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心:教你一招以退为进,做个活得明白的成功老实人!

轻心:教你一招以退为进,做个活得明白的成功老实人!

你是个老实人吗?你痛恨自己那么老实吗?

的确,老实人被欺负,被算计,走在大街上都容易被人扣个屎盆子。可是,不老实的人,有人敢信,敢用,敢交朋友,敢合作吗?谁又能看得起一个到处算计的人,愿意听他指挥,接受他的领导呢?

你要哭了,老实人不能做,不老实的人也不能做,究竟该怎么做?

凉拌~~~

一、

“凉拌”是道菜,最适合夏天用来拌黄瓜和西红柿。老实人是否也该这道时令菜肴一样,看准时机再上桌呢?

建安十三年,文聘在很生气。他生气起来的样子很奇怪,别人生气都是怒目圆睁,吹胡子瞪眼。他却是嘴角弯弯,腮帮子鼓起来,凑近了看,很像一条鱼。

等他气消了,腮帮子又软踏踏的瘪下去,就像个没牙的老太太,连熬了三天三夜的小米粥都喝不进一口。

他很快就不气了,腮帮子也瘪了下来。他不得不消气,因为他看见一个人走了进来,刚刚去世的荆州太守刘表的儿子,刘琮。虽然他不是刘表的长子,可怎么样也是刘表的次子,也算他的主公。

在这三国乱世,虽然忠心和老实已经被很多人践踏在烂泥里,可在文聘心里,主公就是主公,这也许就是他一直得不到刘表重用的原因。

二、

蔡瑁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看到文聘这个举动后,他提到嗓子眼的心脏终于回到原位。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和文聘吵架了,上一次他们为刘表的大儿子刘琦的继承权问题吵了三天三夜,文聘脱下靴子绕着梁柱,就要往他脑袋上砸。

幸好,这次不用砸了,刘琮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

就在刚刚,刘表咽气前,他把赶来见父亲最后一面的刘琦挡在门口。他找到了很光明正大的理由,无论谁听到这个理由,都会很服气很认可。

他为自己找到这个理由感到兴奋。虽然这么做很龌蹉很小人,那又有什么关系。这个世界只有权力和金钱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他7岁看到他一向尊重的父亲,将家中最值钱的字画送给对刚刚升为郡守的同僚,就知道了。

“将军委派你镇守江夏,责任十分重大。如今你擅离职守,你父亲见到你一定会生气。伤害亲人的感情,增重他的病势,不是孝顺之道。”

刘琦很伤心,但是没人关心他伤不伤心,连唯一能为他出头的文聘也妥协了。他就像一片浮萍,随时随地都可以吹走。

他只能一声不吭的走了,回到他驻守的江夏。

三、

蔡瑁又来找文聘了,这次他更高兴,脸色因绝对兴奋泛出阵阵红光。每件事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刘琮顶替刘琦时,他就算准刘琮懦弱无能,必然不能对抗曹操。这就是他要的效果,如今已完成使命,他怎么能不高兴。

文聘就没那么高兴了,他知道,每次蔡瑁高兴就没有好事,他就像只猫,只有闻到权力和金钱的时候,才会发光。

蔡瑁说:“主公已投降曹操,叫你一并归降。”

文聘怒了,他的腮帮子鼓起了老高,就像一条刚刚从河里钓上来又被甩进桶里的鱼,浑身的鳞片都想刺人。

蔡瑁怕了,躲到了门后,他知道文聘是个死脑子,只要一有违反道德的事,他就开始发作。发作的意思就是骂人、打人,特别对他,文聘可以下死手。

蔡瑁十分不喜欢这个样子,他是个高官。高官的意思就是,行为有礼,容貌端正,行为有度,任何事情都是规规矩矩,谁也不能侵犯的。他为了这天努力了多年,他马上就要到曹操那享受魏国的侯爵尊荣,此刻的形象是万万不能受损的。

所以,他很快将刘琮写的招降书放在桌上,又很快走了,跑得比兔子还快。当然,他跑的时候,就顾不上侯爵的体面了,还好他知道根本没人在乎。

四、

曹操是很看不起荆州这些个人才的,如果他们还配叫人才的话。蔡瑁、蒯越、韩嵩,个个都是刘表手下顶尖的大官,个个都舔着一副嘴脸拍他马屁。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刘表是谁。

背后的刀伤提醒他,这些都是他拿命换来的,不拿命换,他就和刘表一样,随时随地等待着背叛。

突然,文聘来了,背负着绳索,身穿单衣,悲悲切切的来了。

曹操很吃惊:“你们全荆州都投降了,你怎么这么晚来,为什么这副模样?”

文聘跪下了:“以前不能辅佐刘荆州(刘表)来奉事国家,刘荆州虽然死了,我仍希望守住汉川,保全境内,活着不辜负孤弱的刘琮,死了无愧于地下的刘表,但我的愿望未能实现,你杀了我吧。”说完泪流满面。

曹操解开文聘的绳索,扶起他。

五、

曹操对文聘说:“你和曹纯去追击刘备吧。”

文聘很惊讶,他是准备来死的,可就这么结束了。这场死亡之宴还没有开始,曹操就已经让他结束。

他既然不能死,就只能去追。

六、

蔡瑁很生气,他看着文聘,这个昔日的下属,如今已贵为长安乡侯,比他整整高了两级。

但他不能表示,甚至一点点难堪都不能表露。他还要笑,大笑,大笑着恭喜新晋新野侯。这是他多年算计讨好中得到的经验,要得到一个人的信任,必须先让他心里舒服。

蔡瑁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却要让文聘舒服,真的是很矛盾。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但是蔡瑁不是一般人,他是蔡瑁。从7岁那年他就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哄骗之术获得晋身。

所以他满脸笑容,对着文聘。然后他听到这辈子都不想听到的两个字:“滚,请滚!”

文聘没打算接纳他的笑容,他只好走了。还好他走得并没那么难受,他知道很快会有人来教训文聘。这个人绝对能教训他。

七、

孙权很喜欢趁热打铁”,他做一件事的时候,绝对不能让这件事太冷,必须很热。他觉得越热,越代表有人关注,只要关注就会心乱,心乱了,他做的这件事就有成功的可能。

魏国皇帝曹丕刚刚去世,他觉得机会来了,亲率五万大军进攻文聘管辖的江夏郡。

这是个好机会,举国发丧,哭声动天。孙权算准文聘一定会急的,他此刻的心一定很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也许,文聘老谋深算,可还有新登基的曹睿。这个少年天子一定稳不住,他肯定会慌张,这就是孙权的机会。

果然,朝中大臣都急了,他们要求曹睿发兵支援。

蔡瑁很高兴,等待那么久,他想等的时机终于来了。

八、

这天上朝,和平时一样,仪式、朝拜、三跪九叩,都和平时一模一样。

大家都在等,等皇帝曹睿发下公文,增兵江夏。蔡瑁觉得,皇帝一定会发兵,文聘一定会败。只要他败,就得受罚;只要他丢失江夏,就得死。

可是,曹睿竟然绝口不提这件事。蔡瑁手心在出汗,他不能提也不敢提,他怕被怀疑,他要避嫌。

每一天他都在等,每一天都没有提起。难道,曹睿就不关心江夏的战争?

二十多天后,文聘胜利的奏章传来,孙权久攻不下,自动退兵。文聘晋升为新野侯,为异姓封侯最高爵位。

蔡瑁终身没有加封,郁郁而终。

九、

孙子曾说:“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可以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可以解除。”

曹操接手刘琮的荆州后,连续封了十五人为侯,而文聘是受封人员当中最后一个投降的。正是这最不急于表功卖好的人,却是刘表原来的属下当中为人最忠心的一个。

刘表的属下像蒯越、韩嵩以及蔡瑁等人原来官职都比文聘高,可后来的发展却比不上文聘,倒不一定说这些人的才能都比不上文聘,而是投降曹操后都没有了文聘一样的机会,既不给兵带,又不给工作做,只是闲置着养起来。

为什么?

是不是在已经不能再扩张的时候,曹操更多地会看中一个人真正的忠心而不是投靠新主子时卖力的表现?

十、

孙子又说:”取胜之兵,首先是在刺探军情方面取胜,而后才在战场与敌人交 锋。”又说:“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仔细观察,以求了解敌人活动的规律。”根据敌情变化灵活运用战法,可以少胜多,这是用兵打仗的要旨。“

蔡瑁等人不了解曹操要什么,着急着投降去立功,反而将文聘忠诚体现了出来。

文聘能够获得曹操赏识,因为到他这个层次,人和人之间智力差异不大,能力也并没特别显著。他要和人比的,是不是一股气,一股忠诚之气,一股老实之风,做一棵值得信赖与仰仗的参天大树?

轻心:教你一招以退为进,做个活得明白的成功老实人!

轻心:教你一招以退为进,做个活得明白的成功老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