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了继承汗位,杀死了多尔衮的母亲,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兄弟为什么不翻旧账?

爱你不爱83773127


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皇太极、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遵照其遗命,逼迫多尔衮的母亲亥自杀殉葬,这是四个人所为当然不能由皇太极一个人来背锅,这也是他父亲努尔哈赤的意愿,多尔衮也不能指责他的父亲,在那个时候帝王叫他的嫔妃殉葬是很普遍的事情。


当然这里面皇太极要占大多数因素,如果阿巴亥在世,以她的身份对皇太极继位肯定是有影响的,对其他贝勒也绝无好处,因此借此机会除掉而后快。


皇太极死后,经过一番争权夺利,最终决定六岁的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他带领满清入主中原建功立业。后来除掉了最大对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由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成了实际的皇帝。


多尔衮该拥有的基本上都有了,还有必要去找那四大恶人报仇吗?那四大贝勒就只有代善还健在,但已是黄昏落日了,再去找他算账无异于挑起与其他各旗主的事端,引起内讧,于己于国都不利,他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没必要去捅那个马蜂窝。


顺治七年,为自己的母亲加上皇后的尊号,把她的灵位摆进太庙,同年十二月多尔衮病死,顺治反攻倒算,多尔衮遭到毁墓鞭尸,他母亲的尊号也被撤掉。


多尔衮与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的母亲孝庄太后不清不白,有的说是孝庄被迫下嫁多尔衮,不管怎样,多尔衮送给死去的皇太极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还杀死了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也算是“曲线救国”为母亲报了仇。


遗产君


多尔衮兄弟不翻旧帐,首先是没有这个必要,其次是不敢翻旧帐,因为打击面太大。

多尔衮三兄弟的母亲是乌拉纳喇,我们常称之为阿巴亥。

天命九年,努尔哈赤去,据《太祖实录》说,努尔哈赤遗命,让大妃阿巴亥殉葬。

此时阿巴亥还不到四十岁,当然不肯,几大贝勒不答应,最后阿巴亥哭着恳求他们好好照顾她的两个幼小的儿子多尔衮和多铎,贝勒们哭着答应。于是阿巴亥自尽,与努尔哈赤同柩而葬。

有观点认为,四大贝勒担心阿巴亥利用自己的长辈地位,还有她三个儿子名下的强大兵力,挑战四大贝勒的地位,所以逼迫阿巴亥殉葬。

崇德八年八月的一天,五十二岁的皇太极猝死。经过一番争斗之后,众贝勒决定,推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帝,就是我们常说的顺治皇帝。同时,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理国政。

这以后,摄政王多尔衮逐步掌握了大权,他和哥哥阿济格、弟弟多铎在清军入关、平定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时之间,他们权势显赫。

在这种条件下,多尔衮三兄弟似乎应该为母亲报仇,但他们并没有翻这笔旧帐,只是到了顺治七年的八月,多尔衮才为自己的母亲乌喇纳拉氏加上皇后的尊号,把她的灵位摆进太庙。同年十二月,多尔衮病死,很快遭到政治清算,他给母亲的尊号也被撤掉。

那么,多尔衮兄弟权势最显赫的时候,为什么不翻旧帐?

我认为,第一,没有这个必要,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但身为皇父摄政王,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行使皇帝的权力,基本没有政治对手,曾经和他争夺皇位的豪格也被他干掉,再翻旧帐,也不能让母亲重生,没有必要。

第二,不敢翻旧帐。

当初逼死阿巴亥的四大贝勒,只有大贝勒活着进了北京,阿敏和莽古尔泰早都被皇太极干掉,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继承了他的势力。

如果多尔衮坚持翻旧帐,打击面太大,而且会涉及到皇太极。这样一来,他会面对代善、济尔哈朗和一直效忠皇太极的两黄旗的反对。当初,皇太极死后,两黄旗的将士们坚决要求选立皇太极的儿子,不然的话,他们将兵戎相见。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也非常现实,他绝不会冒这样的风险,让他们三兄弟一下站到大家的对立面,那样的话,后果不堪想像。


于左


说皇太极杀了多尔衮母亲并不准确。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是以遵从努尔哈赤遗命为由,要求阿巴亥殉葬。

这里要强调两点:

一、殉葬是努尔哈赤的遗命

虽说多尔衮没有看见诏书之类的确切文字表明,父亲要求自己母亲殉葬,可是努尔哈赤当年接回他们母子之时确实表达过这个想法,很多皇室宗亲都可以作证。所以,即使皇太极已经去世了,他已经是权倾天下的摄政王了,但是他也不能控诉自己父亲的不是,那样会落下不忠不孝的名声,毕竟还是有些权臣贵族不满他专权的,不能授人口实。

二、要求阿巴亥殉葬的是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

多尔衮想翻旧账就是清算四大贝勒,明显是与忠于皇太极的两黄旗、代善掌管两红旗为敌,而豪格掌管的蓝旗以及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会坚决对抗多尔衮,多尔衮兄弟只有两白旗,明显的败局,他怎么会为了陈年旧事去自讨苦吃,毕竟清算以后母亲也不会复活,还要赔上自己好不容易拿到手的地位与权力。

顺治七年八月,多尔衮追以顺治皇帝的名义,正式追谥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将其神牌升祔太庙,与努尔哈赤并列太室,同飨玉筵。

可惜半年后多尔衮撒手人寰,顺治将多尔衮及阿巴亥的封号褫夺。

康熙登基后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号,对于阿巴亥却只字未提,就这样大妃阿巴亥被永远捻落在政治斗争中了。


史论纵横


政治家没有对错,也没有恩怨,只认利益,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虽然个人不喜他(对当时的汉人伤害也极大),但不可否认,巅峰期的多尔衮,是个极为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与黄台吉,共同促成了满清入主中原,黄台吉把满清从一个部落变成了国家,多尔衮带着这个新生的国家,做到了蛇吞象。所以个人认为他不翻旧帐,主要是弊大于利。在当时的环境下,满人夺天下的关键时期,内讧只会削弱满清的实力,不利于大事。同时也没必要去翻旧帐,野史里的他和大玉儿有些不得不说的事,真假不好说,但至少证明他在当时的政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是有极大的掌控能力(两白加镶蓝)。

所以,除了豪格(手握两黄,军力差点能持平多尔衮和多铎),必须打压并消除痕迹外,其他的人对他没多少威胁,比如代善,比如岳托,比如济尔哈朗等等。


守正名礼


向敬之

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逼死多尔衮生母阿巴亥之事,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不免有仇恨。但是,史料为史官们秉承胜利者及其后人的旨意而写,清朝官方留下的资料自然要删去那些于己和先人无益的事实。

关于皇太极夺了该给多尔衮的汗位之事,清方史料只是说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传言太宗之位原系夺立,被最后的胜利者顺治帝作为多尔衮的罪状,严厉地打击多尔衮。而夺立之事,朝鲜史料却有记载。朝鲜人李肯翊《燃藜室记述》说:“太祖临死时谓贵永介曰:‘九王当立而年幼,汝摄位后,可传九王也。’”贵永介为代善,洪太氏为皇太极,而九王对多尔衮。

阿巴亥之死发生在太祖驾崩之后。皇太极等以太祖遗命,责令阿巴亥自尽。修撰成书于太宗年间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阿巴亥大妃“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

《孝庄秘史》刘德凯版皇太极与马景涛版多尔衮

既然太祖有遗命,多尔衮兄弟只能遵从。皇太极即位后,多尔衮兄弟虽握有三旗,但他们太年轻,少有军功,而不能像四大贝勒一样手握重兵,能征惯战,且有一大批支持者。后来,皇太极重点打击其他三大贝勒,而精心培育小贝勒少壮派,才成就了天纵英才的多尔衮。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兄弟仅有两白旗和其他其个别宗室支持,如果他们翻出旧事,无疑是对太宗和尚在世掌控两红旗的代善秋后算账,必然会招致其他六旗的围攻。就如太宗死后,多尔衮本强有力争夺帝位,最后却主动推让,一是皇太极留下的两黄旗与豪格的正蓝旗强烈对抗;二是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也是捍卫皇太极的,而能左右事态的两红旗领导人代善对多尔衮并无好感;三是阿济格、多铎虽然一度支持多尔衮争夺,但他们心里也有觊觎之心。

势力不等,兄弟有间,多尔衮即便放手一搏,也不免身败名裂。此时的多尔衮已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会为了旧事复仇而使已强大的清廷分崩离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