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官員收到一封只有一點鹽和茶葉的信,卻說大禍將至,爲什麼

清朝一官員收到一封只有一點鹽和茶葉的信,卻說大禍將至,為什麼?這件事情涉及到了兩個人,一個是成為朝中新貴不久的紀曉嵐,一個是紀曉嵐的親家、曾經擔任過鹽務大臣的盧見曾,乾隆皇帝在發現鹽務問題出現一千萬兩白銀虧空後,當即派人嚴厲查處起了涉及了此事。

在這個過程中得知乾隆皇帝命令的紀曉嵐暗中通知了他涉及到此案的親家盧見曾,而據聞紀曉嵐通知他親家的方法是在一個紙質信封裡放入一把鹽和一把茶葉 。當時收到信封的盧見曾對信封裡面的兩件東西是很蒙圈的,但是後來在他的兒女們的提醒下,他才發現了紀曉嵐所要表露的意思。原來紀曉嵐裝一把鹽和一把茶的意思是:嚴查(鹽茶)、查鹽(茶鹽)。

清朝一官員收到一封只有一點鹽和茶葉的信,卻說大禍將至,為什麼

如果是沒接觸過這些事情的人可能會對紀曉嵐的提示無動於衷,但是盧見曾不同, 他曾經掌管著鹽務大權,還因此收穫到了不少的好處,對這些事情自然是非常敏感的。在知道紀曉嵐的意思後,他馬上讓家人把家中的金銀財寶隱藏、轉移到了別處。不過最終還是某些原因出現了問題,查處此事的官員們在發現盧見曾家中豪華的建築格局與來屋中擺設的寒酸物品根本無法對應起來後,當即生出了疑心,所以盧見曾就栽在了這件事情上,被乾隆皇帝查辦了。而通風報信的紀曉嵐也因此丟了烏紗帽,被乾隆貶去了新疆,後來因為要編撰四庫全書的原因,才把紀曉嵐調回朝中的。

鹽和茶葉的故事應該是人們為烘托紀曉嵐形象編造的小故事

清朝一官員收到一封只有一點鹽和茶葉的信,卻說大禍將至,為什麼

這件事情的描述出自於紀曉嵐全傳,在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不過在歷史中紀曉嵐確實給他的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了,也確實被貶到了新疆,然後一段時間後也被調回了朝內,所以說基本史實是正確的。但是關於所謂茶葉和鹽的通風報信方法就是此書作者的想象了。根本就沒有人知道紀曉嵐是用哪種方式通風報信的,寫信是不可能的,一旦中途被人截下來,就是殺頭的大罪,所以很多人判斷紀曉嵐是親口通知盧建中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女婿才將信息傳達給盧見曾的。所以這件事情應該是此書作者在描寫這方面事情的時候,為了烘托紀曉嵐的才智,這才編撰出來的小故事,其實我們通過很多關於紀曉嵐的電視劇以及書籍就會發現人們把紀曉嵐給神化了。

歷史中的紀曉嵐的才華和長相

清朝一官員收到一封只有一點鹽和茶葉的信,卻說大禍將至,為什麼

就比如電視劇中的紀曉嵐非常有才華、長相俊朗,一臉正氣,非常的機智幽默,應變能力很強,經常和和珅鬥智鬥勇,不過歷史中的紀曉嵐和電視劇中的卻是有一定差距的。歷史中的紀曉嵐確實很有才華,因此才被乾隆特意免罪調回朝中編寫四庫全書,後來雖然犯下了各種大錯小錯,但也仍然因為才華被乾隆原諒了。不過關於紀曉嵐的長相卻很有爭議,因為有的史書記載他的長相是極為俊朗的,而也有的史書記載他的長相奇醜無比,如果是另外一種可能的話,紀曉嵐的長相應當不會醜到哪裡去。因為一般科舉考試考生們上朝殿試的時候,都是要看長相的,在清朝,如果長相極為醜的話是根本沒有可能進入得了朝廷的,因為這會讓皇帝感到不適,所以是沒機會入朝的,所以紀曉嵐的長相雖然不會太英俊,但也絕對說不上醜。

在歷史中紀曉嵐和和珅的關係

清朝一官員收到一封只有一點鹽和茶葉的信,卻說大禍將至,為什麼

不過歷史中的紀曉嵐絕對稱不上幽默機智,紀曉嵐在乾隆身邊最大的作用就是他詞臣方面的才華,因此他才獲得了乾隆的恩寵,平常的紀曉嵐其實是不太善於言語、說話是比較直白的,在乾隆身邊真正幽默的人應該是電視劇中紀曉嵐的死對頭和紳。相對於紀曉嵐來說,和珅絕對是歷史中毫無疑問的美男子,他身形高大俊朗,還非常幽默,會討乾隆的歡心,各種公務能力也極其強大,這才被乾隆皇帝為以重任。不過有一點電視劇中的和珅是歷史中的和珅是一樣的,那就是和紳確實很貪,絕對是歷史中排在頭等的貪官。不過因為和珅的身份太過於高貴,所以紀曉嵐是根本不可能和和紳斗的,在編四庫全書的時候,和珅是紀曉嵐的上司,和紳一直對紀曉嵐照顧有加,紀曉嵐自然也不敢得罪和珅,所以二人是相敬如賓的。

其實這是民間的一個慣例,古人在編故事的時候首先考慮的的並不是歷史的真實性,當時人們追求的是非黑即白的歷史觀念,人們為了宣傳傳統的道德觀念,他們會給一些原本不是很完美的歷史人物賦予各種忠孝仁義禮智信形象,將其完美、理想化,以達到教化的效果。紀曉嵐在被美化過後成為了敢與他的上司和珅鬥智鬥勇的偶像人物,成為了一個全無缺點的人物,而和珅則成為了一個只知道貪而沒有絲毫優點的絕對反面人物,這個時候,鹽和茶的故事其實就是美化紀曉嵐眾多故事中的一個小縮影。

清朝一官員收到一封只有一點鹽和茶葉的信,卻說大禍將至,為什麼

所以說鹽和茶的事情我們將其當成一個故事來看就好了,那段歷史中紀曉嵐的通風報信方法實際上是已經不可考了,而史官們也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去考究這件小事情,所以因為未知,才給這段歷史蒙上了一層迷霧,才讓人們有了藝術加工化的基礎,不過這個故事無關大雅,基本歷史史實是正確的,所以我們也沒必要對其過多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