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给孩子最大的福气,是和孩子说话时懂得控制语气

成年人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自童年创伤。

有些大人跟孩子就是不会好好说话,总是带着居高临下、命令、否定的语气。

说话不注意语气,类似这种“你再说一遍试试!”“你是猪脑子吗?”几乎是他们的日常。

对小孩而言,童年时期这样的体会非常影响他,让他变得自卑,对别人的语气和情绪就会格外敏感,很多时候都是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你能给孩子最大的福气,是和孩子说话时懂得控制语气

再生气,也不要用伤人的语气

古语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个人说出来的话,是有温度的。

孩子大概在1岁之后,就能分辨大人的语气。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反映出他们当时的情绪,决定了孩子感受到的是温暖还是寒冷。

《爸爸去哪儿》里,陈小春脾气火爆,对孩子也明显缺乏耐心,常常带着不耐烦、埋怨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在其中一集,见儿子没跟上他的步伐,他便开始怒吼:Hey!Hurry up!(嘿!赶快!)

Jasper被吓得不知所措,只能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Can you stop angry now?”(你现在能停止生气吗?)

陈小春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太凶,这才有了节目中的转变。

然而,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Jasper一样,勇敢地向父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像陈小春那样,懂得反思和改变沟通方式。

如果父母经常用不满、责怪、羞辱、否定、嫌弃、打击的语气和孩子说话,那么这样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

而孩子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复制家长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又深刻影响着他的人际关系。

你能给孩子最大的福气,是和孩子说话时懂得控制语气

懂得控制语气,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很多父母,在处理一件事的时候本是出于爱的心情,却没把握好说话的语气,伤害到了孩子。不仅没达到初衷,还让孩子心里不舒服。

其实,换一种表达方式,孩子听后的感受和接受程度截然不同。

在和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有同理心,做到“有话好好说”。

孩子喜欢并乐于接受的5种语气,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懂得:

1)尊重的语气

孩子再小,也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的感受和想法都值得被尊重。

有些家长跟孩子沟通时,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姿态,说一是一、语气强硬、不容置疑,丝毫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我说去就得去!”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做事更加有主见,这是他成长的标志。

比如到了吃饭时间,他还是不肯放掉手中的玩具乖乖去吃饭。

家长不要以为是孩子不听话,故意反抗。在这个时候,应该用尊重的语气,表达你的同理心:“妈妈知道这个玩具非常有趣,你还没玩够。”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感受得到理解,就会卸下防备,更容易接受建议。

之后家长可以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先吃完饭,吃完了妈妈陪你一起接着玩。”

你能给孩子最大的福气,是和孩子说话时懂得控制语气

2)信任的语气

孩子的自信从哪里来?

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最亲密的人的信任,尤其是父母。

“我觉得这个你不行!”

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自信。

比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假如父母用的是挖苦的语气:

“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

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若是父母经常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孩子,孩子想做好一件事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态度也会更加端正和积极。

好比在打球这件事上,如果你用信任的语气说:

“孩子,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

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你能给孩子最大的福气,是和孩子说话时懂得控制语气

3)商量的语气

很多家长不自觉就会使用命令式口吻:“去把房间收拾一下。”“赶紧起床!”

没有人喜欢被命令着去做一件事,叛逆期的孩子尤为明显。

父母想让孩子做一件事,可以用商量的语气来,商量体现出对一个人的尊重,孩子也并非那么不讲道理。

比如可以说:“房间有点乱,收拾干净了人看着心情也好,你觉得呢?”

4)赞赏的语气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要求更加严格,经常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适当的赞赏,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身上优秀的特质。

比如,在孩子独自完成一个积木模型时,哪怕并不完美,也可以夸夸他的专注和耐心。

(要诚实赞赏、夸孩子,对具体的事情表示肯定,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对孩子说,宝贝你真棒!)

家长要找准时机,看到孩子的需求,在适当的时候用赞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给他积极的心态。

你能给孩子最大的福气,是和孩子说话时懂得控制语气

5)鼓励的语气

火爆全球的动画片《小猪佩奇》里,猪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就很值得家长借鉴。

教佩奇滑冰时,佩奇第一次滑就摔到了,沮丧地说“我再也不滑冰了”。

猪爸爸这时候没有说教,让佩奇要勇敢,而是用自己的摔倒来告诉佩奇,大人也会摔跤,摔跤并不可怕,重新站起来就好。

生活中,当孩子遭遇挫折、面对失败时,家长要做的不是否定、斥责,因为孩子本身就已经很沮丧了。

而是应该用鼓励的语气和他对话,给他送去关爱和希望,这样孩子才能更快地振作起来。

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与孩子间相处的种种,而语气竟影响孩子的一生,包括会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反之,他们的注意力会放在逃避和对抗家长说话的语气上,影响了孩子原本的成长进程。

懂得控制语气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分享,因本文无法找到详细作者及明确出处请见谅。该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八只教育微信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