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管全城醫療機構、建網際網路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做了這些嘗試!施秉銀院長暢想未來醫院

西安交大一附院五大途徑暢通雙向轉診渠道;開創首個三甲醫院託管城市整體醫療機構的新模式;上線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醫院。

記者 | 楊昕媛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新醫改四年,縣域醫院已經成為縣域醫療衛生服務的主力軍,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加快推進更是將縣級醫院擺在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作為強基層的重要抓手,強調通過發展‘互聯網+醫聯體’等形式,紮實推進優質資源下沉。2017年4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這樣的政策大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在“第五屆中國縣域衛生髮展論壇暨第二屆全國醫聯體建設大會”上分享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西安交大一附院)在構建醫聯體、成為區域醫學中心,從而為周邊基層提供服務的探索和經驗。

托管全城医疗机构、建互联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做了这些尝试!施秉银院长畅想未来医院

施秉銀表示,目前基本的政策是通過大醫院幫扶或者建立相應的機構,與基層服務體系進行相應的託管或提升。這樣的形勢下醫院發展思路有三:構建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即成立以院區、分院為基本架構的醫院集團,分院作為醫院事業和學科發展的延伸;建立區域性醫療(學)中心,建立以一附院為中心的區域性協同醫療、教育網絡體系為醫院可持續發展提供環境,實現多方共贏;優化醫院衛生資源配置和重組,挖掘資源潛力,發揮區域醫學中心影響力。

西安交大一附院從2005年就開始協作醫院的探索,2014年提出通過託管分院、醫聯體建設、協作醫院以及對口支援等形式對基層醫院進行幫扶。2015年,該計劃正式實施,由陝西省人民政府、陝西省衛計委、雁塔區衛計局、西安交大一附院成立分級診療工作領導小組,對分級診療工作全面部署,下設統籌協調組、信息宣傳組、信息化建設組、培訓策劃組,西安交大一附院作為牽頭醫院承擔了西安市的分級診療試點工作。

托管全城医疗机构、建互联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做了这些尝试!施秉银院长畅想未来医院

1

五大途徑暢通雙向轉診渠道

西安交大一附院建立起的分級診療模式為“醫聯體+全科醫生+慢病管理”,通過這樣的路徑建立起的診療機制的核心是“雙向轉診機制”。

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制定了含23個專科、310種疾病的分級診療指南。2018年6月6日,該醫院印發關於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暫行規定的通知,在醫聯體內探索建立信息平臺轉診、下沉專家協調轉診、專病綠色通道轉診、行政部門轉診、全科醫學門診轉診五大轉診途徑。目的就是暢通雙向轉診渠道。

與此同時,醫聯體內建立全科醫學門診,承擔轉診患者來源首診及預約診療服務,並通過各種調研探索出最優化的流程,建立雙向轉診點對點對接機制,使“全科醫學門診”成為改善轉診患者就醫體驗的重心。

施秉銀院長介紹,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探索建立一個機制,其中的重點便在於基層人才的培養。最初遇到的問題是患者不願意下去、往下轉診比較困難,下去之後基層也不願意接。

這種情況下,西安交大一附院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其一,成立之初特別重視培養基層人員,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基層人員培養,包括開培訓班、專家下沉幫帶、醫聯體內醫生免費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學習等方式。

其二,通過信息平臺完善雙向轉診機制,使下沉專家直接協調,建立專病綠色通道,確保人才技術的管理上下聯動,也通過整理知名專家的工作室促進優質資源下沉。

托管全城医疗机构、建互联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做了这些尝试!施秉银院长畅想未来医院

經過一段時間的協調和探索,目前這樣的轉診機制已經基本解決,再加上醫保跟上,情況明顯好轉。

施秉銀院長舉例道:“我們現在腦卒中和胸痛中心,整個醫聯體之內的基層衛生機構都保持著密切聯繫,所以有特殊病人之後,只要到我們腦卒中中心就打一個電話,我們人員馬上到位,直接來了以後就可以評估,如果需要馬上可以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有效實現雙向轉診。”

西安交大一附院最近的動作是,醫院8位專家與醫聯體28位專家組成慢病管理專家團隊,聯合1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共同構建三級聯動的慢病管理聯動機制。2017年,醫院慢病管理系統在雁塔區醫聯體內全面上線運行。

目前,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區醫聯體共有24家成員單位,其中三級醫療機構1家,二級醫療機構7家,一級醫療機構16家。

托管全城医疗机构、建互联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做了这些尝试!施秉银院长畅想未来医院

2

破局全城託管

2017年8月,西安交大一附院與韓城市政府合作成立韓城市醫療聯合體醫療管理中心,整體託管韓城市轄區內的4所公立醫院及韓城民楊醫院。

這被施秉銀院長成為“兩院兩區四分院”戰略佈局,這是中國首個三甲醫院託管城市整體醫療機構的新模式。施秉銀介紹,“五年前,韓城一所民營醫院因為人才缺乏,效益不好,西安交大一附院託管之後重點發展心腦血管疾病診治,現在這個醫院已經成為當地心腦血管中心。”後來,在韓城市政府的推薦下,2017年西安交大一附院對韓城全部醫療機構進行了託管。

一年來,韓城區域醫聯體修訂完善了800多個制度,託管半年開展講座40餘場次,帶領開展新手術100餘臺次。同時啟動直升機醫療救援項目,開啟了韓城市立體化救援時代。

一些數據能反映醫院託管所取得的成效。2017年,整個韓城區域醫聯體內門診人次較2016年增長20.58%,住院人次增長35.16%,手術例次增長39.47%。在郴州市中醫醫院,2017年門診人次較2016年增長14.84%,住院人次增長40.83%,手術人次增長45.52%。

3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建設,西安交大一附院上線了互聯網醫院。施秉銀說,“這一所互聯網醫院是截至目前我們國家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醫院,幾乎把醫院所有的功能移到網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在西安交大一附院互聯網醫院的患者界面可以看到,預約、診療、檢查化驗、購藥、支付及信息管理流程清晰,整個流程都能在網上實現,這重塑了醫院流程。施秉銀表示,“現在排隊的情況比原來有明顯的改善。拿互聯網醫院看,我們專門有一個窗口,不用排隊,到這一掃碼所有的都可以實現,而且基本實現網上支付。”

互聯網醫院的建設對醫療、醫生宣教培訓、科研工作以及醫院信息化建設都大大提升效率。5月23日,國家衛健委副主任王賀勝一行蒞院調研,瞭解互聯網醫院建設工作並給予高度評價。

總結和回顧西安交大一附院近幾年進行的探索,施秉銀提到幾點:好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非常重要。醫保的配合是基層醫療的關鍵。“現在很多大專家下去以後,疾病在基層得到解決,但收費標準卻無法解決。重大疾病在當地沒有收費標準,所以等於是我們做的越多,虧的越多。”

另外,提高基層醫療衛生的力量是關鍵。“最首要的一定是對人才的支持,人才可以給編制、給特殊政策,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我們基層的力量沒有後勁,所有工作歸結到一點最後核心就是這個。”

“醫療模式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單純診療活動向全生命週期管理變化,如果患者短期醫院治療之後回去得不到有效管理,疾病會復發或加重。因此,建立‘家庭醫生+社會服務中心+醫院+醫療中心’的醫療體系尤其重要。”

托管全城医疗机构、建互联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做了这些尝试!施秉银院长畅想未来医院

交大一附院靜配配置PIVAS

在施秉銀的暢想中,未來的醫療機構應該是這樣:建設好國家社區服務中心特別是第三方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家庭醫生首診,如果需要化驗,隔壁就有檢驗中心。

但如今的基本醫療模式是以醫院為中心、以患者在醫院為中心,所以患者有問題就跑醫院、諮詢就找大專家,這是目前的弊端。

而要消除醫療機構之間的壁壘、彌補醫療資源不足,就需要實現醫院佈局合理、醫院資源互補共享,且出現大量診所,實體醫院逐漸縮小、網絡服務比重逐漸增多,很多職能應該實現社會化。

在目標與現實之間需要搭起的橋樑也很明確:建起基層醫療防線包括家庭醫生、社區服務中心;布好數字信息化網絡;理順體制和管理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