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什麼“討厭貶低”商鞅?

偉大的時代


  1. 首先司馬遷是儒家,這涉及到派系之爭,宛若現在你所在的小圈子,但是派系之爭嚴重的多!死後可能嗨禍及家人,遺臭萬年。當時的漢朝,漢武帝已經確立了獨尊儒術的基調,所以儒家已經是政治正確了。法家在秦朝的建立中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由於秦朝的滅亡,法家徹底失去了話語權。漢朝建立後,儒家得勢,便從各個角度打擊法家,使得法家不能翻身。

  2. 司馬遷自己身受宮刑,而他也非聖人。


福建公考資訊


我是白龍赤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太史公司馬遷,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歷史學家,他一直與西方歷史上的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相提並論,是歷史學領域中的“巨牛”。商鞅,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改革家,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就知道了他,那時對他手段的強硬表示不贊同。但是通過閱歷的豐富,職業的變化之後,我覺得能為大多數人做好事的人就是厲害人,應該被人們所讚頌。但是在太史公司馬遷的筆下卻對商鞅備受貶低,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將詳細分析:

極端的變法措施

首先,商鞅的變法措施有極端的部分,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這些極端的措施中我認為有兩條是最不合理的,包括“連坐法”“燔詩書而明法令”,這兩項措施的實行讓商鞅的聲望徹底下降。

1.連坐法。商鞅變法規定,將五家劃分為一“伍”,兩伍又劃為一“什”,只要是在一“什”之內的人,如果哪家觸犯了法律,其他人也要受到一定的懲罰。用現代法治的思維來看,這是極其不合理的,這就等於住在同一棟樓的人,如果一家人犯了法,同一樓層的所有人都要受到懲罰,並且跟犯罪的人處以同樣的判決,對於沒有犯罪的普通人是相當不公平的。

2.“燔詩書而明法令”。這一政策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災難性的事件。商鞅吸取李悝《法經》中的部分內容,燒燬一切與儒家思想有關的書籍,破壞了中華文化的根系。眾所周知,儒家思想中有許多合理的因素,比如對“仁”、“孝”和“禮”的推崇,都讓儒家文化有著蓬勃的生命力,而商鞅對這些優秀的文化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

太史公司馬遷

與前面提到的商鞅不同,我們的太史公司馬遷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儒家。他從小跟著他的父親司馬談學習儒家重要典籍,十歲的時候跟隨他的父親到了長安,也就是當時的首都。在這兒,司馬遷見到了影響一生的孔安國,孔安國是儒學大家,骨子裡面都滲透著儒家的價值觀。從此,司馬遷走上了儒家化的人生。另外,從司馬遷個人的經歷來看,他對儒家精神中的“孝”非常的重視,他父親去世的時候,託付給了他未完成的書籍,他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史記》的寫作,就是他對“孝”的看法。

西漢初年的歷史大背景

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正是西漢最偉大的政治家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期,漢武帝劉徹在統治思想上也注重儒家思想的合理因素。他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採取大儒董仲舒的建議,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方略。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重要思想。司馬遷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曾有人說過:影響一個思想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或她所處的時代,這是非常睿智的看法,比如在中世紀就能產生奧古斯丁那樣的神學家、在近代就能產生孟德斯鳩那樣的法學家,沒有時代的土壤,也就不會產生傑出的思想家。

結語

商鞅和司馬遷就像北宋時期的王安石與司馬遷一樣,不能用簡單的視角來評價他們,他們都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人物,為萬世所傳頌。他們在互相評價中,肯定有所傾向,這是正常的。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切不可用“一刀切”的方式看待他們,這是不符合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


白龍赤子


一、司馬遷為什麼對商鞅的作為極其厭惡,甚至有貶低的意思在商鞅的記傳中?從司馬遷的歷史書籍《史記·商君列傳》中可以看出司馬遷雖然給商鞅立有傳記,但是司馬遷是有著樸素歷史唯物主義觀的嚴謹史學家,對商鞅這一人物更多的是褒寡多貶,為什麼商鞅在秦國曆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而且功績足以彰顯了後來秦國走向強大,統霸天下,可以說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圖強才使秦國走向了東方,圖騰了秦國,走上強大的歷史前列。這就是司馬遷的歷史觀,唯物觀,承認商鞅的作為,功績,不認可他的做人以及他的性格嚴重的心理缺陷。司馬遷在他的著作中說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這確實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功績,是一個個人偉大的出處,但是司馬遷認為商鞅的變法違背了人性的本源,人性的自我認知,強迫人們改變自己的觀念來必須適應他的那一套變法!於是司馬遷說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商鞅這樣的天資刻薄之人亡可翹足而待了。

二、司馬遷對於變革古人良好道德傳統的人和事深惡痛絕,認為不師古,不尊道那是人的不齒之行。在《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他語出驚人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司馬遷直接說出項羽的人生性格的缺陷而不學古代做人的道理,說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窹而不自責,過矣。”你看司馬遷他是多麼的認知古人大賢的德性而看不起這些持強妄為的人的行為啊。

三、相反,司馬遷對於古代大德大賢之人大加讚賞感嘆,他崇拜周文王姬昌,甚至說他生而有聖瑞的祥兆。在文王的賢德治理之下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說周朝的大臣召公奭一生為民,仁德愛民,民眾為了紀念他作《甘棠》詩篇用以懷念。鄭國賢臣子產,賢能無比,仁德待民,子產病死,鄭國民眾號哭曰:子產離開我們死去了啊,老百姓將來依靠誰!你看司馬遷他是欣賞這樣的人,這樣的事。他把人的仁德賢能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思想上他認同老子孔子的學說,認為人的行為必須適應自然規律,違揹人性的變革將會置於社會的動亂之中。他看不起商鞅這類人的作為,以至於他給商鞅這個人定性:商君,他的天性就是個殘忍少恩的人,最終還是在秦國落得個謀反的惡名,這是有緣故的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