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國式P2P騙局全解密

重磅!中國式P2P騙局全解密

從短期來看,中國式P2P經過前期的快速發展後,如今已經開始大洗牌,問題平臺接連“爆雷”,監管升級倒逼規範發展,亟待去偽存真。

六年時間,P2P在中國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輪迴。2012年,第一批P2P開始爆發,代表技術的互聯網和代表財富的金融相結合,沒有什麼比這個概念更性感。不到三年的時間,中國已經能成長為全球最大的P2P市場,平臺數量全球第一,交易額是美國的數倍,比當年的A股還要瘋狂。但飛的越高、摔得越慘,當潮水褪去的時候,裸泳的P2P在2018年開始一個個倒下。半年多時間已經700多家停業或出問題,僅7月就有165多家跑路,日均5家以上,維權事件頻發,甚至讓人聞到了一絲金融危機的味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動盪?未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的P2P投資?本文將從中國P2P的基因入手,幫助大家識別P2P投資的風險,建立P2P的投資邏輯。

01

中國式P2P基因:我們不一樣

看名字就知道,P2P是個舶來品。英文全稱Peer to Peer,意思就是點對點的網貸平臺。中國的P2P最早起源於2007年,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貸成立,進入2012年之後P2P平臺如雨後春筍快速興起,2015年最高峰時有近2600多家平臺,成為全球第一大P2P市場。為什麼發展如此之快?因為中國的P2P在發展中完全變異了。按照國外的定義,P2P本質上是金融信息中介,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產生債權債務關係,P2P受到嚴格的准入和過程監管,而中國式P2P從一開始就變異了,和國外很不一樣:

第一,監管模式不一樣。中國式P2P是監管真空的產物,在很長時間監管機構缺位,直到2015年才正式納入銀監會監管體系;而其他國家監管相對成熟,比如美國的P2P監管就非常嚴格。由於美國P2P借貸行業具有明顯的證券化屬性,投資者認購的是貸款憑證,由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予以監管,而SEC一方面設定了很高的准入門檻,屏蔽掉了很多騙子,另一方面實施嚴格的行為監管,甚至要求每天都向SEC提交報告。

第二,市場定位不一樣。中國式P2P大多強調金融屬性,多為小貸平臺,科技含量不高,有的甚至充當了網絡銀行的角色,沒有做到點對點,而是出借人借款給平臺,平臺再借給借款人,不是直接融資,是間接融資;國外P2P平臺多強調互聯網背景,多為高科技公司,如美國最知名的P2P平臺LengdingClub 2014年在紐交所上市,是當年最大的科技股IPO。

第三,運作模式不一樣。中國式P2P多為線上和線下結合模式,線上籌集資金,線下開發客戶、審核和風控等,不少平臺通過設立線下實體店增強獲客能力;而國外P2P採用線上操作一體化操作,基本上所有的流程都在線上完成。

第四,保障機制不一樣。中國式P2P通常被打上了剛性兌付的烙印,通過增信和擔保提供本息保障。剛性兌付是中國金融體系一切風險的來源,同樣也是P2P風險的來源;而國外P2P平臺作為信息中介不提供本息保障,投資者自行承擔風險,平臺不承擔借貸違約風險。

圖1美國P2P平臺運作流程

重磅!中國式P2P騙局全解密

圖2中國P2P平臺線上線下模式運作流程

重磅!中國式P2P騙局全解密

02

中國式P2P騙局:那些年你踩過的“雷”

中國式P2P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隨著金融去槓桿推進、融資環境惡化和金融監管升級,一場遲到的出清已經到來。截至2018年7月底,現存正常運營的P2P平臺僅有1645家,而出現問題平臺就有4740家,佔比高達74%,“爆雷”事件頻發,尤其是今年以來,出現了超過700多家停業及問題平臺,涉及投資人數佔比從3.7%上升至6.2%,涉及貸款餘額佔比從2.7%增至7.7%, P2P行業違約風險加速蔓延,導致P2P投資者恐慌不已,市場信心降至冰點。

圖3中國P2P停業及問題平臺不斷增加

重磅!中國式P2P騙局全解密

圖4中國P2P停業及問題平臺涉及人數和規模佔比同步回升

重磅!中國式P2P騙局全解密

1、風險爆發的三個原因

中國式P2P集中爆發問題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金融去槓桿,市場流動性收緊。金融去槓桿逐步從資金端轉向資產端,導致流動性收縮、利率抬升、金融業態規範收縮、金融案件增多、違約事件頻發、金融風險從點到面釋放,P2P風險也隨之顯現。

二是融資企業經營惡化,還款能力下降。在行政去產能和環保常態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首當其衝,被迫關停限產,經營效益下滑,資金承壓,到期無法還款,從而導致平臺資金鍊斷裂提現困難。

三是監管升級,違規平臺加速出局。2014年4月銀監會著手牽頭研究監管P2P事宜,並在2015年正式將P2P納入監管,接連出臺多項監管政策,全面規範P2P行業運作,結束了長期以來的監管真空,違規平臺加速被清洗,倒逼行業出清。

2、常見的三類P2P騙局

儘管P2P監管趨嚴、投資者的風險意識逐步增加,但P2P投資陷阱還是防不勝防,前有e租寶、快鹿、中晉,現有善林金融、銀票網、唐小僧,不少投資人重蹈覆轍。問題平臺假借互聯網金融、P2P之名,行詐騙集資“偽金融”之實,突破監管紅線,涉嫌違規操作,常見的有自融自用、短期詐騙、龐氏騙局等形式,下面將梳理分析這三類騙術的特點,以期幫助投資者識別投資陷阱,規避P2P投資風險。

第一類是自融自保。自融自保是銀監會明確為P2P劃定的紅線,自融是平臺發標為自身融資,借款人即為平臺或平臺關聯方,自保是平臺為投資人提供本息保障,這和P2P平臺信息中介的定位完全不符。P2P平臺的本質是中介機構,作為第三方平臺連接借款人和投資人,但現在不少P2P平臺的設立是為了更好地為平臺實際運營方或關聯方融資,嚴重偏離P2P的運行邏輯,完全喪失了應有的中立立場,失去了第一道風控保護,後續資金的用途更是無法監控,甚至會出現虛構融資項目、偽造抵押擔保等亂象,潛在風險極大。

P2P平臺自融自保常見的漏洞有三點:一是虛構投資標的,多為高息、高額、短期,借款資料十分簡陋,信息模糊甚至缺失;二是單一反覆借款,通常借款人數偏少,且與平臺方有關聯,借款用途模糊不清;三是託管信息缺失,未進行第三方資金託管或託管不合規範,P2P平臺賬戶和資金賬戶混為一體,無法實現風險隔離。

如由《葉問3》票房造假扯出快鹿集團自保和自融嫌疑。借款方是大銀幕(北京)發行控股有限公司;平臺方是金鹿財行、趣逗理財、當天投資、菜苗網絡等18家融資平臺;擔保公司是上海東虹橋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快鹿系用自己的影視公司,走自己的通道公司,靠自己的擔保公司,用自家的P2P平臺,最終投向了自家的影視項目《葉問3》。

重磅!中國式P2P騙局全解密

還有2017年停止運營的P2P平臺88財富發佈的產品大多涉及自融自保,以周盈寶0808為例,融資總額度1000萬,投資期限7天,年化收益率6%,借款人為深圳市黃檀集雅二期文化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募集資金用於當代青年藝術家扶助計劃及推廣,第一還款來源為畫作保管展覽、展示收益,第二來源為質押的12幅畫作公開售賣或拍賣形成的收益,看似信息披露較為完善、有擔保保障,實際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一是虛構標的,經向中國美術家協會求證,根本沒有“當代青年藝術家扶助計劃”;二是單一借款人,周盈寶系列產品均為同一借款人,不管是否滿標,持續募集;三是借款人為P2P平臺88財富、借款人黃檀集雅、擔保公司中科創融資擔保公司為同一控制人,變相自融自保。

第二類是短期詐騙。由於中國P2P多定位為小貸公司,准入門檻低,詐騙成本低,所以有些P2P平臺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短期詐騙,利用投資者賺快錢的心理,冒用投資背景包裝平臺,採用高額返現、“秒標”“天標”等手段吸引客戶投資,幹一票就走人。

P2P平臺短期詐騙有兩大常見特點:一是多為新設平臺,成立時間短,沒有尚未經過市場檢驗,缺乏歷史業績作為參考;二是經常出現“秒標”,平臺為聚集人氣偶爾發一些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標的是比較正常的,但經常出現“秒標”可能就存在貓膩,很有可能是虛構的借款標的,藉機斂財。

如2012年6月3日上線的淘金貸,通過假造營業執照,大發收益奇高、期限超短的“秒標”,製造賺錢的假象騙取投資者爭相投資,募集金額超過100萬,6月6日,資金賬戶就被限制交易,資金被全部支取,6月8日淘金貸網站就無法登錄,從上線到“跑路”只用了短短一週。

第三類是龐氏騙局。與短期詐騙不同的是,龐氏騙局通過借新還舊,存續期較長,融資體量較大,社會危害更嚴重。這類平臺通常看起來較為正規,通過承諾高額收益吸引投資者,但實際投資收益無力覆蓋投資者利息,只能用新增投資者的本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本息,一旦新增資金放緩或者停止進入時,整個體系就會崩盤,投資者基本血本無歸。

大部分P2P問題平臺都有龐氏騙局的影子,甚至超過百億規模,如e租寶、錢寶網、中晉、快鹿等,還有前不久出事的善林金融、中融民信、錢寶網、唐小僧等,P2P平臺龐氏騙局常見的手法有以下四種:

一是包裝平臺。對平臺資質、背景、業績進行全方位包裝,使平臺看起來正規,值得信賴。如善林金融,做足包裝宣傳,曾為中國女排高級贊助商,在央視黃金段、各大衛視甚至紐約時代廣場、倫敦希思羅機場都有投放廣告,在全國開設1000餘家線下門店,表面看起來“家大業大”、“大而不倒”騙取投資者信任,非法吸納了超過600億的投資。事實上,善林金融有4條以上的行政處罰,主要聚焦在無照經驗、虛假宣傳等,並沒有宣傳的那麼美好。善林金融的實際控制人周伯雲控股的“天津佳倫宏業房地產有限公司”曾27次被最高法院列為失信公司。

重磅!中國式P2P騙局全解密

重磅!中國式P2P騙局全解密

二是虛構標的。為了能夠持續募集資金,不少平臺利用信息披露監管不嚴的漏洞,編造借款信息。如e租寶表面上看是為下屬的融資租賃公司融資,實際上超過95%的項目都是虛假的,不少項目反覆融資,平臺上公佈的多為假項目、假三方的虛構信息,甚至出現過租賃物為價值4.5億的翡翠原石這樣匪夷所思的投資標的。

三是高息誘惑。向投資者承諾高於市場水平的年化收益率或者高額返利,大肆宣傳高收益,引誘鼓動投資者參與。在實體經濟利潤率下行的背景下,過高的收益水平不太現實,往往是你盯著別人的利率,別人看中你的本金,如四大高額返利P2P平臺聯璧金融、唐小僧、錢寶網、雅堂金融已全部“爆雷”,聯璧金融的“零元購”模式年化收益高達31%,唐小僧的“平臺返利”年化收益率高達40%-60%,錢寶網的“微商平臺”年化收益高達40%左右,雅堂金融的信用標收益率最高收益率達到50%,如此高昂的收益率自然難以為繼。

四是資金池運作。資金池在金融業務中較為常見,也是金融監管的重點。每一個合規的P2P標裡,應該是借款人的債權和投資人的資金匹配對應,並進行第三方資金託管,P2P平臺賬戶和資金賬戶隔離開來,而資金池是先將資金彙集到平臺指定賬戶,然後通過“拆標”匹配投資項目,以短養長實現期限錯配,以小拼大實現金額錯配,一旦其中的某個項目出現問題或者投資者集中提現,很容易引發流動性危機,80%以上的問題平臺都未上銀行託管。如近期“爆雷”唐小僧,自2015年5月成立以來,交易量高達800億元,但並未進行銀行託管,信息披露也是極度敷衍,投資者在投標前幾乎看不到任何借款項目信息,投標後也只能看到借款人名字,資金用途等有價值信息無從知曉,進行資金池運作,“拆東牆補西牆”。

雖然上述三類騙局操作模式不盡相同,但通常P2P問題平臺存在許多共性,慣用伎倆大同小異,大致表現為包裝平臺、虛構投資標的,採用高息誘惑、密集短標等方式吸納資金,但對募集資金缺乏監管,既無銀行託管,又無信息披露,資金去向無法追溯,所以有上述表現的P2P平臺應予以重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