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戰敗後的德國,爲何還有財力發動二戰,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戰戰敗後的德國,為何還有財力發動二戰,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體系重新做了一次洗牌,由英美主導的凡爾賽體系建立,標誌著世界將出現一個短暫的和平時期。然而這所謂的和平只是短暫的,因為它的不公平,終將被打破,而打破者就有一戰戰敗的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的革命烈火也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撲滅,隨後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英法主導,是英法主導,並不是英美主導,此時美國因為參與了一戰協約國,併成為戰勝國,美國的總體威爾遜也為了世界提出了“國聯”的主張,但是在巴黎和會,英法合作將威爾遜的束之高閣,結果凡爾賽條約以後,美國根本就沒有加入自己首倡的國聯。

德國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高素質的國民。儘管一戰給德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德國本土事實上在戰爭中並未遭到嚴重的破壞,德國的工廠、基礎設施、學校等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下來。其實,與德國相比,法國在一戰中遭受的破壞和損失更嚴重。相對完整的工業基礎和高素質的國民,是一戰後德國經濟能夠迅速恢復並強大的根本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一戰後崛起的社會主義蘇聯。對於這事,英法美真是頭疼不已。蘇聯在意識形態上與英法美截然相反,是天然的敵人,更糟糕的是蘇聯講究革命輸出,不僅自己要成為社會主義,也要別的國家跟自己一樣,這嚴重影響到英法美在歐洲的利益,為了對抗和遏制蘇聯的發展,也要求德國迅速從一戰的陰影中走出來,大家抱團抵禦蘇聯的革命。

希特勒大力發展軍工及重工業,裝大了德國的實力和戰爭潛力。希特勒上臺後,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大危機,也為了重振軍備,通過“國民經濟軍事化”等措施,不僅解決了失業問題、擺脫了經濟危機,還讓德國成為歐洲的頭號工業和軍事強國,為後來發動戰爭奠定了強大的工業和軍事基礎。

德國在古德里安的軍事安排下,最早建立了以坦克為主的裝甲部隊。這些可以以榮譽,行政組織的獎勵去替代了經濟獎勵。這種情況就像一個人孔武有力,但是窮的沒飯吃了,急切求變,在各種變換的亂世,鋌而走險,向外擴張是非常像的。有民意基礎,有工業基礎,再加上有人給出指導意見,不發動戰爭那才叫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