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0億元逆回購到期,淨回籠資金面寬鬆格局

央行週一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當日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淨回籠200億元。

央行上週五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當日有400億元逆回購到期,淨回籠400億元。而在上週三,央行超量續作4630億元MLF,均為1年期,中標利率3.3%,與上次持平,對沖當日到期的2595億元MLF後,MLF餘額新增2035億元。按逆回購口徑計算,當週淨回籠3000億元;按包括MLF在內的全口徑計算,當週淨回籠965億元。

公開市場淨回籠不改月初資金面寬鬆格局,8日主要期限資金利率多數下行。

Wind統計數據顯示,本週央行公開市場有2400億逆回購到期,其中週一至週五分別到期200億、700億、600億、800億、100億;無正回購和央票到期。

中證報援引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央行超量續作MLF後市場對短期內降準的預期降溫,但央行釋放逾2000億元的增量中長期流動性,有助於穩定市場對年中流動性的預期,短期資金面寬鬆並不意外,不過中下旬後MPA考核等壓力將加大,短期內降準的概率不大,流動性波動也可能加劇,預計央行仍將適時適量提供流動性支持。

不過,證券日報刊文稱,儘管降準並沒有在預期中到來,但各界堅信,當下實體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以及金融市場生態環境的改善都需要央行在貨幣政策層面給予適時適度的支持。也就是說,降準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高企的存款準備金率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但央行下調的過程將是謹慎的。

中金公司指出,在違約風險上升、風險偏好下降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仍有必要保持總量的適度寬鬆,維持銀行間市場流動性順暢運轉,防範信用風險向流動性風險傳染,尤其是市場所擔心的季度末資金面會因為流動性考核指標壓力而緊張,預計貨幣當局也會通過各種流動性工具來抹平這種季度末“鼓包效應”。因此貨幣市場利率未來可能會保持平穩,大幅上升和大幅下降的可能性都不大,貨幣政策仍基本維持中性格局,並配合以定點滴灌的結構性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