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正式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版圖全揭祕

5月3日早間消息,小米於5月2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最快6月底就能上市。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這是繼阿里之後全球最大科技新股。

眼下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

小米正式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版圖全揭秘

招股書顯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2015年小米淨虧損76.3億元,2016年淨利潤4.9億元,而在2017年淨虧損438.9億元。

扣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和向員工發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5年淨虧損3.0億元、2016年淨利潤19.0億元,2017年淨利潤53.6億元。

招股書公開的同時,雷軍也發佈了一封公開信。雷軍稱,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商業模式已經經過考驗和驗證,今天小米走到了歷史性重要節點,面向未來,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業生態有著極具想象力的遠大前景。

正如雷軍的公開信所言,小米的佈局早已不僅限於硬件領域,除了手機之外,小米幾乎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

空調、淨水器、掃地機器人、電飯煲、平衡車,甚至毛巾、牙刷……而小米在新零售方面的探索也頗有成效,“小米之家”遍地開花且收效突出;更重要的是,小米的全方位生態鏈佈局日益壯大,成為公司最有價值的業務。

1、手機:2017年小米手機銷量全球第四

小米的產品雖多而雜,但當前的主要業務還是智能手機。

小米正式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版圖全揭秘

2011年7月,小米宣佈進軍手機市場,同年8月,小米手機正式發佈。2015年之前小米憑藉飢餓營銷模式,手機銷量不斷增加,至2015年小米手機一度問鼎國內市場銷量冠軍。

2016年公司受到內部機型複雜,性價比下降及外部華為、OPPO、vivo等競爭激烈的影響,小米銷量同比大滑36%,僅賣出4150萬部手機。

小米正式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版圖全揭秘

2017年,小米手機則迎來了它的“逆襲之年”。從目前來看,智能手機依然是小米的主要業務。

在去年10月底,小米已經完成了年出貨量超過7000萬臺,營收超過1000億元的年度目標,2017年全年,小米手機銷售量更是達到了9200萬臺,較上年實現了1倍以上的增長。此外,雷軍稱小米很有希望在2018年突破1億臺的出貨量。

小米正式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版圖全揭秘

縱觀小米手機的發展歷史,雖然在登過高峰之後也遇到了低谷,但是小米還是挺了過來,小米手機通過其對“高品質+合理價格”理念的始終踐行,仍然保持了穩定的增長。

小米手機的成功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在整個行業方面,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型與電商渠道崛起,帶來了行業紅利,為小米創造了成功的外部條件;從小米自身方面,高性價比爆款策略的成功運用,則是其逐步佔領市場並得到迅猛發展的關鍵。

2、新零售:小米之家迅速鋪開

與此同時,新零售也是小米一個重要的業務板塊。今年2月,小米之家的300多家門店用28天時間賣出了10億元的銷售額,這樣的業績對於傳統零售門店而言,似乎不可想象。

小米正式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版圖全揭秘

小米從2016年開始重視線下渠道的投放,旗艦店小米之家在2017年加速擴張,截止2018年1月,全國累計開業300家旗艦店。對於未來,雷軍表示將繼續完善小米之家新零售佈局,計劃三年內開設1000家小米之家門店,最終可能會在全國開1000-2000家店,銷售額預計超過100億美元。同時,小米之家計劃在未來1-2年進入西歐和北美市場。

小米之家打通了線上線下,彌補了其線下渠道的短板。小米之家涉及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數碼配件及日用品等小米旗下產品,雖然一般小米之家門店的SKU只有300多,但其App上的SKU卻很豐富。如果說一家實體門店能夠覆蓋500-1000米,而一個APP則可以覆蓋3km。因此與傳統零售門店相比,小米之家租金成本低、可覆蓋更多人群的優勢格外突出。

正是由於小米之家打通了線上線下,使得其坪效(營業額/店鋪面積)達27萬元一年。與之對比的是,全球坪效最高的蘋果門店坪效約為40萬元。雷軍稱:“小米之家各項指標已經達成我們的預期,坪效做到了世界第二,費用率控制在8%以內。”

除了小米之家以外,有報道稱,小米旗下精品電商平臺“有品”即將在上海開實體店。有品實體店取名為“有品生活”,這將是繼“小米之家”之後,小米旗下的第二個實體店業態。有品將主打精選電商的概念,對標網易嚴選。

3、 生態鏈:“小米艦隊”起航

儘管小米在手機和新零售上的戰略與佈局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目前而言,小米最有價值的業務,更是在於其全方位生態鏈的佈局,其涵蓋範圍之廣已經可以比肩騰訊、阿里。

2015年小米首次披露IoT戰略,致力於打造連接家與未來的物聯網生態鏈,由此小米開始了多領域的佈局。2016年3月,小米再次對生態鏈進行戰略升級,推出全新品牌“米家”,專門承載小米自有產品和生態鏈產品。

截至目前,小米投資的生態鏈品類從手機周邊產品、智能硬件擴展到生活用品,覆蓋範圍甚廣。具體而言,手機周邊產品包括了耳機、移動電源和小音箱等;智能硬件領域小米投資了無人機、平衡車、機器人、VR眼鏡、空氣淨化器和電飯煲等多種產品;生活耗材方面又包括旅行箱、毛巾、枕頭和揹包等眾多產品。

小米正式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版圖全揭秘

從目前小米的投資分佈來看,佔比最多的是硬件,約佔1/3。雷軍曾表示,想用小米模式切入100個細分領域,帶動整個智能硬件的發展,把小米從一個大船變成整個艦隊。

儘管小米的投資品類看起來有些雜亂,但其實它正沿著 “手機周邊——智能硬件——生活耗材”三大圈層進行的產品生態拓展。

小米正式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版圖全揭秘

小米生態鏈的三大圈層已經逐漸明晰,最核心的一層是圍繞小米手機產生的周邊產品,代表公司有華米、紫米、萬魔、藍米、青米、碩米等。

第二圈層主打智能硬件,其中包含了傳統白電的智能化產品,也有無人機、平衡機、機器人等極客互融類的智能玩具。

第三圈層輻射生活耗材,主要圍繞提高個人和家庭生活品質的消費類產品,旗下已有潤米、板牙、米兔、秀美等品牌。

在不斷髮展三大圈層生態鏈的過程中,雷軍致力於把“小米=高性價”的理念植入消費者內心並不斷強化,從而使得小米投資孵化的生態鏈產品公司藉助小米平臺得以迅速壯大,同時也利於小米生態鏈中的各個環節都進入良性循環。

此外,從近年來小米的投資數量之多與投資金額之大,也可以看出其生態鏈佈局的日益壯大。據企名片統計,2017年小米參與投資事件高達60起,項目總融資額超20億元。事實上,自2014年開始,小米的年投資數就沒有低於過30起,並且投資金額穩步上升。

小米正式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版圖全揭秘

目前小米科技對外投資事件208起,投資公司199家;順為資本對外投資事件320起,投資公司253家;雷軍個人天使投資39起,投資公司37家。正如雷軍所說:“我們投資可變現的資產,已經是個天文數字。”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投資的生態鏈企業中已經有4個獨角獸企業。分別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智米科技、紫米科技和納恩博,以及今年2月8日在美國上市的華米科技。此外,青米科技的母公司動力未來也於2016年8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