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汽车智能化时代的“新物种”

十年前,iPhone的诞生吹响了手机产业革命运动的号角,它所建构的生态系统彻底改变了手机功能的主次顺序,打破了人们的既定认知。

十年后,这场风暴刮到了汽车行业。在传统汽车市场日趋饱和的大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拉开序幕,“车联网”、“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等概念不断冒头,一片新蓝海市场已然初现。来自不同行业的大佬机构凭借各自优势攻城掠地,纷纷祭出汽车智能的差异化打法。

这其中,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型汽车制造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与其他竞逐力量相比,他们更像是传统整车制造厂和互联网公司的有机结合。也正因如此,他们在试图颠覆人们长久以来对汽车的认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通勤工具,而泛化成一种场景,不断被赋予智慧。

从通勤工具到智慧场景

汽车的一次飞跃

当前,世界范围内不少国家汽车的总保有量接近饱和状态,面对行业“天花板”,传统车厂未雨绸缪,开始研究汽车的未来该何去何从。经过几番探索,汽车的智能化转型被认为是重点的发展方向。

1

原有市场面临饱和汽车智能化转型大势所趋

2016年7月,福特公司在其财报文件中提到了“汽车行业衰退”,并使用了“行业饱和”这个术语;另据资料显示,2015年美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97人。这意味着在美国几乎每人都拥有一台汽车。而一直以来的汽车产业强国——日本的市场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2015年的汽车销售量为504万辆,比上一年减少了9%,而在2016年甚至已经跌破了500万辆大关,呈现出持续大幅下滑的趋势。

特斯拉:汽车智能化时代的“新物种”

美日德三国汽车销量走势图

由此看来,以美日为首的汽车大国纷纷面临行业增收天花板,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是箭在弦上。在传统整车制造厂普遍陷入焦虑的情况下,特斯拉的横空出世仿佛一道闪电,也似乎预示着行业的发展方向:汽车面临从功能到智能的重大飞跃。未来,汽车将不再仅仅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成为继个人移动场景、家庭场景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平台型应用场景。

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的汽车智能化方向包括自动驾驶系统、生活服务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位置服务系统、用车辅助系统五大版块,致力于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提供友好的人车交互体验。其中,自动驾驶系统是汽车智能升级的主要方向。因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驾驶仍然是汽车的核心交互环节。

2

三大基础两种路径,助力汽车智能升级

关于如何使汽车实现智能化,笔者认为,目前存在三种赋能方式和两种改造路径。其中,三种赋能方式是汽车智能改造的基础。

首先是网络环境。接入3G、4G网络后,汽车便能实时在线,系统升级和相应的应用服务也能快速更新和下载。此外,基于互联互通的网络环境,还可通过第三方车载系统,实现物联网自动化控制功能。

其次是云服务。将行车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传至云端数据库,利用云端平台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无论车主驾驶哪一辆汽车,这些数据都会实现同步,车内相关设置也会按照驾驶员的个人习惯做出相应调整,让其真正享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最后则是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通过搭载自然图像处理的硬件设备和雷达采集路况信息,使用智能算法进行决策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作出预判,提升驾驶安全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应用于人机交互环节,用语音识别代替传统触屏交互,从而提升操作的便捷性。

基于以上三种赋能方式,汽车智能化目前呈现出局部和整体智能这两种升级改造路径。其中,局部智能指在不改变传统汽车形态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一些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智能硬件、软件系统和应用服务,从而变相地让汽车体验更加智能。这样不仅在安装环节相对容易,更重要的,对于普通车主来说,也能通过较低的成本进行智能升级,便于推广开来。

然而,就像智能手机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消费者最终需要的是“iPhone”型的智能产品,而不是增加了新功能的“Nokia”。与局部智能化相比,整车智能化改造虽然对汽车生产在成本、技术和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却能从根本上提升驾驶体验,赋予工具除驾驶以外更多的价值。

特斯拉优势明显

互联网基因+整车制造经验

作为汽车智能化时代的“新物种”,特斯拉被誉为最具未来感的汽车,相比于传统车厂和互联网机构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其在软硬件方面的优势不可忽视。传统燃油车因为内部传动设置过于复杂,其车身机械语言和车联网使用的IT语言很难实现兼容。因此它们更多的是选择安装车机系统实现智能升级,亦或直接在车内生硬的安装一块大屏幕。

同为整车制造商,特斯拉的纯电动精简结构具备明显优势。据悉,特斯拉在设计Model S时就以建造真正的互联网汽车为目标,使机械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从一开始就相互融合,让机械语言和电子信息语言成为一套统一的语言,所有信息可以上传下达,相互连通。

此外,相较于内容服务只能寻求合作的传统车厂,特斯拉在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开发方面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它可以提供在汽车场景下所适用的功能和服务,建造与车型相适配的生态系统,形成独立完整的商业闭环。

而与互联网公司相比,特斯拉的最大优势在于掌握了整车制造技术。在生产方面,特斯拉目前已经推出了两款热门车型:Model X和Model S。2016年,特斯拉占据美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34%,可谓是独领风骚。

此外,在保持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的同时,也积极与传统汽车巨头进行合作,如松下是其锂电池电芯供应商,特斯拉汽车的部分设计也受益于奔驰的启发。同时,特斯拉还拥有一只优秀的管理团队,其中包括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等人,这些超级人才对新型智能汽车的当下市场和发展前景,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洞察。如此一来,特斯拉的产品销量始终蝉联纯电动汽车畅销榜单,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聚焦自动驾驶

有的放矢的智能化升级

基于市场发展动态和自身优势基础,特斯拉选择在自动驾驶、车内交互和内容应用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1

以提高自动驾驶水平为核心

前文提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驾驶仍然是汽车的核心交互环节。因此,特斯拉也是如此,在构建整车智能生态的背景下,它将提高自动驾驶水平视作核心。

首先,特斯拉通过分工明确且覆盖完整的硬件设备,实现对路面信息和驾驶数据的精准收集。最新的Autopilot2.0感知系统由一系列环绕车辆的雷达、摄像头和声波传感器组成,它们可以穿越雨、雾、灰尘等视觉阻碍,即使在恶劣的天气中,也能准确探测出周边路面的车辆信息,为中控系统及时作出对应措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

同时,这些信息也将通过云端系统传输至特斯拉公司的大数据库中:据资料显示,每10个小时,特斯拉就会获得超过百万英里的驾驶数据。这些来源于真实用户驾驶过程中的数据,与谷歌、通用和苹果等对手专门使用无人驾驶测试车所收集数据相比,具有更高的实用参考价值。

特斯拉:汽车智能化时代的“新物种”

实现360度环绕的数据收集系统

特斯拉:汽车智能化时代的“新物种”

高精度地图在普通车主驾驶过程中生成

更重要的,在处理体量庞大的路况数据信息时,特斯拉植入了视觉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算法。这套经过自主研发的Tesla Vision与传统的视觉处理技术相比,可靠性更高,它能够对行车环境进行专业的解构分析,以一种完全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所收集的路面信息,对于驾驶者来说也足够直观和生动,可以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

此外,特斯拉与显卡巨头NVIDIA的合作,也彰显了其未来在图像识别处理方面的野心:随着特斯拉上线更先进的电脑视觉处理系统,Tesla Vision中的“特斯拉视角”将反馈出更精确的视觉分析和应对措施。

特斯拉:汽车智能化时代的“新物种”

Telsla Vision解析视角下的路面环境

基于硬件设备和算法系统的有机结合,特斯拉汽车目前已经达到了二级“部分自动化”水平,能够实现诸如“平稳驾驶(使车辆始终保持在车道内匀速行驶)”、“自动变道(轻转信号杆方向即可准确变道)”等功能。然而,根据目前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和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

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级标准来看,这种级别只能被称为“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驾驶员仍需将双手放置在方向盘上,并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由此可见,虽然特斯拉在自身硬件和软件的优势配合下,已是行业领先,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完全自主反应,不需人类操控,仍然道阻且长。

2

构建人车语音交互方式

内嵌于驾驶位旁边的巨型液晶屏幕,一度成为了特斯拉敢于大胆创新的标志和代名词。这个足有17寸的超大电容触摸屏,是全车进行人机交互的核心区域,可以分屏展示并管理车内系统,包括信息的输入与反馈、对车身的数据调整以及多媒体的播放等。

这种当下汽车智能市场中的的主流交互方式,虽然给消费者带来了功能体验方面的升级,但同时也为驾驶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不管是屏幕本身的亮度,还是页面上呈现的内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驾驶员的注意力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到行车安全。

特斯拉:汽车智能化时代的“新物种”

利用语音交互实现车辆远程解锁

特斯拉则棋高一着,搭建了以语音识别为核心的语音交互方式。它解放了驾驶员的手和眼睛,让驾驶员能够更专注于眼前的路况,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目前,特斯拉主要采用的是 Google Voice 技术,这就意味着用户使用日常简单的语句就可以控制车辆,不需要额外分神思考措辞。

此外,2017年,特斯拉宣布要将Siri集成入它的移动应用程序中,通过这个语音助手,用语音命令就可以访问特斯拉应用程序的控件,实现解锁车辆、开启天窗等功能。可以说,特斯拉一直在解放驾驶员双手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着。

3

内容应用生态后继乏力

特斯拉在内容消费方面的应用,目前只有简单的导航、打电话、音乐、浏览器等基础功能,不仅没有形成生态体系,与其他部分的“黑科技”相比,这一部分甚至显得有些单薄。

在此前的报道中,特斯拉曾计划给开发群体发布开发包(SDK),希望能够建设一个车内应用生态系统。此后,特斯拉突然做出了重大转变,放弃车内应用生态的建设,宣布有意与安卓和iOS两大应用生态系统合作,实现手机app的镜像投屏。

其实,在车载环境下,多余的内容消费究竟是否沦为冗余,仍然是目前业界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即使汽车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单纯的驾驶工具泛化为智能场景,其核心功能诉求——驾驶却未发生过动摇。

在自动驾驶没有完全实现的前提下,创建丰富的车载内容应用生态并非优先选项。未来一旦可以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用户在车上又能做什么呢?有什么互联网服务可以由汽车提供呢?还是用户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在车上玩儿手机了。

媒介杂志《机器之心》

现已上线!

欢迎购买订阅~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