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否有“自由意志”?

人工智能能否有“自由意志”?

理性的价值,不在于理性思想比感性思想更聪明,而在于理性思想所具有的一个独特特征,管它叫“可共鸣性”。如果把每个人的大脑比作一个计算机的话,那么可共鸣性,就是指每个机器人的硬件结构的相同方面,例如都是英特尔芯片,唯一的区别是i3,i5,还是i7。人类大脑与计算机的不同点在于软件逻辑结构和产生机制。

那么,人工智能能否有像人一样的“自由意志”呢?

首先,大脑的逻辑系统,不是像windows10那样被统一植入的。而是在裸机的基础上,通过十月怀胎,咿呀学语自我“编程”最终完善起来的。这便是模拟(simulation)和复制(duplication)的区别。之所以自由意志不可能被人工模拟,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曾有人调侃,婴儿的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操作系统,且毫无逻辑和运算法则,再牛掰的程序员都招架不住……

其次,大脑的神经元逻辑结构,决定了自由意志具必然会有无限的独立自由度。例如,除了睡觉之外,人的大脑一直都在输出着各种各样的“计算结果”,例如,某个哲学思想,某个邪恶想法,某个泡妞想法,某个偷盗思想,某个来抱团取暖思想,某个争夺食物链顶端思想……这样的“计算结果”其实是无穷尽的。

由于大脑这部“计算机”的制造过程,没有经过像微软或者英特尔那样的QC(质检)这一关。因此可共鸣性,就成为了思想检验的唯一的QC。当然有人肯定不会服气,他认为只有完全没有共鸣的输出,才够得上鹤立鸡群。其实他完全他错了。自由意志特征,决定了思想的无限性,因此,至少是现在,人工智能很难模拟人的情感和自由意志。人类的思想的生命力和价值,百分之百是来自QC,而不是简单的像计算机那样拼命的跑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