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三则

唐义贞:“死要死在红旗下”

红色故事三则

这是一个北风怒号、数九寒天的清晨,从遭敌血洗的四都下赖坝,押出3名红军,走在前面的那位女红军,白皙清秀的脸上伤痕道道,身上的棉衣撕破多处露出白花花棉絮,她神情坚定,正气凛然,向河坝上3棵栗树下缓步走去。一阵罪恶的枪声响了!接着,敌人惨无人道地剖开女红军的胸膛。这位坚强的女红军叫唐义贞,是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的夫人、中央军委卫生部药材局局长兼卫生材料厂厂长。

1934年11月,唐义贞随福建省委转移到四都,在圭田乡汀西保卫局区队长范其标家中,生下一男孩,取名小定。不久,国民党三十六师向四都逼进,义贞只好将小定送给范其标妻聪秀妹抚养,自己随福建军区胡政委一个营200多人转入大山开展游击战争。

元月下旬,除夕在即,四都的红军处境愈来愈险恶。义贞拿出一对银镯对女战友陈六麻说:“这次我不知能不能脱险,你是本地人,可能逃出去,我今送你一对银镯作纪念。日后若有人来问你,你就告诉他,我的丈夫叫陆定一。前不久,我生了一个儿子,送给圭田范其标夫妇抚养。我若能生存,将来母子定会相认,我儿既是范家人,亦是陆家人。我若牺牲了,那就希望我的丈夫、儿女将来都知道我是为革命牺牲的。”

陈六麻接过银镯说:“义贞姐放心,范其标夫妇都是好人,聪秀妹还是我的堂姐,她没出嫁前,我跟她同住在上下屋里。”

义贞听了很高兴,又送给她一件丝绸背袄。然后即与战士们转移至乌蛟塘。在那里与敌人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因寡不敌众,义贞和胡政委、胡营长等一同被捕,关押在四都下赖坝敌三十六师一个团部。

当夜,义贞和胡政委、胡营长3人一同越狱,逃出敌巢。拂晓前敌人发觉了,立即出动大队敌兵跟踪搜索。第三天黄昏,3人又被抓了回来。

陈六麻也被捕过,因她是本地人,经亲友保释出狱。这时,陈六麻煮面送来给义贞吃,义贞视死如归地对她说:“敌人是不会放过我们的,我既然没跑脱,现在难免一死,但是我死也要死在红旗下!”

唐义贞牺牲时年仅24岁。□

英雄母亲范达春

□饶倩薇

革命老妈妈范达春,共和国开国元勋、闽西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张鼎丞的母亲。范达春参加革命后,长期担任中共永定县委交通员。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民族的解放,范达春一家先后献出5位亲人的宝贵生命。

1928年11月底,范达春的二儿子张福义(化名范炳元,担任中共永定县委常委、军事部长),出席中共闽西特委在永定坎市召开的联席会议时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永定监狱。范达春闻讯后,托人送去口信,叮嘱儿子“要坚决,要做硬汉子,不怕牺牲”。在监狱,张福义受尽折磨,始终坚贞不屈,次年春遭敌杀害,在南门坝枭首示众。

时丈夫张来洪革命外出,范达春惊闻噩耗,伤心欲绝。她忍住悲伤,挑起箩筐,紧赶慢赶到了县城。在好心群众的帮助下,她颤抖着双手,轻轻抚上儿子的眼睛,用草纸擦干血迹,再包好头颅和躯干,跌跌撞撞地步行10公里,将遗体挑回金砂老家。在家中昏黄的烛光下,她特地找出一根最细的绣花针,眼含热泪,轻轻地、一点点地把儿子的头颅和身体,密密地缝起来。一边缝,一边说,“孩子,不要怕,妈妈轻轻地缝,不会疼的。到了那边,你还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范达春背着儿子,拿起锄头,来到后山,准备埋葬儿子的忠骨。“孩子,别怕,妈妈给你唱首小时候爱听的歌,送你上路吧。”

接着,范达春一家擦干眼泪,又继续战斗了。1930年,她的四儿子张福智调到外省白区工作,不幸牺牲;侄女“红色小歌仙”张锦辉在一次宣传活动中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15岁。红军长征以后,在游击队的一次转移战斗中,丈夫张来洪不幸壮烈牺牲。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动摇范达春的革命信念。

1936年夏,范达春外出执行秘密交通任务,途中不幸被捕。叛徒供出她是张鼎丞的母亲,国民党反动派如获至宝,软硬兼施,威胁利诱,逼她劝儿子“投诚”。范达春大义凛然地说:“大家都说我儿子是好人,只有你们说他是‘土匪头子’,你们是坏人。向坏人投诚,做不到!你们杀了我这个老婆子,也不要想得到什么好处!”反动派恼羞成怒,将她投入监狱,屡施酷刑。

第二年,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闽西实现国共合作,遍体鳞伤的范达春才被释放回家。因为缺医少药,范达春病情日益严重,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要告知远在皖南抗日前线的张鼎丞,范达春不同意,说:“鼎丞革命工作要紧,不要叫他回来。”1938年初,革命老妈妈范达春因病不幸与世长辞。

大爱无疆!范达春牺牲小家为大家,鼓舞着张鼎丞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作者单位系龙岩市博物馆)

陈丕显:大智大勇“红小鬼”

红色故事三则

1929年5月,共产党员罗化成领导了长汀南阳区的农民武装暴动,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当时年仅13岁的陈丕显就担任了南阳区石连乡儿童团主任,后任区儿童团团长,肩负领导全区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等任务。

陈丕显虽然年纪小,但革命热情高,胆大、心细、机智勇敢,对儿童团的工作认真负责。1929年10月的一天,黄坑乡一位已近花甲的老大爷,要到南阳圩上走亲威,途经罗岗头哨所时,正遇到陈丕显带领的儿童团员值班放哨,严查路条。老大爷忘记带路条,无法经过,站了好久后说:“小朋友,原谅我这一次吧!下一次我一定带上路条。我是隔壁黄坑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的亲爹,就让我过吧!不然的话我要白走十几里路。”陈丕显严肃地说:“别说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就是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父亲没带路条也不能通过。我们儿童团照章办事,对不起,老大爷!”老大爷只好返回黄坑乡苏维埃政府办了一张路条才得以通过。

1930年6月上旬,南阳会议召开前夕,时任区儿童团长的陈丕显接到上级命令,要大家提高警惕,加强站岗、放哨,防止坏人的破坏,保卫苏区,保护好首长们的安全。当天下午陈丕显就带领几个儿童团的干部,对周围几个乡的站岗放哨点进行检查落实,要求各乡的儿童团,一时一刻也不能松懈,坚持日夜放哨。

在马洋洞乡的山凹路口上,4位儿童团员在那里站岗放哨,检查来往行人的路条。临近中午,闽西苏维埃政府几位领导步行途经这里,由于没有带路条,被他们拦住了。一位同志小声地说:“小同志,那位是我们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我们是去南阳开会的,让我们过吧!”小同志回答说:“我们的团长陈丕显再三交代说,没有路条的,谁也不能通过。”他们左说右说,儿童团员就是不让通过,最后经与站岗的儿童团协商,派两位儿童团员陪同他们一起到南阳区苏维埃政府。到达区苏后,区苏主席迅速出来和大家一一握手,急忙地说:“邓主席好,领导同志们好!”

这两个儿童团员看了这个情景,感到很不好意思,都低下了头。这时,邓子恢主席亲切地摸着小同志的头说:“你们敢于执行纪律,坚持原则,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谢谢小同志。”

陈丕显负责组织儿童团认真检查路条的事,在南阳区广为传开。参加南阳会议的领导同志也都知道了。从此,陈丕显被大家称为闽西的“红小鬼”。

由于陈丕显的领导工作出色,1933年春,奉命调少共苏区中央局工作,不久被任命为少共中央儿童局书记,被人们称为中央苏区的“红小鬼”。解放后曾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