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買美國大豆和液化氣?歐盟:主要還是看市場

繼7月25日美國和歐盟宣佈達成初步協議,歐盟表示將進口更多大豆、天然氣之後,傳來的消息顯示它與美國的談判“正在進行時”:進口美國大豆和LNG都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正是這種政治表態本身使得人們對協議的質疑聲漸起。

7月底容克和特朗普所達成協議的核心是,歐盟和美國將“共同致力於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零對非汽車工業產品的補貼”,同時不設置新的貿易壁壘。

“但潛在的自由貿易協定並不是重點”,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主管Daniel Gros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重要的是,談話結束了由特朗普決定對美國自歐洲進口的鋼鐵等產品加徵關稅而引發的不斷升級、互相針鋒相對的風波”。

Daniel Gros曾任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法國總理以及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的經濟顧問。他強調,對歐盟而言,此次聯合聲明使得歐盟和美國之間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產生新的關稅鬥爭,這非常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歐盟和美國之間會在短時間內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儘管在協議達成之後,歐盟公佈的數據顯示,歐盟自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激增,而增加LNG進口也顯得前景廣闊。但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稱,市場才是主要因素,歐盟會與美國在相關進口條件上進行談判。

買大豆“既空洞又容易實現”

“除了‘這筆交易’本身,容克個人承諾歐盟會購買更多的美國農產品,但這個承諾既空洞又容易實現”,Daniel Gros說,承諾空洞,是因為歐盟並沒有購買美國大豆的預算或者促使歐盟消費者增加購自美國進口的大豆的手段。容易實現則是因為,在中國對美國大豆採取加徵關稅的反制措施之後,非美國大豆生產商將大豆的出口轉向中國市場,從而為美國大豆生產者釋放了歐盟的市場空間。

猛買美國大豆和液化氣?歐盟:主要還是看市場

在7月25日的會談後,特朗普連發數條推文,其中一條便是“歐盟幾乎立即開始購買大量大豆——一個巨大的市場——主要從中西部的農民手中購買大量大豆”。

對於特朗普而言,中國對自美國進口的大豆採取加徵關稅的措施,可謂直擊其軟肋。農業州選票對特朗普而言是不可失去的一部分,10個大農業州中,有9個是特朗普的票倉。在與容克會談前夕,特朗普剛宣佈一項金額高達120億美元的緊急救助計劃,旨在向貿易戰中受到嚴重衝擊的農業區發放援助金。

回到歐洲的容克也非常“配合”,布魯塞爾時間8月1日晚間,歐盟委員會公佈的一份聲明顯示,7月份自美國進口的大豆較去年同期增長283%,達35.93萬噸,這也使得截至7月末,2018年美國產大豆佔全部進口量的比率也從9%迅速提高至37%。

容克通過聲明表示,“歐盟可以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大豆,這是我們正在講的歐洲和美國公民的雙贏局面。”

歐盟委員會農業專員菲爾·霍根則指出:“歐盟和美國是長期合作伙伴,我們有進一步加強貿易關係的空間。我們表示願意從美國進口更多大豆,這已經在發生。歐洲和美國的農民通過共同努力,將會收穫很多。”

前述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的數據確實顯示,歐盟進口的美國的大豆數量正在增加。“歐洲需要進口大豆作為蛋白質來源餵養我們的動物,這個數字大約是每年進口3000萬噸,因為我們自己的產量無法滿足需求。”

“近期美國大豆的價格下降了15%,出於市場的考量和數量需求,我們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大豆,在市場情況合適的前提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進口美國大豆(增長)的趨勢將持續,”該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說,“我們容許在這中間有輕微的變化。”

而歐盟委員會也在8月1日的聲明中宣佈,會建立每兩個月一次的報告機制,以監測從美國進口至歐盟的大豆貿易的變化情況。容克表示,這是在達成聯合聲明之後,歐盟和美國間採取的首個具體後續行動。

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數據,預計2018-2019年度巴西產油料種子、大豆佔全球比例為33.5%,美國、阿根廷和中國則分別為32.6%、15.9%以及4%,而進口國中,預計中國進口占全球進口比為61.5%,歐盟則為9.9%。

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分析稱,目前歐盟購買美國大豆的數量激增,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大豆降價,“合情合理,但也需要考慮到歐盟的(大豆)市場總量有限,並不會因為降價,就比去年多買多少”。

美國南達科他州參議員約翰·圖恩雖然同意美國與歐盟的協議可以幫助緩解該州大豆業所受到的打擊,但他也表示,“這(出口歐盟)只是我們每年需要出口的大豆總量的一小部分,我們仍然需要像中國這樣的市場對我們開放。”

至於協議中提及的歐盟將會從美國進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氣(LNG),使其能源供給多元化,則比進一步進口大豆更難實現——儘管特朗普稱,歐盟將成為LNG的大買家,美國也有足量的能源供應。

特朗普還在7月3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歐美貿易協定的一部分是旨在擴大美國對非洲大陸天然氣市場的影響,目前這個市場還主要是以俄羅斯為主,“我們已經在與歐盟談論建造9至11個碼頭,他們將支付這些費用,以便我們可以將LNG運往歐洲各地。”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正如聯合聲明中所言,“歐盟希望進口更多這些產品”,這只是一種意圖的聲明,需要在市場條件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實施。

一個既定的事實是,歐盟國家中荷蘭、德國和挪威的天然氣產量正在下降,加上歐盟尋求能源多元化的需求,使得俄羅斯和美國等潛在的LNG供應商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空間。

“我們的確準備在LNG基礎設施和新的終端上進行投資,除開現有的1500億立方米的閒置產能,歐盟還將支持14個LNG基礎設施項目,到2021年時,這些項目的產能將會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50億立方米,如果市場條件合適、價格有競爭力,那麼這些終端也歡迎自美國進口的LNG”,前述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說。

此外,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會談幫助鞏固了歐盟為克羅地亞、希臘和塞浦路斯LNG進口項目提供3.25億美元資金的承諾,這些項目將在2018年至2020年陸續開工。

但考慮到這些項目計劃提出的時間早於特朗普政府的提議,並且主要是由私人公司開發,歐盟政界人士對這些項目的影響力其實有限。

牛津能源研究所(OIES)高級研究員Thierry Bros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歐盟本身不會從美國進口LNG,私人公司會根據自身的商業決定來分配,這將是一個商業決策。LNG可以進入最有利可圖的市場,而歐盟則制定了有效的能源市場的規則和框架,允許所有供應商參與競爭。

Thierry Bros分析稱,2017年全球再氣化負載係數為34%,歐盟更低,為25%,目前大約有12項提議正在籌劃中,但是歐盟近期能夠建成的新工廠數量不過三四家而已。

目前來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簡稱“俄氣”)的管道天然氣進入歐洲的成本是最低的。Thierry Bros指出,雖然液化氣的生產和運輸成本總是高於管道天然氣,但液化天然氣提供了可選性,即將船舶轉向利潤最高的市場的能力。

“在牛津,我們發佈了一個‘液化天然氣緊密度指標’,研究顯示,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可以在歐洲銷售盈利”,Thierry Bros表示,2017年時美國液化天然氣有11%進入了歐洲,這是因為美國液化天然氣可以在運至歐洲之後,銷往其他利潤更高的地區。

Thierry Bros指出,美國液化天然氣佔歐盟總需求的比例目前不到0.5%,但隨著歐盟進口需求的增長,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都應該更多進口,這有利於價格競爭,這對歐盟消費者有利。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則指出,容克在會談中提到了美國出口規則的手續繁瑣。在美國獲取出口許可證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很昂貴,如果美國液化天然氣要進口至歐洲,則需要美國簡化相關規定,讓價格更有競爭力。雙方也將在執行工作組的框架內展開工作,以提高美國出口至歐洲的液化天然氣的總量。

儘管從目前來看,歐盟與美國之間的協議是“形式大於實質”,但容克的做法卻是在滿足特朗普的要求的同時,完成了自己“華盛頓之行”的使命。

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John Springford表示,“這筆交易是否成功還有待觀察,它可能阻止了特朗普升級對歐盟的關稅政策,但仍然有很多原因會導致其出錯。這使得整體情況仍然非常不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