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信任何預測 買房唯一要關心的只有一點

這麼說一定會得罪人,但不吐不快。

不要輕信任何預測 買房唯一要關心的只有一點

似乎在中國樓市的問題上,很多人都是大仙,但凡出現一個政策、一條新聞,緊跟著的一定是走勢預測。按道理來講,房價無非就是要漲、要跌兩個選項,無論怎麼預測都離不開最終的結果。但是老百姓很樂忠於看預測,於是當面對幾篇幾十篇預測文的時候,態度左右搖擺,亂了方寸,沒了方向。最終猶猶豫豫,大多都後悔了當初。

誰更願意預測樓市?

開發商

沒錯,開發商最喜歡預測,這一點你去售樓部看一次房就會明白。當置業顧問告訴你,這個房子周邊將有什麼建什麼的時候,就是告訴你,因為有了這些,房子肯定會漲,絕對不會吃虧。

同時,根據樓盤的營銷節點上,開發商當然也要炒作一下。配合市政規劃的藍圖,將樓盤所在區域好好的誇一下,一再強調房子將來的價值,無視目前片區羸弱的配套,給人們看一個未來。拿樓市熱點城市鄭州為例,在規劃中的一個新城,因為要規劃有所謂的“使館區”,則利用“使館區一定環境好”的邏輯來炒作片區,在鄭州限購限售的背景下,房價愣是從6個月前13000元/㎡,上漲到現在的17000元/㎡。買到房子的樂了,看了沒買的後悔了。開發商說:告訴你會漲了吧,你還不信!

樓市專家/自媒體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從領域專家到村口王大爺都可以把自己的言論寫成一篇文章給別人看。而自媒體的屬性最終還是掙錢,生意而已。

沒有人是專職的樓市專家,通常有名的樓市專家都供職於銀行金融、房地產、新聞等領域,他們特別需要發聲,處於不同的目的增加曝光率,給自己增值。

自媒體則是需要流量。正如筆者這樣,文章看的人多了,則給自己有了不錯的成績,可以有更好的收入。而寫作題材千百種,什麼是人們愛看的?危言聳聽的預測很受歡迎,預測這東西,還真能帶來流量。而且很簡單,把一些資料堆砌在一起,告訴你房價是漲是跌,一個邏輯一個答案,轉天還可以寫一個完全相反的結果。你要信嗎?

所有的預測,都是生意而已。準不準,誰都說不準。

真要買房,看什麼?

有人說聽政府的話,

政府讓你買你就買,政府不讓你就等等。有道理,政府一再調控的環境下,房貸利率已經漲了18個月,你還急著買,偏要買——通州K2十里春風售樓部的退房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開盤時候3.5萬,轉頭降到2.7萬,跌了將近22%。這虧吃的真窩囊。

但是政府能決定了你買房買?答案當然是否定的。6月份70城房價上漲了63城,說明買房的人還是多,供需關係決定了價格。政府的調控從根本上改變不了供需關係,城市需要發展,人口需要流動,這都是樓市的巨大溫床。一時的嚴格調控,只是要控制過分變化,求的是穩定。

決定買房不要過分重視政策傾向,過去幾年間,政策是不斷變化的,利好利空有人說的準嗎?需要你重視的只有房價。需要買,買的起,這就行了。天天擔心政策會不會影響樓市,買了會不會跌,沒有任何意義。話說回來,你看了這麼多預測文,掙到錢了嗎?

迴歸居住屬性,弱化投資屬性,關注自己買不買得起、需不需要,比買了會不會掙錢更實際。房價翻倍了,你就一套房,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