘中,只有200多萬人活下;而蘇聯俘虜的200多萬德國戰俘中,最後只有100萬人生還。

所以說,蘇聯人壓根就算不上虐待日本戰俘。至少比起被蘇聯人俘虜的德國戰俘來說,日本戰俘過得相當舒服。

至於有人說只有30萬日本戰俘回到了日本,那是謠言罷了。十有八九是日本人得了便宜還要賣乖,說蘇聯人虐待日本戰俘,導致有30萬日本戰俘死在了蘇聯。


小鎮月明


1945年11月,首批5000名關東軍戰俘被蘇軍押送至坦波夫州。這些戰俘大部分是日本關東軍的軍官,蘇聯人民用熱烈擁抱來迎接他們,據女市民多爾格娃回憶:“整個城市都被動員起來,我們在火車站等了好幾天,小日本剛下火車,立刻就向他們撲去,先是來個俄羅斯式的熱情擁抱,然後搶奪他們的東西,只是一會兒,他們就窮得連褲子都穿不上了“。這批日本戰俘很多都是高級軍官,隨身攜帶了很多好東西,如毛墊、枕頭,秋褲、棉褲,甚至照相機等。

1945年末的蘇聯,衛國戰爭剛剛勝利,正在開展戰後的恢復建設,坦波夫州位於蘇聯歐洲部分伏爾加河流域,屬於中央黑土區,以農業為主,大多數蘇聯市民的生活還很困窘,幾乎一貧如洗,基於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憤恨,所以日軍戰俘的隨身物品衣物都被熱情的市民席捲而空。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集結在蘇聯遠東邊境一帶的蘇聯紅軍外貝加爾方面軍、遠東第一方面軍、遠東第二方面軍 150多萬軍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等地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突然襲擊。日軍迅速潰敗,並在8月15日投降,在整個遠東對日戰役中,蘇聯紅軍共擊斃日本關東軍和各類殖民武裝8萬多人,俘虜日軍約60萬人。這些戰俘在中國東北短暫拘押甄別以後,被陸續分期分批送往蘇聯國內的戰俘營。

大部分戰俘被安置到蘇聯的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少部分被送往伏爾加河流域和南高加索頓河流域的羅斯托夫。由於鐵路和公路交通運輸工具匱乏,很多戰俘經歷了徒步的長途跋涉和公路鐵路混合輸送。為了安撫日軍戰俘,蘇聯人在押運前,有時候會欺騙日軍戰俘,告知將把他們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回日本國內,以至於在戰俘專列經過幾天運行,路過了一片”汪洋大海“時,有很多日本戰俘認為已經到了日本海的海邊,即將回國,後來發現取水煮飯時,這裡的”海水“居然是淡水,才知道他們已經到了西伯利亞深處——貝加爾湖。


蘇聯負責接受並管理日軍戰俘的機構是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戰俘和拘押人員事務管理總局,該局於1939年9月19日成立,最初是為了管理被俘的波蘭官兵而設立。總局下設數個戰俘營管理局,戰俘營管理局下設各勞改所,這些機構負責戰俘的生活起居、勞動培訓、勞動分配以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

最初的戰俘管理是粗放式的。由於戰俘數量太多,蘇聯人並沒有提前做好接收準備。以至於流傳過這樣的段子:上級通知說要押送過來200個鬼子,結果來了400多,炊事班就做了200人的飯,咋辦。於是連長命令炊事班集合,端起衝鋒槍,在鬼子吃飯前先用10分鐘時間掃射,這樣剩下200個鬼子的伙食問題就解決了。

日本戰俘進入各勞改所之後,按照規定先實行檢疫隔離和政治審查,為其半個月,包括洗澡消毒,將頭髮、腋毛等毛髮全部剃光,衣服放入乾燥爐裡消毒殺菌。戰俘們逐一接受蘇方內務和情報機關的訊問,審查有無反蘇反共的劣跡,發現有戰俘從事過反蘇反共活動,就立刻被轉到專門的戰俘懲罰收容所接受懲罰。

戰俘勞改所每個月會對戰俘例行身體檢查,要注意這不是愛心氾濫的健康檢查,是身體檢查。戰俘們排成四排,脫得一絲不掛,冬天也是。檢查方法是由內務人民委員部的軍醫拉起日本戰俘大腿上的皮,根據皮肉的厚薄,分成若干個等級。肉最厚的為一等,下月起將進行高強度勞動,皮肉最薄的,下月起將降低勞動強度,給予適量脂肪營養。

蘇聯勞改營的生活極其艱苦,食物通常是不夠吃的。曾經有德國和日本的戰俘在一個勞改營裡幹活,開飯的時候德國人仗著人高馬大去搶日本人的土豆,然後被看守發現拖出去毆打,並被教育“你們都是平等的!”據當年被視同日本戰俘,同樣關押在戰俘營裡的偽滿洲貴族和高官回憶,他們跟溥儀一塊關在蘇聯的日子:“日子苦啊!餓(除了溥儀)。誰都吃不飽。老遠看見個馬糞蛋子都要撲過去,心想萬一是個燒糊了的土豆呢?” 。

戰俘營的飲食標準劃分成若干個等級,有士兵、軍官、將軍、營養不良症患者、病人、拒絕勞動人員和拒絕被調查人員等等,根據戰俘的級別、勞動表現和身體狀況來劃分,在1948年時這個標準有10個等級。蘇軍經常用伙食等級來分化日本戰俘,獎勵那些積極向組織靠攏的戰俘,尤其是有共產主義或左翼思想覺悟,能夠自覺與日本軍國主義劃清界限的戰俘,都會在生活上受到特別的關照。

蘇聯勞改局特別重視日本戰俘的政治學習。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戰俘人員將受到提高伙食標準的獎勵,理論學習積極分子將被送到休養房去過上十天到十二天的好日子,可以穿上清潔的內衣和睡衣,好吃好喝。蘇軍總參謀部情報部,海空軍的專業情報所,以及國家安全部克格勃會從中考察,物色並招募秘密情報員,這些積極分子會優先回國,根據蘇聯解體後的解密檔案,回國後繼續為蘇聯從事情報外圍工作,有名有姓的一千人以上。

日本戰俘們也有誤判的時候,1946年起,傳聞說蘇方可能將日本戰俘轉交給中國,日本戰俘們特別是將軍和高級軍官們立刻苦苦哀求蘇軍代表,無論如何請不要這麼做,他們懼怕中國人的報復,堅決拒絕返回中國。在各戰俘營清查戰俘人數,並計劃釋放到中國時,很多人都拒絕離開戰俘營,甚至還有為此切腹自殺的。他們很多人都沒料到,日本部分高級戰犯戰俘在中國天堂般生活待遇。

1947年蘇聯遣返日俘,上船前給配發一個直徑30公分的大黑麵包,用於航行中伙食。日本戰俘在碼頭上與蘇方人員依依惜別、滿臉淚水,情深意切,紛紛表示感謝這幾年“天祖國”蘇聯對他們的盛情款待,回國以後還要為繼續加強日蘇友誼而多做貢獻。上船以後,這些日本戰俘又全體把黑麵包扔出船外,同時罵一句:滾你孃的黑列巴,俄國佬的破爛。以至於海面上飄著幾千上萬個黑麵包,場面蔚為壯觀。有人會問,那麼艱苦的生活,日本戰俘為何會扔掉寶貴的麵包,回國途中吃什麼。原來,接俘船是日本政府派遣的,船上自備食物。

在俄的未歸國日本戰俘後裔,最有名的是俄羅斯自由黨的女黨首,伊琳娜·袴田,她爹是日本戰俘,但同時是日本共產黨黨員,很早釋放,後留在蘇聯,娶了俄羅斯妻子以後一直未回國,進入蘇共中央工作直至退休。另外,很多傳說中的日本戰俘和蘇聯女人的故事,事後證明都是人們的以訛傳訛,其實一共只有一百多個日本戰俘娶了蘇聯女人以後未回國,留在了蘇聯。

根據蘇聯勞改局的官方報告,蘇聯人曾經嚴重讚美過日軍俘虜,認為他們遵守紀律、作風嚴謹、吃苦耐勞,品質優良,是最好的勞動力,很多報告還要求儘量拖延遣返。日本人至今認為被蘇聯運往國內的關東軍不是戰俘,是非法拘留。

日本導演小林正樹的《人間的條件》和山本薩夫的《不毛之地》等影片均對此有過描述,這兩部電影都由仲代達矢主演,以真實史料為基礎拍攝。蘇聯解體後,日本NHK電視臺還和俄羅斯合作拍攝過一個節目,《西伯利亞抑留俘虜的證言》的記錄片,片中提到1945年8月有超過57萬的日本關東軍和平民被扣留,至少有10萬日軍戰俘死在西伯利亞,而蘇聯人當年說只有5人。在《日俄關係中的戰俘問題》一書中提到,“蘇聯地方當局沒有做好接受如此眾多數目的戰俘的準備—住房不足、冬衣緊缺、糧食和藥品也匾乏,由於這些原因,在1945一1946年冬天,在日本戰俘勞改營裡出現了較高的死亡率。根據官方統計的數據,總共有55000名日本戰俘死掉了。”

多年來,日本方面認為大約有十幾萬關東軍戰俘死在蘇聯的勞改營裡,蘇聯時期一直對此保密,按蘇聯解體後的解謎檔案,俄羅斯提供給日方的數據對照,1945年大約有接近60萬關東軍戰俘被押往蘇聯內地,後期回到日本的大約有47萬人,戰俘營有記載的死亡記錄有5萬多人,中間的缺口、少量留在了當地、大部分沒有記錄在案,基本認為也是死在了遠東。


科羅廖夫


有網友問:蘇聯俘虜日軍60萬,戰後只歸還了30萬,另外30萬去了哪裡? 1945年8月9日上午凌晨一點左右,關東軍總司令部接到駐牡丹江第一方面軍的電話報告,說:“東寧、綏芬河正面之敵已開始進攻!”

從此遠東戰爭正式爆發,大本營給關東軍下達的命令是:“考慮到帝國整個戰局,朝魚羊是最後防線,需要絕對保住。但滿洲只是前進基地,在萬不得已時可以放棄”。關東軍主力開始迅速南撤到長春,通化。

八月十二日,關東軍總司令部開始由新京遷往通化。與此同時,滿洲國政府機關也往通化遷移。

8月15日深夜,關東軍總司令部舉行了決定其命運的歷史性會議。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總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和大部分幕僚都來到作戰室,會議由草地貞吉參謀主持,會議討論了在目前局勢下關東軍怎麼辦?

最後,山田乙三作結論說:“只有謹遵聖命,全力結束戰爭。”從而結束了這次會議。從此關東軍全體放下武器投降。

關東軍及在南庫頁島、千島群島之部隊,共被蘇軍俘虜達57萬5千人,其中將官為148名。編為569個作業大隊。關東軍被俘人員入蘇不久,即有近43000人患有各種不同疾病,經交涉,蘇方同意釋放其回國就醫。

至1949年,蘇聯除扣留有罪行的日俘約3000人外,其他均在當年予以遣返。在蘇聯的日俘,歸兩個系統收容管理。一為蘇聯的內務部,一為蘇聯的國防部。

日俘入蘇後,由於氣候嚴寒不能適應,加之蘇聯本身因連年戰爭供給困難,本國人民有時尚難飽腹,日俘可想而知,因此開始一段因熱量不夠身體虛弱而羅致疾病者不少,後期才有明顯好轉,但病死在蘇聯者約有55000人,其他,52萬日本俘虜全部回國,

根本就不存在,蘇聯戰後只歸還30萬日本俘虜的事情,除了55000病死以外,其他52萬日本俘虜全部回國。還有900多人引渡到我國,後來也經過審判教育以後回國。

而且日本俘虜並不都在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雖然日本俘虜最多,但是在蘇聯境內勞動的日本俘虜,其實人數第2多的是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外蒙古。日本俘虜病死主要是第一年的冬天,後來勞動營條件改善以後,死亡率就已經很低了。


深度軍事


1945年日本戰敗後,60餘萬日本關東軍被押送蘇聯各地服苦役,等待他們的,是生不如死的地獄之行!

這些日本放下武器之後,以為會得到蘇方的優待,沒想到,蘇聯人連頓飽飯都不管,甚至直接斷頓!不服就餓著——這就是蘇聯人的邏輯。

  

大部分日本戰俘被安置到蘇聯的遠東和東西伯利亞,由於鐵路和公路交通運輸工具匱乏,除特別重要的戰犯和一部分戰俘是乘火車前往蘇聯的之外,不少戰俘是徒步離開中國東北臨時日軍戰俘營,前往遙遠、苦寒的西伯利亞的。還有一些戰俘被安置到哈薩克地區以及頓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一路倒斃者不計其數。

到達駐地後,日本戰俘連住的房子都沒有,要自己動手搭窩棚,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因吃不飽、穿不暖、沒有醫療救治,還要幹各種重體力活,僅第一個冬季,日本戰俘就凍死了5萬人!

後來,日本政府向蘇聯索要亡故他鄉的日俘屍骨,蘇聯人拖來拖去,給拉回一船骨灰。據說,很多日本兵死後,骨灰做了製造肥皂的材料。

  

吃不飽、穿不暖或許尚可容忍,最令日本人恐懼的是,是蘇聯人隨便集體屠殺戰俘!給扣上“顛覆蘇維埃政權”帽子,還算是體面,有時槍殺戰俘的理由簡直令人瞠目結舌:沒那麼多糧食供應,多餘的戰俘殺了算了!

除種種虐待外,蘇聯人還強迫給戰俘洗腦,逼他們學馬列主義,逼他們效忠斯大林,對滿腦子武士道思想的日本戰俘而言,被逼改造思想,比殺了他們都難受!但不接收思想改造,就將面臨苦役、酷刑乃至槍殺的悽慘命運,生命與思想,哪個更重要?

一些日俘禁不住如此煉獄般的煎熬,終於意志動搖,聽命於蘇聯,被培養成間諜,“釋放”回國,據說其中一些人,成了“日本共產黨”。

  

蘇軍如此虐俘,日本人的仇恨該是何等刻骨銘心,又該怎樣臥薪嚐膽、報仇雪恥!但多年後,世人發現,日本人普遍對蘇聯乃至現在的俄羅斯懷有深深的“敬畏”。

前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面見俄羅斯總統普京,居然是滿面堆笑、一路小跑而來,會晤中,普京對殷勤的安倍不理不睬,連禮節性的笑容都難得一見,還很不禮貌地在一國元首面前撣鞋灰、拉褲腳,安倍一臉尷尬,卻強作歡顏。

  

而對一衣帶水、始終強調中日友好的中國,日本人卻毫無歉意,變本加厲地攻擊、凌辱,連舉世皆知的南京大屠殺都不承認,亡華之心不死,夢想捲土重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小爸爸穿越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蘇聯俘虜了65萬關東軍,最終有6萬多人死於西伯利亞的額虐環境,其餘50多萬回到國內。

其實,這些所謂的關東軍都是一群日本在東北僑民組成的烏合之眾。

早在1945年前,關東軍主力早就南下作戰去了。這65萬關東軍中的三分之二,是在戰前幾個月內胡亂拼湊的。直到蘇軍打進來,一些日軍臨時組建的師團還沒有下發步槍。

這些關東軍,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軍人。

在關東軍投降以後,蘇聯將其中年級過小(不到18歲)和過大(45歲以上)基本釋放,其餘全部壓倒西伯利亞做苦工。

蘇聯人沒有大規模屠殺關東軍的記錄,也沒有可以虐待,原因很簡單,因為蘇聯需要這些人作為勞動力。

當時蘇聯男性軍人死了1000萬,國內勞動力嚴重不足。

但西伯利亞這種環境,一般人就是受不了的。

就算好吃好喝的供著,不要幹活,零下40度和極晝極夜的可怕環境也會導致部分人死亡。

而日軍戰俘到了那裡,每天要在嚴重中幹繁重的工作,有時候一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他們吃的很差,住的也差,一旦生病又沒有基本醫療。蘇聯當年的醫療很差,經常劉鑫可怕的產染病傷寒之類,死亡率非常高,日軍戰俘大量死亡也就不稀奇。

這就叫做惡人尚有惡人磨,鬼子雖兇惡,毛子比鬼子還兇惡十倍。

最後總結一句,鬼子和毛子都是垃圾,都不是好東西。


薩沙


1945年8月,蘇聯在勸說日本投降未果後,出動150軍隊,5000架飛機和5000輛坦克,還有大量的自行火炮。

如猛虎出籠,蘇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殲滅了盤踞中國東北14年之久的關東軍,關東軍全線潰敗。

在這次戰役中蘇聯軍隊共殲滅擊斃日軍83737人,俘虜59.4萬人。這次戰役中蘇聯犧牲了1.2萬名戰士。

一同被俘的,還有大量的日本女兵和日本軍官女家眷。

然後這些日本女兵遭到了蘇聯人的瘋狂報復...

後來蘇聯遣散了日本俘虜,但是日本卻說只接收到了30萬,那麼剩餘的30萬去哪兒了呢?

原來蘇聯將這批被俘虜的日軍押到了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去勞作,其中死在押運途中的、病死凍死的不可統計,即使到了關押地,每天的勞作也是相當大。

一開始日軍俘虜還很驕橫,以為蘇軍會像中國那樣好吃好喝供著,結果被蘇軍一頓教訓,很快就老實了,心甘情願地地過起了豬狗不如的生活,逃不掉被欺辱的命運。

這並不是對日軍俘虜的懲罰,而對讓他們償還戰爭欠下的血債,讓他們也知道,別人的生命也是生命,日軍給予別人的苦楚,自己也該承受。


天下武器


世界第二次大戰中,小日本強勢侵略亞洲各國,1945年8月9日,蘇軍出動150萬軍隊打擊中國東北的日本軍隊,消滅日軍6萬之多,俘虜60萬餘眾日本戰俘。再來看看蘇聯處置日本戰俘的場所,有礦井、礦場、木材採伐加工廠,鐵路和公路等地方。戰爭結束後回到國內的只有30萬,另外的30萬哪去了呢?一米五幾一米六頂多一米七手無寸鐵的散兵遊勇敗軍之將,俄國大漢開著車I拿著衝鋒槍跟在後面,到西伯利亞去勞改,鐵路運力有限,你們走著去吧,不走槍決。你反抗一個試試累死活該。

對這事兒小日本一直是懷恨在心的 ,到了戰俘營也不消停 ,失去男人們的寡婦看守 挑選日本戰俘里長的比較,呦西的。每晚辦著八格牙路的事情 ,精神肉體上雙重摺磨 ,還是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山裡的月光3


首先,蘇聯前身是俄國,當年日俄戰爭雙方在中國的土地上和太平洋上大打出手,最終俄國失敗,俄國傷亡20多萬人,被俘8萬,此時兩國便已結下世仇。

其次,許多蘇聯士兵的父輩或者親戚都曾在俄國軍隊服役,上一輩的仇恨必然會施加到這幫日軍俘虜上。

最後,日本和俄國乃至後來的蘇聯,一直就不對付,就中國的東北問題,兩國各種明爭暗鬥,都想佔領我東北。

兩國都沒有優待俘虜的傳統,蘇聯不會,日軍更不會,所以用老百姓的話說,誰落到誰手裡算他倒黴。

無論是日軍俘虜還是德軍俘虜在蘇聯戰俘營裡都是死傷慘重啊!


小小狼王


戰後的蘇聯急需大批勞工從事戰後重建的工作,而日本戰俘便填補這一空白!

蘇聯與日本已經是宿敵般的存在了,而戰結束後蘇聯在中國東北部俘虜了大批日軍,但由於國際社會的人道主義精神限制,蘇聯無奈歸還了30萬俘虜,然而還有30萬人卻被永久地留在了蘇聯,儘管日本一再要求歸還這批日軍俘虜,但蘇聯不為所動,因為這批俘虜對蘇聯來說是重要的勞動資源。

這些俘虜大多被派往西伯利亞修建鐵路等設施,由於日本人受不了蘇聯寒冷的天氣,就一個季度便凍死日軍俘虜多達四萬人之多!



這些日軍俘虜為蘇聯的基礎建設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們沒有人權可言,不分晝夜地工作,偷懶或是不聽話都會遭到嚴厲的毆打。以至於一開始很多日本因受不了這樣的摧殘選擇自殺以求解脫,光因自殺而死掉的日本俘虜就多達一萬之多。


隨著日軍在蘇聯的建設工作推展,逐漸適應蘇聯氣候的日本人開始愛上了這片土地,很多日本人與蘇聯女兵產生了特殊關係,他們甚至組建了家庭,但由於政府的反對和干涉,為了維持蘇聯血統的純正,很多日本俘虜隨後又被遣散回國,回到日本的戰俘大部分均以叛國罪處死。而很多日軍俘虜害怕死亡毅然決然地選擇留在蘇聯,不願回國,他們最終也在蘇聯定居!

(謝謝關注荒野歷史)


荒野歷史


戰後歸還了57萬,有6萬多日本戰俘死在了寒冷的西伯利亞。

據蘇方統計,蘇聯紅軍殲滅日軍22個師,共擊斃關東軍8萬多人,俘虜大約60萬人。俄羅斯學者根據文件材料確認:“1945年8月9日至1945年9月2日蘇聯紅軍俘獲639635日軍官兵,其中在蘇聯駐中國東北臨時戰俘營關押的65245人於1945年8月至12月被釋放。他們中有:日本人,傷員和病人,———40369名,中國人———12928名,韓國人———7785名,蒙古人———3608名,滿族人———486名,俄羅斯人———58名,馬來西亞人———11名。”

從1945年開始,蘇聯國民經濟建設中日本戰俘被安置在內務部的戰俘營以及國防部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獨立勞動營”裡。俄羅斯學者卡拉曼和休科夫斯卡婭指出:“將日本戰俘安置到遠東地區的主要目的在於,利用他們在那些勞動消耗最大、體力勞動最繁重的部門—有色金屬、煤炭、採礦、林業、漁業部門從事勞動,因為這些部門的人力資源嚴重匱乏。”

根據對各種統計數據的分析和數十萬從蘇聯回到日本的戰俘的供述,各收容所的戰俘死亡率都因營養失調、重體力勞動、嚴寒及傳染病而高得令人難以置信。從保存在以前被稱為特別檔案中的文件中可得出結論:在蘇方抓獲的俘虜中死了6萬多日本戰俘,即每10個戰俘中有1個死亡。

1946年,蘇聯開始遣返被關押在蘇境戰俘營的日本戰俘。最先被遣返的是生病、體弱的戰俘,1947年和1948年是遣返高期。截止1956年底,共計有577567人被遣返回國,其中40多萬人是在1945年至1948年這個時期遣返的。被遣返577567人中包括1945年8月至12月蘇軍釋放的65245人,蘇境戰俘營被遣返的日本戰俘人數是512322人,所以也可以推算出在1945-1956年蘇境戰俘營裡的死亡的日本戰俘人數是62068人,和上面的結論相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