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史記》裡面有句話“貪如狼,狠如羊”,司馬遷說“狠如羊”是什麼意思?

軒轅境飛


我們先來看看這句話在原文是怎麼樣的,這個事情是發生在鉅鹿之戰之前,秦軍的王離軍團與章邯軍團包圍了鉅鹿城的趙軍,秦懷王派宋義與項羽前去救援。

而宋義走到了安陽,卻肯不走了,在那邊呆了足足一個半月,項羽這下子急了,趙軍是支持不了多久的,為什麼宋義卻遲遲不到呢?

項羽就向宋義說:我們還是趕緊去吧,到時候我們楚軍從外,趙軍從內,內外夾擊,我們還是很有勝算的。

宋義說:非也,非也。秦軍打趙軍,即使他們打勝了,肯定也會疲憊不堪,我們可以趁機攻打秦軍,即使沒打贏,我們也可以趁機西進攻取咸陽,到時候秦軍也必垮,所以我們就在這邊等,讓秦軍與趙軍兩虎相鬥。衝鋒陷陣,我不如你項羽,可是運籌帷幄,你項羽還是不如我宋義的。

宋義下令: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斬之。

這句話就是原文了,很如羊裡的很,是個通假字,通“狠”,後面那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不聽話的,都斬立決,這個顯然說的就是項羽,猛虎、貪狼,這個我們好理解,但是這個狠羊,就比較不好理解了,羊不是很溫柔的嗎?又怎麼會兇很呢?

一般來說羊確實是很溫順的,但那是面對著狼的時候,但是在羊內部的時候,羊其實很倔,兩隻山羊互打的時候,不把對方的羊角給撞壞是不罷休的,而可能只是因為一點小事情就起爭執,事情雖小卻要爭個頭破血流,你死我活。

另外山羊吃草的時候,也是十分的狠,能把整片草吃得寸草不生,不像牛隻吃上面的部份,而羊能將草根一併給吃了,羊群所到,寸草不生。


歷史簡單說


“貪如狼”就不說了,狼這種生物,不是說捕到夠吃的就行了,而是,性子一發起來,一次咬死幾十只羊或獵物,它也吃不了,就扔了,這才說貪如狼。

而狠如羊,是說羊兩方面的性格:

第一,羊非常冷漠,就是眼看著同類被狼咬死,也只是站著發抖,毫無作為。甚至很多時候,一些羊看到同類被咬死,還很高興,一是慶幸自己沒被咬死;二是覺得同類被咬死的活該。

第二,羊同類打起來,那是非常的狠啊,用嘴咬,用腳踢,用角撞,一副不死不休,悍不畏死的樣子,這哪像面對狼時原孱弱樣子啊。

所以說,狠如羊。


董江波


司馬遷說“狠如羊”,是不是毀人三觀,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因為羊給人的印象歷來溫順,怎麼會兇狠如羊呢?

這句話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文如下:

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須說明的是,此處的很,古語通狠,就是兇狠的意思。

根據《史記》這段話,延伸出一個成語“羊狠狼貪”,《聊齋志異》引用過這個成語,形容當權者的“貪婪兇惡”。

人們納悶,可以說猛如虎、貪如狼,怎麼說羊兇狠呢?

說“狠如羊”,這要因為羊有兩個習性。

一、羊看似溫順,性格平和,但羊有一個生理特點,牠吃草的時候,不像其他食草動物如牛、馬那樣,把草咬斷吞入胃裡再細嚼慢嚥,羊吃草是連根拔起,可謂斬草除根,民間有個諺語:

牛食如澆,羊食如燒。

意思是說,羊吃過的草地,就跟大火燒過一樣,寸草難生。來年不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史記》中說項羽的大軍“狠如羊”,每當攻佔一個城池,就要大開殺戒,被屠的城池和老百姓就要趕盡殺絕兇狠如羊。

二、羊平時溫順平和,但是到了發情的季節,牠們荷爾蒙爆棚,情慾難捱,為了獲得和異性的交配權,牠們就會大打出手,兇狠異常,非要拼個你死我活不可。

《史記》中說項羽的軍隊“猛如虎,很如羊”,就是概括了項羽大軍的兇狠好鬥,像羊一樣,不獲全勝斬草除根決不罷休。

綜上,形容一個人一支軍隊的兇悍,用“貪如狼,狠如羊”來比喻,既符合實際情況,也很形象。


白話石說


《史記》有云:其猛如虎、貪如狼、狠如羊,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這句話出自項羽本紀,也是對項羽性格描述的一段話。說的是項羽為人兇狠,且喜歡與人爭強好勝。項羽虎狼之性格,也是他能夠在亂世立身的根本。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倒也說的過去,畢竟如狼似虎是那個年紀該有的霸氣。可是為什麼會有羊亂入呢?而且還形容羊非常狠!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在農村生存過,若是有過這種經歷,仔細回憶一下村中的羊打架。

其實村裡的許多動物都會打架,比如老鼠打架、螞蟻打架、公雞打架、貓狗打架等等,甚至連慵懶的豬都會打架。這些動物打起架來雖然也有頭破血流,但是大都是點到為止。

唯獨這羊打架,卻是與眾不同。

春天到了,正是動物發情的季節,空氣裡瀰漫著躁動的氣息。雄性動物們,紛紛離開自己的巢穴,開始追求異性,公羊也在其中。


在一個群體裡,母羊的數量往往都是少數。數量眾多的公羊,為了維護下體的張揚,不得不為自己的幸福而戰。

經過數輪爭奪戰,最終只有兩隻公羊站在決賽席。如果你仔細觀察公羊的眼睛,你會發現每隻眼裡都有一個金黃色的一,嗯,那就是羊標誌性的長方形瞳孔。

站在決賽席的兩隻公羊,往往雙角豎起,目呲欲裂。經常在對手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便已經發起衝鋒。四角相抵,八蹄蹬地,兩具肥羊的軀體拼命向前拱。

忽然,兩隻羊分開,忽而又懟在一起。幾番來回下來,兩隻羊的羊角幾乎斷開。即便是這種情況,只要兩隻羊都不認輸,戰鬥就依然在進行。。。

直到有一隻羊認輸,輸了的羊,不僅失去了交配權,還會受到所有的羊歧視。

之所以會說羊喜歡鬥狠,是因為它們的確只在窩裡橫。倘若來一隻狼,羊立馬就會認慫,窩在那裡一動不動。古人正是因為看到羊的這股狠勁兒,方才將之形容項羽。

然而,後面還有一句: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什麼意思呢?太牛逼不為我所用的人,那就殺了吧。


祗樹


看了下回答這道題的大家,發現千篇一律啊。

事件背景

確實,這句話是項羽本紀裡的一句話,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當時背景是這樣的:當時秦軍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項羽想趕快率兵渡過黃河,率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裡面接應,打垮秦軍是確定無疑的。謀士宋義進言說:“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疲憊;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所以,現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鬥。”

項羽覺得很有道理啊,鷸蚌相爭,坐收漁利。於是通令全軍:“兇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

很如羊

按照翻譯,很就是違逆的意思。一般人都覺得羊的性情溫順,怎麼會違逆呢,可能大都沒有真正接觸過羊,很多都是看過《喜羊羊和灰太狼》這種動畫片覺得是種乖巧的動物。

其實不然,養羊的都知道,羊吃起草來基本上寸草不生。其他草食動物吃草時會直接咬斷咀嚼,而羊吃草是將草連根拔起,結合斬草除根這個成語,很如羊是什麼意思應該不難理解了吧?此外,羊看上去沒什麼大力氣,但做事的時候從來不留餘地,全力以赴,甚至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用力過猛把結實的羊角頂壞了。

古人看待事物一般都喜歡附加上感情色彩,看到羊這般表現就覺得羊也是個狠角色。又比如看到蓮花盛開不沾泥土和露水,就說蓮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蓮花就好比這高潔的君子之德。其實現代研究發現是蓮花表層的特殊結構導致的。

不得不說,古人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


程愨讀書


“貪如狼,狠如羊”喻指人的性格類似於某些動物的特點,以求生動形象,便於理解。


出處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猛如虎,很【同“狠”,不聽從,執拗】如羊,貪如狼,強【倔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背景

秦末天下大亂,六國復辟,農民起義。章邯帶兵打敗了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在定陶擊潰項梁軍,殺死項梁。進而與王離帶領的長城軍圍困鉅鹿城,趙王歇向各諸侯國求援,楚懷王於是任命卿子冠軍宋義為上將軍,魯公項羽為次將,亞父范增為末將,率軍解鉅鹿之圍。



具體分析

詞語要放到句子中理解,句子要放到文章中理解。楚懷王命宋義帶兵救援鉅鹿,但是軍隊行進到安陽的時候,停留了四十六天不前進。項羽和宋義的軍事戰略不同,項羽的意思是趕快帶兵渡河和趙國裡應外合擊破秦軍。但宋義認為應該讓秦趙兩國鬥個兩敗俱傷,無論秦軍勝與不勝,都將疲憊不堪,自己帶軍渡河可輕而易舉擊敗秦軍。於是他在軍中下令,說了這段話。作戰勇猛得像老虎(力能舉鼎,威猛無比),執拗不聽從軍令得像只羊(有自己的想法,思想獨立,行為上抗拒),貪功兇狠得像匹狼(想要趕緊進軍鉅鹿,與秦軍決戰,取得戰果),倔強得不能夠派遣(你項羽要是還固執己見,那別怪軍法無情),主要說的是誰,說的當然是項羽,沒有明說而已,是想讓項羽閉嘴,你的戰略想法我不同意你不要想了,也不要想著鼓動其他人,我是上將軍,一切以我的戰略想法行事,不得抗令。項羽和宋義關係一向不好,楚懷王熊心是項家擁立的,沒有我項家,你們這些人都仍是喪家之犬,項羽看不上宋義和楚懷王。宋義也害怕項羽,害怕他危及王權,進而危及自己,一直想著打壓削奪項羽的權力。停留安陽期間,宋義幹了什麼呢?親自送他兒子宋襄去齊國做相。士兵忍飢受凍,自己卻飲酒大會賓客,這些項羽都看在眼裡,心情用兩個字概括“火大”,於是私下發表看法:一是軍中糧草不濟,而鉅鹿城中有糧,大軍久留不行不妥,應該和趙國裡應外合,一起攻打秦軍;二是秦軍憑藉強大軍力,攻下趙國是輕而易舉的,軍力不會大損。三是我國新敗(定陶一戰),士氣不振。這是生死一戰,應全力應付,若果章邯收拾了其他諸侯國,騰出手來,那麼楚國就危險了。四是你宋義置大局於不顧,生死存亡之際,竟還想著自己家的私事。於是項羽第二天早上就砍了宋義的頭,奪取軍權,破釜沉舟,帶兵救援鉅鹿。項羽一向看宋義不爽,關鍵時刻你還搞事情,你要是乖乖帶兵救援鉅鹿,也許還暫時沒什麼事,你這貽誤戰機,還虐待士兵,想著自己的那點破事,我項羽忍不了。我是認同項羽的看法的。


這句話實則是宋義和項羽立場不同、意見不和的表現,漸漸地矛盾激化,以宋義的死,項羽奪權結束,是新楚與舊楚之間的矛盾,是項羽與楚懷王之間的矛盾。


我是含笑小友,專注於古代文化和閱讀分享,歡迎【關注】!


含笑君


《史記》裡面有句話“貪如狼,狠如羊”,司馬遷說“狠如羊”是什麼意思?

第一種含義:

羊表面性情溫和,甚至是好人的代名詞。山羊能很好地爬山和跳躍,似乎和打架戰鬥沒什麼關係,事實上,大家可以問牧民這個問題。草原上的牧羊人都知道,只要是羊吃的牧場,就會有一段時間沒有草了。其他食草動物在吃草時會直接咬嚼,而羊吃草時會連根拔起,再加上成語“斬草除根”,什麼叫狠如羊就應該不難理解?此外,綿羊似乎沒有太大的力量,但是它們從來沒有留下任何空間去做事情,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二種含義:


第三種含義:

這句話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宋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許多人不明白司馬遷為什麼說“像羊一樣無情”。他們不明白,因為他們不知道羊的起源。他們不明白,因為他們有這樣的印象,“羊都很虛弱”

在古希臘最高的山峰上,成群的野山羊正在野蠻生活著。它們在山野之間遊蕩,不受任何人控制,尤其是控制羊群的公羊。他們經常獨自站在懸崖頂上,長長的尖角直插天空,鬍鬚在刺骨的寒風中飛舞。 面對入侵的敵人,它的臉陰沉、沉默,尖角向後彎曲,顯示出毫不妥協的姿態。這種形象經常以魔鬼的形式出現在古希臘神話和傳說中。 山羊來到人類社會後,它們適應了世界的習俗,但事實上它們仍然保持著從野生世界帶來的自然習慣。

“羊”型的人走著一條危險、荒涼和陡峭的道路走向別人 這條危險的道路蜿蜒曲折,崎嶇不平,與危險的山谷縱橫交錯,但它會一直通向頂峰——這是“羊”型人生活的基本目的。

他們渴望追求名利,這使他們不斷向上爬。沒有人也沒有困難能阻止他們向上攀登的決心和毅力。 有時他們可能會錯誤估計並遭受挫折,但他們會站起來,站起來,繼續攀登 他們永遠不會承認失敗,中途放棄。 因為他們能承受挫折,因為他們不屈不撓,堅韌不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直到中年才展現出他們所有的才能。

第四種含義:

《周易》中解釋牧羊要訣說, 放羊時,跟著羊,讓羊自由行走。只有當頭羊被引向錯誤的方向時,牧羊人才會揮動鞭子大叫兩次。 不要拖在前面。你拖得越用力,羊就越不願意走,因為它們必須設定自己的目標。

綿羊的兇殘也表現在交配權的爭奪上,這肯定會殺死對手。 用角去撞,摔跤,甚至打碎角,撞得鮮血淋漓 羊失去了它們的角,它們失去了唯一的防禦武器,很難生存。

因此,綿羊的殘忍在於它對自己的殘忍和對同類的殘忍。

回答的不好請見諒,感謝大家瀏覽。


博而化易


《史記》“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中的“很”不是“狠”的意思,是自由補不足,善美講義氣,兵家之大忌的意思。

這句原話出自司馬遷的《羽•項羽本紀》中宋義針對項羽給軍隊下的命令:“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其中“很如羊”的“很”,從古至今,許多人曲解為通假字“狠”,這是非常錯誤的!稍有羊的常識的人都知道,羊很善美,與狠相反,即“很”不是“狠”的意思,是自由補不足,善美講義氣,兵家大忌的意思。

例如:項羽有這“很”是自由補不足,善美講義氣,兵家之大忌的性格,在刀斧叢中擺的“鴻門宴"上放走敵方領袖劉邦,最後死於劉邦手下。

理由: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龍學的第“八”位代表龍的組成部分:龍羊(鹿)角、水、自由補不足,善美講義氣等。這是和平世界最需要的,但它是“兵"(字:丘壓八羊)家的大忌。兵者,是不能“很”自由補不足,善美講義氣,即它是兵字反對、大忌的對象(八),而是專“狠"狠打敵方不足的薄弱環節弱者。

這是我們領兵當兵的人在戰時必須明白的要領,違者“皆斬之",才能百勝不敗。否則,就是被狼吃的羊。

詳見《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解密紅樓夢真味道》附錄《也談“羊很狼貪”的意思及其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狼是一個很神奇的動物。

貪如狼是很好理解的,在《狼圖騰》一書中,對狼有豐富的細節描寫。

陳陳在無意收養一隻小狼時候,這隻狼就表現出與小狗很大的差異。
狼吃東西,都是帶搶的,尤其是帶肉的吃的,會把肉吃的很乾淨。以至於吃的撐著肚子。可見狼貪婪的本性。

在另外一部關於狼的電影中,也有狼捕食黃鼠的情節,狼把自己吃的撐得不能走路,就躺在地上。

這也是食肉動物的一種本能,從根源上來說,人類之所以會受胖的困擾,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因為“貪婪”的結果。喜好脂肪和甜味,這些都是很容易在人體內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的。這樣就可以讓古人經受住一天飽兩天飢的狩獵採集生活。人如此,狼也如此,已有可能,就會盡量填飽肚子,畢竟進了肚子的才是自己的。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

說完貪婪的狼,我們來說說羊。

在我們的印象中,羊是溫順的動物。乖乖的小綿羊,正如《遙遠的地方》中所歌唱的那樣:“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真的是美麗的場景,怎麼也不會想到“狠如羊”的說法。

要知道羊這樣的群居食草動物,為爭奪交配權,是需要大打出手的,對於羊來說,就是用堅硬的羊角,相互去用頭頂。這時候的羊,可是不溫順的,哪個溫順,哪個就找不到對象,就無法傳遞基因,由此可知,溫順的羊,都絕種了吧,所以這些羊體內,還是流淌著狠的基因。羊頂人以至人受傷的案例也是時有發生。

所以說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言的“貪如狼,狠如羊”,是很有道理的。


更多河南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這句原話是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鉅鹿之戰前夕,宋義下令軍中:“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其中“很如羊”的“很”,應為通假字,同“狠”。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宋義給軍中下達命令說:“勢如猛虎,違逆如羊,貪懶如狼,倔強不可為用的人,一律斬首。”

讓人疑惑的是,虎狼好解釋,羊在人們的心目中一向是溫順的形象,這裡為什麼會有“狠如羊”這麼個形容詞呢?

一、從古文釋義這方面來看,這裡的狠指的是 “違逆”。

違逆是什麼意思呢?有書君認為,這裡的違逆指的倔強、執拗。狠如羊,即指執拗、倔強如羊者。

羊,從表面上來看,是一種溫順的動物,其實不然。真正接觸過羊的人會發現,羊是一種非常倔強執拗的動物。

如果大家小時候看過羊,就會深有體會,羊發起倔來,非常難拉動。有書君聽家中長輩說起過。

有時候天要下雨了,人們要拉羊回去,但羊如果看上了哪叢草,想要吃的話,你是怎麼都拉不動的,它是非犟在那裡吃了那草不可的。如果看羊人不依著羊的,那麼,很可能一人一羊在那兒要角力一番。

二、從羊的其他行為來看,羊也有“狠”的一面。

草原上的牧羊人都知道,只要是羊吃過的草場,保證一段時間內寸草不生!其他草食動物吃草時會直接咬斷咀嚼,而羊吃草是將草連根拔起,這簡直是“斬草除根”吶,夠狠。

此外,羊看上去沒什麼大力氣,但做事的時候從來不留餘地,全力以赴,甚至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用力過猛把結實的羊角頂壞了。

從某種程度上,也許羊的倔強、執拗、斬草除根習性讓為將者覺得,類如這樣的士兵是不好指揮、難以控制的。所以才有“皆斬之”的命令吧。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