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真維斯!占據90後青春的它平均一天關一店

再见,真维斯!占据90后青春的它平均一天关一店

曾經紅遍國內市場的真維斯,因業績不佳慘遭東家出售。真維斯母公司旭日企業近日發佈公告稱,擬以8億港元的價格將旗下連年虧損的真維斯內地服裝零售業務出售給旭日企業董事長楊釗與楊勳所持有的景添有限公司。

公告顯示,由於真維斯在中國的服裝產品及配飾零售業務表現未達預期,決定出售股權。旭日企業預計,出售真維斯中國內地零售業務將獲得3133.3萬港元淨收益,即為真維斯內地市場淨資產7.687億港元的收購溢價。

據悉,目前北京部分真維斯店鋪已啟用全新標識,但店內產品卻“換湯不換藥”。

據北京商報報道,走進真維斯店內,依然隨處可見打折廣告,低價戰術幾乎一年四季都出現在真維斯店內。其中,一件短袖T恤售價為29元,且號碼齊全。即便如此,進店者甚少,購買產品的消費者也屈指可數。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真維斯的業績不理想,剝離出來能給真維斯更大的調整自由度,或許能幫助其提升業績。而真維斯也將不用對內地公佈銷售數據,真正淪為邊緣品牌。

資料顯示,旭日企業從事服裝產品及配飾零售業務。1990年,旭日企業與澳洲進口商合作收購真維斯品牌。1993年,真維斯進軍內地市場並在上海開設首家門店。此後,真維斯在全國的連鎖店和加盟店數量迅速超過700家。

由於主打“名牌大眾化”經營策略,真維斯一度備受消費者青睞。數據顯示,2002年真維斯營業額曾達14億元。2014年,真維斯在全國擁有2400多家門店,銷售額近40億港元。近年來,真維斯中國服裝零售業務在佔旭日企業整體收入比例將近58%,中國服裝市場已經成為旭日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然而,好景不長,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前5個月,真維斯中國內地業務稅後利潤已虧損4594.2萬港元。

此外,真維斯在國內也開始縮減一二線城市店面數量,退居三四線城市市場,但戰略的轉變並未使銷售額增長。財報顯示,2013年至2017年,旭日企業營收幾近腰斬,從56.5億港元下跌至27.2億港元,在中國的服裝業務零售額也在2017年下降3億港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真維斯產品創新力度不足,同時品牌文化落實不夠,未能很好地讓品牌、產品、門店、形象和組織等真正與內地市場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產品在市場中失寵,真維斯的店面數量也逐年縮水。截至2017年底,真維斯銷售網絡共有零售店鋪1298家,較2016年淨減少270家,較2014年的2284家減少了986家。這意味著,真維斯正在以一天關閉一間的速度縮減門店數量。

“從城市高階轉戰城郊中低收入人群,對於這類顧客而言,真維斯有著熟悉的產品和種類、合適的價格及店鋪。對真維斯本身而言,其可以為中低收入人群在適合的地點,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這或許就是真維斯的轉型。”有資深人士表示。

清華大學快營銷研究員孫巍同時表示,不同的品牌,吸引不同的顧客,產品溢價也不同。隨著消費升級,真維斯由過去中高端品牌淪為中檔品牌,這導致產品定價不能太高,毛利潤也就降下來了,無法繼續支撐中高端年輕人常去的商圈。

在減少線下實體門店的同時,旭日企業還曾設立“真維斯電貿分公司”,擬將電商業務獨立運營,希望通過網店協助實體店處理過季產品,不斷強化在銷售主流產品和網上專賣系列方面的自主權。2017年,真維斯線上銷售金額佔當年內地銷售總額的23.68%。雖然線上銷售額差強人意,但整體毛利率並不高。

業內普遍認為,真維斯侷限性大,沒有國際化品牌營銷能力,缺少專業團隊。同時,在產品端,真維斯也應專心做好產品,如果這些發展瓶頸不能突破,真維斯將真正進入衰敗期。

不可否認,真維斯在國內節節敗退,還與國際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本土市場湧現大批時尚品牌、互聯網電商崛起不無關係。隨著以優衣庫、H&M、ZARA為代表的國外快時尚品牌從2006年開始在國內加速擴張,這些快時尚品牌款式豐富、注重價性比、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在一二級城市快速發展並向三級城市擴張,迅速搶佔市場份額。受此衝擊,國內老牌休閒品牌業績均大幅下滑,紛紛因出現的“關店潮”而陷入困境。

(綜合自:北京商報、中國網財經、智通財經、界面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