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一代狂放的詞人,亦是一個果斷的反金將士

宋末,反金義軍四起,辛棄疾也加入了,和尚義端也揭竿反金。之後他倆一起加入了耿京。但義端是個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小人,沒多久,他就叛變了。臨走,他還偷偷拿去了天平軍的大印。耿京大怒,對辛棄疾也有了不信任,幸好辛棄疾果斷,讓耿京給他三天時間找回大印。他道:“請給我三天時間,到時候我如果不能把義端捉拿歸案,情願被正法!”

耿京同意了他的請求。辛棄疾想,現在這個情況,他肯定是去向金軍告密,便快馬加鞭趕往金軍,路上果然抓獲了義端。義端嚇壞了,乞求辛棄疾饒命。但他已經是下定決心了,一言不發,揮刀砍下他的頭,便順利的找回了大印,飛馬返回駐地。

拿回大印以後,耿京對他十分欣慰,從此,更加器重他了。

辛棄疾,一代狂放的詞人,亦是一個果斷的反金將士

完顏亮勢不可擋,很快便打到長江邊上,大有一舉突破長江天險之勢。公元1161年11月,金兵在佔領了滁州(今安徽滁縣)、廬州(今安徽合肥市)、揚州之後,駐紮西採石(今安徽當塗縣),打算由此渡江。宋軍“參謀”虞允文恰好也趕到了長江邊上的採石礬。虞允文雖說是一個書生,但他有滿腔的愛國熱情,主力部隊還沒來得及抵達,他便自告奮勇主持戰事。

宋軍官兵受他鼓舞,紛紛主動請戰。虞允文在長江沿岸部署步騎,配備好號弩手,又派戰船攔截敵人,並召集當塗縣民兵參戰。在虞允文的英勇指揮下,宋朝軍民,取得了金軍南侵以來的首次大捷。金人不熟水戰,渡船多被擊沉,士兵死傷無數。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采石之戰。

完顏亮又打算在揚州渡江。虞允文急忙奔赴鎮江,部署兵力。完顏亮無計可施。這時,金內部政局驟變。完顏雍(阿骨打孫)發動政變,自立為帝,就是金世宗。完顏亮進退兩難,眾叛親離,不久便被部下殺死,金軍只得撤離揚州北歸。

辛棄疾,一代狂放的詞人,亦是一個果斷的反金將士

完顏雍剛剛登基,又碰到金軍新敗,為了穩定局勢,以退為進,便改變策略。他想同南宋議和停戰,同時,他下了一道大赦令,說:“在山者為盜賊,下山者為良民。”企圖分化瓦解山寨中的忠義軍。他又調集軍隊,鎮壓金人統治區內繼續反抗、堅持戰鬥的義軍。

這時,耿京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力量日益強大,整個山東地區影響極大。辛棄疾想,這支起義軍肯定會引起金人的注意,便向耿京建議,應當儘快歸順南宋。

耿京接受了這一建議。

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 ,耿京派“諸軍都提領”賈瑞作代表,去見趙構。賈瑞說:“到了廟廊之上,如果皇上和大臣有所質問,我擔心回答不清楚,請再派一個副手和我同行。”最後,便派了辛棄疾。

正月十八日,著一行人,總共十一人到達建康。當時宋高宗趙構剛好從臨安到建康慰問軍隊。他們便向趙構說明了他們抗擊的情況,還表達了這乃是民心所向望。趙構聽了非常高興,當即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並授予“檢校少保”的官銜;授予賈瑞敦武郎、閣門抵侯;把右承務郎的職位給了辛棄疾(南宋低級的文職散官,僅為虛銜)。

辛棄疾,一代狂放的詞人,亦是一個果斷的反金將士

經歷了這些事之後,辛棄疾認為,皇帝對他如此信任,便深感鼓舞。他看著江面上的大小戰艦,看到江兩岸旗幟舞動的宋軍,對恢復失地充滿了信心。十幾年之後(1178年,即淳熙五年) ,他路過這裡,曾經寫過一首《水調歌頭》 回憶當時的心情,寫得很為真切。詞的上闕寫道: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高血汙,風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貉裘。

不久,他們要回山東了。趙構又命樞密院(專掌軍事政令的部門)派兩名使臣,攜帶著耿京等人的官誥(皇帝授官的詔令)、印信與他倆一起去耿京軍中。

辛棄疾,一代狂放的詞人,亦是一個果斷的反金將士

這時的他滿懷志氣,對未來充滿了嚮往,但是等著他們的卻是--場災難。原來,在他們離開軍隊前去建康時,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了,投降金人了。小部分義軍受他欺騙,被他帶走,大部分義軍因為無人統率,都潰不成軍了。這樣的發展,真如晴天霹靂,他回想起耿京派他去建康的一片誠心,看到眼前萬花紛謝的悲慘景象,無限悲憤地說:“我受主帥命令前往朝廷謁見皇帝,如今主帥被殺,我怎麼回報皇帝呢?”他細想以後,便決心一定要替義軍報仇,斬殺張安國。當晚,他統領海州統制(武官)王世隆、忠義人馬全福等五十人,直奔金人大營,.....

這時,張安國倒是放心得很,正和金將在軍營中宴飲,辛棄疾領軍乘混亂出現,把他們嚇得六神無主,一臉懵逼,稱他們還沒反應過來,張安國便被綁了。很久之後,金將才如夢初醒,等他們前去追趕,辛棄疾-行早已走得老遠了。

辛棄疾,一代狂放的詞人,亦是一個果斷的反金將士

辛棄疾等人,憤怒無比,就馬不停啼,向南馳去。他們渴不眼飲,飢不取食,連奔走了幾天幾夜,終於渡過淮水,進人南宋境內。很快,他們又渡過長江,把張安國押送到了南宋朝廷。朝廷下令,張安國被殺。

這個壯舉影響深遠。洪邁說:“壯聲英概,偶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辛棄疾因此也名揚天下,宋高宗派他擔任江陰(今江蘇江陰)籤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