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出于什么原因没有继皇帝位?

北斗星NO1


他是满洲最勇敢的勇士,清王朝正式建立时最大的功臣,顺治即位后满朝最大的统治者,和顺治皇帝的额娘庄妃扯上太多的绯闻,这就是多尔衮。一生有过辉煌,有过痛苦,有过无奈,太多太多的感情聚集在一起,串起他不凡又复杂的人生。

众所周知,多尔衮的老爹努尔哈赤有“七大恨”。人类战争史上很讲究 “师出有名”,先指责对方哪那做得不对,置自己于道德制高点上,然后再发兵开打,因此努尔哈赤的“七大恨”部分内容多少有些牵强。

对比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多尔衮其实也有“七大惨”,这“七大惨”贯穿了多尔衮的一生。

一、身世惨

多尔衮的母亲是阿巴亥,无奈在努尔哈赤死后被殉葬,那年多尔衮14岁。本来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娃娃,却从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面对皇太极不敢大声说话,众兄弟间被戳戳点点。

二、身体差

率领八旗劲旅进入山海关,后来入主中原的多尔衮应该是孔武有力吧?其实不然,他是一个病秧子。豪格说多尔衮是“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虽然勇猛作战,但是他的身体却没有那么强健,他身材细瘦,体弱多病,而且还素患风疾,现在说的风湿和高血压之类的。因为高强度的作战,他还经常头昏目眩(脑补林元帅),也有可能有偏头痛。

三、与皇位多次失之交臂

顺治入主北京,而真正缔造了大清王朝的人却是多尔衮。论出身、资历和战功,多尔衮完全可以当大清皇帝。但性格决定命运,多尔衮这个人太顾全大局,太雄心伟略,太心思缜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就是想的太多了、太深了、太远了。如果他冲动那么一点点、冒险那么一点点、自私那么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历史就会改写。

至少,多尔衮有三次机会登上帝位,而且机会是一次比一次大。第一次是努尔哈赤去世,第二次是皇太极去世,第三次是清军入关。

当然了,多尔衮虽然无皇帝之名,却又皇帝之实,无比纠结的他更多是站在自己是爱新觉罗子孙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他能料到自己死后被顺治清算,估计无论如何也会下狠心的。

四、跟孝庄没那么和谐

首先值得一说的是这二人可不是青梅竹马,二人的童年一个在辽东,一个在内蒙中东。相隔几百公里,哪来的两小无猜?多尔衮11岁结婚,孝庄13岁嫁皇太极,在这之前二人或许根本不认识。

然后就是一个千古谜案了——孝庄下嫁多尔衮。到底嫁没嫁,谁都不好说。如果没有嫁,撑死了二人是互相利用的同事关系。如果真的嫁了,也会不会是因为单纯的利用呢?

五、无后

据《清史稿》等史料记载,睿亲王多尔衮因无子,弟弟豫亲王多铎将五子多尔博过继给他。顺治清算多尔衮后,其继子多尔博归宗回豫亲王府。1773年,乾隆皇帝给多尔衮“平反”,多尔博又重归多尔衮一系,其后人仍袭睿亲王的爵位。

多尔衮一脉,仅仅有一个女儿而已。多尔衮一生无子,只生有一女东峩,生于1638年。顺治七年多尔衮薨逝,被秋后算账。东峩被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由此再无记载。

六、死后遭清算

多尔衮死后不久,在顺治“指导”下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议了阿济格的罪,然后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在这种形势下,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剥夺多尔衮封号,并掘其墓。

七、身后骂名滚滚来

鲁迅曾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清军入关后在中华大地几乎都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初定了大局。可这时候,多尔衮悍然就发布了“剃发令”。后来民变、兵变愈演愈烈,才引发了嘉定三屠、江阴81天等等事件。

这个事情对于汉人及汉文化来讲,确实是一个灾难。然而,作为满洲贵族、大清实际统治者,多尔衮从政治层面考虑却也正常。剃发令一出,激起了各地的反抗,满清统一全中国的步伐也延缓了,但是却保证了满清政权日后的有力统治。真正的政治家,不仅注重眼前,更着眼长远。


刀墓手札


多尔衮没有继皇帝位这事其实在入关前就已经定了,他不是不想当这个皇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皇太极的旧部不答应,不然他早就坐在那紫禁城金殿的龙椅之上了。入关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咱下面慢慢道来。

1643年9月21日的晚上10点左右,52岁的皇太极突然猝死于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南炕之上,等下人发现他后,基本已经凉凉了,由于死的太仓促,他也没有留下关于传位的遗嘱或者诏书,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下面的统领八旗的八万全都麻了爪,都不知如何是好,但人人都想着自己做这个宝座。

当时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人便是人所周知的“鳌拜”,没错就是韦小宝电视剧中康熙皇帝和摔跤小伙伴们抓的那个鳌拜。此人是皇太极的死忠粉,当时能有能力接任的只有二人,一个是皇太极之长子豪格,一个是皇太极之弟多尔衮,鳌拜的态度坚决站在皇太极之子一边,但是多尔衮死活不同意豪格继位,他和鳌拜等人几乎兵戎相见,争持不下,形势极严峻。后来多尔衮退了一步,声称自己不当也不能让豪格得逞,他提出让皇太极的小儿子福临当皇帝,自己做辅政大臣。这一折中方案最终被大家接受,这便是多尔衮便没有做成这个皇帝的始末了。

题外话,福临就是孝庄的儿子,野史上都说多尔衮之所以让她儿子做皇帝,是因为此二人有一腿。


老猪的碎碎念


多尔衮是有资格也有实力继承皇位的,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结果是,6岁的小孩子福临坐上了那个宝座。

(影视剧中的多尔衮)

话说皇太极白天还在处理公务,夜里就传出驾崩的消息。这小子临死之前也没交代后事,这偌大的江山到底由谁来继承呢?先下手为强,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打响了,那一天就是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皇太极死后的第六天。

曾记得当年努尔哈赤那老头有过留言,皇帝谁来坐大家可以来讨论,这个大家当然是满洲的贵族。多尔衮肯定算一位,还有三位亲王和三位郡王。有希望和他竞争大位的只有肃亲王豪格,人家是皇太极长子,当时才35岁,比多尔衮大3岁,久经沙场战功赫赫,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有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誓死效忠。

多尔衮呢只有正白旗和镶白旗替他出头,冲突不可避免,豪格的人马首先挑事,于是所谓的贵族会议召开了。谁来主持呢,他们搬出了年纪最大的礼亲王代善。

整个会议室吵成一团,甚至有人提出论长幼之别可以立代善啊,这可把60岁的代老头吓坏了,他是拥护豪格的,但两白旗坚决不让步。而两黄旗的大臣更是激动,以自杀相要挟,说什么追随先帝,报答天大的恩情,也不知是真是假。



(影视剧中的福临)

紧急关头有人说了一句话,大家顿时安静下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四大亲王之一的郑亲王,他提出我们可以让皇太极的儿子福临来坐皇帝。多尔衮不敢强横下去,不然就会引起四大旗的火并,后果很严重啊。他想了一下,赞成郑亲王的主张,还提出一个要求,福临是个小孩子嘛,那我就不辞辛苦,和郑亲王一起辅佐小皇帝,继续统一全国大业。

豪格也不再反对,于是乎意外的事情就发生了,仅仅只有6岁的福临坐上了大清帝国的宝座,开始了他十八年的帝王生涯。

如果您喜欢历史对联,请关注一烟水阔文史号,每天带你领略文史的魅力。


一烟水阔文史号


公元1643年,五十二岁的皇太极突然驾崩,由于皇太极去世的太过突然,临终前没有并没有立太子,也没有说明谁是新君,所以在皇太极驾崩后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问号:那就是,谁将继承皇太极留下的皇位?

而当时的清朝上层有着四股势力

一、以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为首的两白旗势力:这股势力最为强大,当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被拥立继位,他强迫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殉葬,使得多尔衮称臣十七年,皇太极死后,多铎积极联络朝臣和各旗主,为多尔衮即位大造舆论。

二、以肃清王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势力:这股势力不容小觑,肃清王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在皇太极生前就深受宠爱,皇太极每次出征都将他带在身边,后来封为亲王后又让他掌管户部。豪格身边有很多忠于皇太极的老臣,他们都极力赞成豪格继承皇位。

三、以礼亲王代善为首的年长勋贵宗室势力;礼亲王代善是努尔哈赤长子,是当时清廷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宗室元老,虽然礼亲王不会也不想称帝,但是继位的新君一定要是得到了代善等宗室的认可才算合法。

四、以孝端文皇后为代表的蒙古后妃势力:当时的皇太极后宫中最有权势的五宫后妃皆出自蒙古科尔沁部落,又都是博尔济吉特氏,孝端皇后无子,如果多尔衮即位,她将成为尴尬的皇嫂,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而早已成年的豪格显然也不会听从她这个继母的,况且即位的新君是否能照顾蒙古各部,也是各宫蒙古妃子关注的。他们也希望新皇帝的身上留着蒙古人的血统。

以上是当时清朝上层最为有实力的四股势力,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多尔衮斗败了豪格势力,

古代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若无子才是兄终弟及,所以多尔衮无法直接即位,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作为多方势力妥协的产物,在睿亲王多尔衮的拥戴下即位,是为顺治皇帝,而多尔衮成为了和济尔哈朗并尊的摄政王,后来他又排挤掉了济尔哈朗,自己成为了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又成了皇父摄政王,成为了顺治初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历史课课代表


皇太极突然驾崩,众人争夺帝位

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因为死前未指定接班人,八旗实力派人物纷纷加入角逐帝位。

正黄旗和镶黄旗是皇太极亲自掌控的部队,由济尔哈朗为代表,正蓝旗和镶蓝旗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为代表,他们很快达成一致,推举豪格为帝位继承人。但在八旗和议时,遭到正白旗和镶白旗多尔衮和多铎的强势反对,他们推

多尔衮为皇位继承人。双方僵持不下,部署众多两黄旗和两蓝旗人数虽然多,但是多尔衮的两白旗战斗力很强,人数也不少。

两个人争夺帝位,导致群臣选择站队,朝廷局势紧张。

(八旗旗帜:从左到右依次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满洲皇室贵族的政治担忧

满洲八旗主要领导者都有共识:决不能八旗内部发生夺位战争,导致八旗分裂。

为什么呐?

一、发生夺位战争的双方势均力敌,纵使一方获胜,满族整体势力将会大大削弱。

二、好不容易归顺的蒙古各部也将分崩离析,统一的北方局面将会再现混乱局面。

三、明朝在南方也将获得宝贵的喘息时间,后金混乱可能导致明朝的攻击。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多尔衮对此明察秋毫,决不能内部开战。(多尔衮剧照)

八旗内部的政治妥协

正黄旗和镶黄旗是皇太极的看家部队,济尔哈朗终于皇太极,两黄旗大臣持剑进入议事大厅,首先表明一定要皇太极的儿子,如果不立皇太极的儿子就自杀在朝堂之上。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多尔衮难下决心。既然豪格不行就换一个儿子,经过多方协商提出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折中方案提出后,获得多方支持,豪格虽然是长子但也说不出什么,一旦反对,其余六旗都会反对他。那么福临继承帝位有什么好处呐?

一、福临只有6岁,需要其他人摄政,摄政的人选就那么几个,选择的结果是济尔哈朗做第一摄政,多尔衮为第二摄政。

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是蒙古人,这个角色更容易拉拢蒙古各部,加强了满洲和蒙古的盟友关系。

三、济尔哈朗虽然为第一摄政,但是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按照亲疏关系是比较远的。多尔衮虽为第二摄政,实权将会落到他的手中。(孝庄太后和福临剧照)

这场帝位争夺战最大的赢家是福临,获得帝位;其次,多尔衮获得朝廷的实际控制权;最大的输家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多尔衮的后续手段

1648年,豪格得胜班师回朝,顺治帝设宴慰劳将士。睿亲王多尔衮因争帝位早就对他不顺眼,时刻搜集他的违法证据。不久,就以手下将领冒名顶功,起用犯罪之人的弟弟为罪名下狱。进得去牢狱,出不了牢狱,40岁的豪格竟然猝死狱中,当时的人都清楚是多尔衮出手弄死了豪格,他的福晋也被多尔衮收入王府了。


老旺民俗传说


1、受汉文化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

2、皇太极在位十多年,拥护者极多,自然很多人都推举皇太极一系的人;

3、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战功实力并不比多尔衮差;

4、孝庄从中斡旋。


石鱼湖中鱼


名不正,言不顺,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想取而代之,满清的其他各旗和皇太极手下也不会答应,势必引起内乱,多尔衮作为满清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有他的高明之处,孝庄太后的手腕和能力也是他不敢造次的。


手机用户64341811184


优柔寡断,历史都是胜利者编写出来的。


孩他爹31514611


天时地利多尔衮拥有了,但是人和还差一点,再加上孝庄太后的暗中拉拢,多尔衮继位有点困难


侯叔说历史


多尔衮是在大同受伤死的!很可能是借刀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