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

布蘿紫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我曾不止一次的說過,中國歷史上的數次改革,除非是再出現商鞅和秦孝公這樣千載難逢的搭檔,否則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論歷朝歷代,改革,他肯定會觸及到部分人的利益,肯定會有阻力,如果實行改革變法的人背後,沒有強大君權的支撐,一切都是空談。

商鞅變法是這樣,商鞅變法直接損害的就是宗室貴族的利益,他打破了爵位世襲制的傳統,實行軍功制,只有得到軍功才能有爵位,這對那些宗室貴族來說是多麼大的利益損失。

但是,秦孝公抗住了來自宗室貴族們所施加的壓力,一心一意的支持商鞅變法,為商鞅變法提供強大的君權支持。最終,他們成功了。


反觀王安石變法,說實話,王安石變法對北宋是有益的,在王安石變法過程中,還能有煕河開邊的重大勝利。

王安石變法,最主要的是使國家和普通百姓獲利,但是這就損害了官僚階層和地主階層的利益,因此司馬光的官僚階層才會不遺餘力的打壓王安石,並不斷的給宋神宗施加壓力。

因此宋神宗對王安石的支持,並沒有像秦孝公對商鞅的支持那樣一如既往,而是斷斷續續。最終宋神宗還是扛不住官僚們的壓力而罷免了王安石。

所以,二者改革的結果顯而易見。可以肯定的是,王安石和商鞅都是有能力的人,如果王安石變法能成功,北宋的命運絕不會那麼悲慘。

但是,在封建社會里改革變法,談何容易,後來的張居正不也失敗了嗎?沒有強大的君權做支撐,改革只是空談而已。

還是那句話,商鞅和秦孝公這一對搭檔,中國五千年來也只出了這麼一對而已!

大家覺得呢?


蜀北一


中國歷史上的變法有很多,多數都以失敗告終。戰國時代秦國的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極居質量的成功變法,並且進行的最徹底、最完整、影響最深遠。在其後有許多變法改革,但大多均以失敗告終且都是局部性改革或革新。如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變法、明朝張居正改革、清末戊戌變法,除了北魏孝文帝成功,真正意義上的變法均以失敗而告終。失敗的原因、因素有很多,不一而論,有內因、外因,也有天時地利。

而商鞅變法能夠成功個人覺得最重要、最主要的原因是佔據人和,即秦孝公和商鞅二人絕佳組合,正如一句名言:公如青山,我如松柏。可見其高度默契與信任,這非後人所能期遇的。孝公就是商鞅的靠山,山不倒松不倒;商鞅是青山之上的常青松柏,松柏使青山更加鬱鬱蔥蔥。二人互為知己,惺惺相惜,遠遠勝於一般的君臣關係。故而,舊貴族勢力要處死商鞅,便要等秦孝公駕崩之後,謂之“棟樑拆”,此二人死一個之後這個組合就解散了也就分而治之了。

後世的王安石亦是千古奇人,而遇到了宋神宗。宋朝的皇帝(除開國皇帝宋太祖之外)在政才方面總體給人感覺都是唯唯諾諾、平庸,略顯軟弱。在變法如此重大之舉中,宋神宗仍然是優柔寡斷,一方面想改變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北強壓頂的被動局面,一方面又缺乏破釜沉舟、力挽狂瀾的魄力和決心,在革新派(王安石等一派)和守舊派(司馬光等一派)間搖擺不定,而當變法遇到挫折、困難時,他又顯示出支持守舊派的態度,而地方主政官更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的態度,變法會更加難以推進,新舊上下的博弈結果就是變法一敗塗地,以失敗而告終。

商鞅變法成功或後世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一是沒有如此堅定的帝王(君主)如相信自己般相信變法者,如此堅定不移的推行變法者,唯獨秦孝公與商鞅;二是很難有如此集政才、帥才等多種智慧於一身的大才主持變法,無論王安石、張居正還是康梁等人都無法可比,所以秦孝公與商鞅說千古奇遇也毫不誇張過分,也只有他們二人才做出瞭如此偉大的壯舉,澤被後世。





JaydenLee123


商鞅與王安石一成一敗還有可對比性的,但是中國古代歷史中變法成功的貌似只有商鞅一人,這也就說明當時國情的特殊性。

變法的背景不同

秦國變法面臨的不是要不要變的問題,而是怎麼變的問題,因為秦國當時是戰國最弱的一國,而且面臨被魏國滅國的危險。因此,秦孝公見到商鞅就和劉備見到諸葛亮一樣,他們有那種如魚得水、雪中送炭的感覺。

反觀宋朝則不然,北宋當時雖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但還不至於有亡國之危,整個國家表現出來更多的還是歌舞昇平,宋神宗在位時宋朝的情況遠沒有徽宗時那麼糟。也就是說北宋處在一個可變可不變的背景下,變法固然是為了國家富強,但這種為了夢想而努力的動力顯然不如deadline更有效。

支持力度不同

商鞅和王安石雖然都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支持,但力度還是不同的。

我們之前說北宋是可變可不變,那麼王安石的分量自然就不夠,王安石在宋神宗遠沒有達到非你不可的地步。而且王安石的官位一直也沒有做到最高,此外,宋太祖時期就削弱了相權,宋朝時候的宰相無法擁有像商鞅那種地位和權力。

這裡就要談到商鞅、王安石的境遇問題了,對於秦國而言是請商鞅來挽救秦國,那是尊賢,得供著。對於王安石而言,你本來就是大宋的官員,皇帝重用你是看得起你,你必須要好好幹事。

這兩下一對照也就反映出兩個時代的不同了,事業成功的難度自然就不同了。秦國的變法可以執行到太子犯法,同樣不姑息,而宋朝就達不到了。

個人秉性不同

商鞅能夠讓別人信服,做事有規劃,非常具有人格魅力,這樣的人自然也會得到一大批支持者。

反觀王安石則不然,王安石個性很倔強,有“拗相公”之稱,即便是他的副手呂惠卿也與王安石關係不好,王安石的朋友圈是越變越小的那種,支持者越來越小,事情自然也就做不下去了。

王安石本人也很有脾氣,動不動就要辭職,弄得大家都很尷尬。

變法的施行效果不同

商鞅實行的是依法治國,誰不聽就處罰誰,雖然刑法重,但是變法實行的效果確實很好的。(很多人也是被嚇的)

王安石就不同了,他雖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但是整個官僚機構是遲滯的,行政效率很低,而且變法的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大打折扣,很多善法到了老百姓那裡最後變成了害法。因此,大家對王安石的評價就不好,畢竟越變越壞,跟商鞅的變法有明顯差距。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差異,歡迎大家補充。

王安石的變法政策還是很好的,假如能夠成功,宋朝真的可以富強起來,最起碼不會那麼早發生靖康之變那樣的事情。但是不怕變法失敗,就怕進行變法,蔡京等人主張的也是王安石的新法,但他們顯然已經走形了,因此宋朝的滅亡也跟後繼者假變法有關。

歡迎關注、點贊、嘮嗑,我是孝陵衛小校(二分明月故臣心),動手動腳找東西,正兒八經答問題,期待與諸君交流!

孝陵衛小校


關鍵誰得到利益

商鞅變法成功在於

首先秦國得到利益 ,秦國因變法國力突飛猛進,最後積蓄到始皇時一舉滅掉六國。

其次,普通百姓得到利益。在這之前普通百姓很難有上升渠道的,基本一輩子就是普通百姓。但是變法後,有了上進之路,大家跟著發奮圖強,自己上升也帶大秦國國力上升。

最出名就是軍功爵制度,讓秦國人都好戰。更重要培養出一個新的利益階級,靠軍功升上來的,新貴軍事貴族。這群人是變法絕對擁護者 ,更重要這幫人有極強軍事力量 ,皇帝反對都能幹掉。


當然 ,變法也損害了某些人利益,傳統利益階級老貴族。但是這幫人面對,兩個的利益的群體一是皇族,二是普通百姓尤其軍事貴族。可沒能力反對 ,因此變法成功了。

反過來王安石變法,真正的到利益只有國家,普通百姓只是理論上有實際沒有。因此反對人太多,也力量強大。只依靠新黨跟皇室根本就抗衡不了,只能中斷變法。

至於王成功了

這個一是成功可能性小,很多變法只是理論是好,實際上不行。

二是成功了,如不考慮實際,那肯定是國家強大,普通百姓也就那樣。


雲中雲山


第一,商鞅變法的成功。

秦國的秦孝公是商鞅的伯樂。秦孝公是一位明君,他決定變法圖強,所以招賢納士,就這樣一代改革大師商鞅進入他的視野,雖然也是很多保守派阻止,但是秦孝公是支持的。而且商鞅變法也是有技巧的,下面有個小歷史典故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立木為信:商鞅把一塊木頭放到城南門,說誰能把木頭抬到北門我就給他50兩黃金(黃銅)等到傍晚才有人把木頭抬到北門,商鞅立馬給他那個人50兩黃金(黃銅)。商鞅變法是順應了民心的,而且有秦孝公的強力支持。

第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

王安石的變法也很先進,就是觸及了很多人的利益,甚至包括皇帝的利益。而且王安石變法還有一些漏洞,影響了人民的收益。

時代不同,技巧不同。所以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歷史在我心


古代變法帶有著先驗主義色彩。就是結果是理想化的,而途徑就是區別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的要素。

商鞅是唯物派務實先驗主義。王安石是唯心派理想先驗主義。青苗法可謂是脫離現實帶有濃重的唯心理想主義色彩。在變法上唯物論先驗主義盡是成功的例子。唯心主義帶來的除了失敗還是失敗。

這之中還要注意變法的節奏,要剛好合適。


小橋流水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