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第一骁勇悍将:雪夜斩敌首,大破司马师(下)

魏军主帅被击毙,五千骑兵立刻崩溃,几乎被全歼,丁奉乘胜追击,直取胡遵本部大营。

鉴于魏军在扎营时并没有构筑防御工事,丁奉等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了胡遵的大营,魏军损失惨重,眼看就快要支撑不住了。

关键时刻,胡遵终于爆发了,他策马扬鞭,直冲向了激战正酣的战场。

“丁奉狗贼,老子跟你拼了!”

胡遵亲自挥舞大刀向丁奉军杀去,士兵们被他的勇气所鼓舞,无不奋力死战,魏军士气大振,稳定住了局面。在战斗中,胡遵凭借着人数优势对丁奉展开疯狂地围攻,攻势越来越猛,吴军前军全线崩溃,死伤数十人,中军也开始混乱起来。

丁奉当时就在前军不远的位置,前方抵挡不住,他却并不慌张,只是随手拾起地上的一柄长剑,迎着败退的士兵,疾步走到了交战前线。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将宝剑插于地上,突然间大喝一声:“此地为界,越过者立斩不赦!”

说完他提着刀毫不躲闪,直接迎着魏军猛冲过去,见此情形,士兵们再次抖擞精神,重新投入战场。

战斗日趋白热化,双方士兵都乱成一团,肉搏战中,魏军很多将领连续被击毙,至于胡遵本人甚至也一度落马,幸好在亲兵的护卫下换马再战,才避免了做刀下鬼的命运。

吴军伤亡同样惨重,三千人的部队已经伤亡过半,丁奉被部将护卫着向外突围,剩下的吴军全凭身经百战的素质和拼死战斗的决心死死挡住一波波冲向主帅的魏军铁骑。

东吴第一骁勇悍将:雪夜斩敌首,大破司马师(下)

正在战局相持不下之际,后援终于赶到,诸葛恪所率领的四万主力军终于在最后关头抵达,并迅速投入战场。当时的情况下,魏军虽然占据上风,但在丁奉的拼死作战下,却始终无法取得胜利。

但随着诸葛恪主力军的到来,战场形势瞬间被扭转过来,魏军士兵节节败退,顿时就从鱼肉被剁成了肉馅。眼看局势危急,胡遵没有办法,在经过仔细的思考后,他作出了一个决定——逃跑。

临战退缩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实在是很羞耻的事情,但是对于胡遵本人来说,这个行为还是可以理解的。

老子也是人,凭什么军人就该送死,不能逃跑?!

十二月二十三日,胡遵正式下达撤退的命令,事情已经很明显,局势无法挽回,此战已无胜利可能,如不立即撤退,必将全军覆灭。

应该说胡遵确实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他的这个决定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

可胡遵想不到的是,当时的情况偏偏就不正确。

此时的魏军就如同说绷紧了的弓弦一样,一拉即断,所以当他退兵的命令刚刚一下达,魏军士兵们便立刻丢盔弃甲,各自向河边和山谷逃窜,前军瞬间崩溃。

那可是精锐啊,精锐都逃了,后军自不用说,连带着司马师麾下的中军也全线溃散,四处奔逃。可是吴军实在是非常好客,他们手持大刀,紧追不舍,大有不把他碎尸万段誓不罢休的势头。

这个也能理解,毕竟痛打落水狗,不打白不打嘛!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魏军很快大乱,大规模的踩踏事故相继发生,没被踩死的,掉进河里,没掉进河里的,被冲上来的追兵砍死。

这时可能会有人问我,司马师同志在干什么,怎么不出来挽救危局啊!

对此我只能说,司马师不是神,他没有办法控制已经无救的局面,他就像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和夷陵之战中的刘备一样,只能呆呆地看着他的士兵节节败退,四散逃跑,然后自己也果断加入到逃跑这一伟大的行列中来。

因为结局如此,他已无能为力。

司马师同志只能带着数百名亲兵,连夜逃离了这片伤心之地。

客观说来,仗打到这个地步,司马师同志还算运气好的了,毕竟他顺利地全身而退,但跟着他一起来的那七万将士,可就惨了。

在天寒地冻中,好不容易逃到河边的魏军,终于看到了希望。

有百艘运粮船泊于岸边。

有船,大家自然要上,七万余人,一百余艘船,大家可以算一下,一条船要装七百多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真装这么多人,船肯定无法负荷。

怎么办?

事实证明,很快,大家就无需为这个问题着急了,因为船自己沉了。

别忘了,这可是运粮船,本身就已经是装得满满当当,现在魏军士兵又一窝蜂的争抢上船,顷刻间,水没过船舷,船毁人亡。

船没了,河还是要过的,在生死关头,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

很多士兵把自己的矛和盾绑在一起,做成了一个简易筏,用手划着下了水。这种类似拼装上路机动车的装置自然没有安全性可言,很多直接就沉了,没沉的也沦为漂靶,被追上来的吴军一通乱射,浮尸满河。

至此,东兴之战结束,东吴完胜,缴获粮草辎重不计其数;魏军被斩杀者二万余人,跳河逃生淹死者过万。

在这场战场中,丁奉孤军夜奔,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奋力拼杀毫不退让,最终击败来犯的魏军,保住了吴国的北部领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此等奇迹,可谓绝无仅有,堪称不世之奇功。丁奉从此名震天下!

东兴兵败的消息传开后,在西面攻打武昌的毋丘俭和攻打南郡的王昶当即放火烧毁营寨撤兵逃命,司马师三路伐吴计划宣告失败。

东吴第一骁勇悍将:雪夜斩敌首,大破司马师(下)

十二月二十五日,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司马师终于领着残兵败将回到了魏国境内。在稍作休整之后,他随即动身返回洛阳,曾经令人感到风光无限的地方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只有残花泣寒风。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回去洛阳的路上,尽是阴郁的天气和泥泞的道路,大队人马在泥泞中艰难行进,道路状况非常之差,以至于车马很难行走。胡遵、诸葛诞亲自带人剪草填道,水深之处就用车辆沉下,作为架桥的基础,连司马师同志也亲自骑马带着柴草帮工。

有了大将军亲自参与的撤退工程并没有因此更加顺利,适逢暴风雪,魏军士兵有很多因病寒而去世,最后只能命令前军在路边点起大火堆,来给后军取暖。

十二月底,蹒跚而行的魏军终于回到了京师洛阳,但士兵死者已达十之八九。

这次失败的军事行动,不仅使得司马师借以树立其在军中威望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还白白耗费了无数钱粮,军心也受到严重打击,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很槽糕的状况。

在回到洛阳之后,司马师立马开始收拾残局。

这时候的司马师体现出了大气的一面,他首先表示自己对这次失败负有全部责任,手下将士一概不予追究责任,他还对曾经劝谏自己不要兴兵伐吴国的尚书傅嘏,表示了深深的后悔和反思,并亲自向他道歉:

“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司马师下令重赏尚书傅嘏,同时削掉了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的爵位,以示惩戒。

其次收敛战死将士的骸骨,用最高礼仪祭祀(太牢),自己亲自作祭文,并且大哭哀悼。通过这一列的措施,这才平息国内的诸多不满情绪!

东吴第一骁勇悍将:雪夜斩敌首,大破司马师(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