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也是一種糧食,爲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種植了?

無心冰冷的唇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回答。

高粱屬於五穀“粟、豆 、麻、麥、稻”中的慄,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主要糧食作物,但是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髮展,小麥、玉米、水稻高產品種的選育,化肥產業的迅速發展,高粱已經漸漸淡出尋常家庭的餐桌。

現在很少有人種植原因有三:

第一從經濟角度來看,高粱成熟期為95-160天左右,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 2016年我國高粱單位面積產量為每畝318kg,自1990年以來,2015年高粱單位面積產量最多,每畝391kg,產量遠遠低於玉米等其他作物(普通玉米在700kg左右,高產玉米達到900kg以上)。

且玉米春播成熟期120天左右,夏播玉米100天左右。雖然玉米價格低於高粱價格,但是玉米的產量以及種植管理方面的優勢是高粱不可企及的。所以從經濟角度來看,顯然種其他作物要比種高粱更實惠,種高粱的人自然就少了。

第二從口感角度來看,在化肥沒有普及之前,小麥產量還是畝產50kg的時候,高粱的畝產就已經為100kg以上,但是高粱卻沒有想象中的好吃,高粱種皮裡面有大量的單寧物質,單寧物質就是許多未成熟果實裡面還有的東西,比如青柿子,實在難吃。

但是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高粱相對的高產讓它一度成為中國家庭的主糧。現在物質生活這麼好,偶爾吃一頓高粱饅頭什麼的感覺還行,但是天天拿著高粱當飯吃,想吃別的,沒有,這可不是一般的難受,現在家裡很多老一輩的人提起紅薯面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的年代,都是感嘆每天吃米飯還有面粉的生活是多麼美麗。所以從口感來說,高粱退出主糧的舞臺,也是情理當中的。

第三從需求方面來看,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既然整天吃高粱沒有大米還有小麥舒服,但是高粱卻可以用來作為為飼料,也可以用作釀酒,還有一個高粱經過品種培育,莖稈還還有20%左右的糖分,也可以作為飼料。但是我國2016年消費高粱830萬噸左右,跟小麥玉米這些糧食作物相比,市場需求相比就有了天壤之別了。從需求來看,高粱的市場需求不會讓高粱再次登上主糧舞臺了。

以上來自科學興農。


科學興農


1、高粱這種作物產量相對水稻、玉米來說產量較低。

1986年,中國共種植高粱187.55萬公頃,總收穫為538.4萬噸,折算單產為191公斤/畝。而在此前一年的1985年,按照同樣算法(略),中國的水稻為356.5公斤/畝,小麥為198公斤/畝、玉米為236.4公斤/畝,穀子為101公斤/畝。高粱是單產潛力倒數第二的作物,第一是穀子(慄)。

2、難吃!

西方發達國家一般把它列為飼料用糧,這到不是因為高粱所含營養低,它的營養成分和玉米相近。原因是高粱種皮裡含有大量的單寧,含量高達整個種子重量的1.5%。單寧就是生柿子所含的那種東西,它導致高粱味苦澀。單寧的另一個作用是易於和蛋白質結合,生成膠體,膠體極不易消化;這就是吃了高粱面窩頭肚子容易發脹的原因。現在雖不吃高粱了,但很多的《生活小常識》之類的小冊子都勸戒人們:不要吃生柿子,容易誘發膽結石。由於膠體沉澱,喝高粱麵糊糊是不能動筷子的,稍有攪動麵糊就會“瀉”---膠體和水分分離;有經驗的食客都是不停地轉動飯碗,直接用嘴“呼嚕呼嚕”地喝。


但是…………華夏先民為什麼看中了高粱呢?

這是由高粱的生物學、農學和窪地的土壤學屬性決定的。  

高粱非常耐乾旱 

  這對於適應中國北方夏季的高溫乾旱是必要的。為了說明高粱的耐旱,這裡我們引入一個簡單的農學專用名詞:蒸騰係數(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蒸騰係數亦稱需水量。高粱的蒸騰係數是320,也就是說高粱每生成1克幹物質須消耗水分320克;穀子為250,而玉米為370,小麥為520,水稻為680。  在不同的生長髮育期和不同的水、氣環境中,植物的蒸騰係數會隨之改變,因涉及過於專業的知識,不宜深入討論。除了蒸騰係數,“植物形態學”也能說明高粱非常耐旱:高粱的地下根系極為發達,有利於吸收深層水分,在秋季狂風暴雨後常常會看到玉米倒伏,這種現象在高粱就很少見,這就是龐大根系的錨固作用。高粱的莖、葉光滑堅實,表層充滿蠟質,有利於保護水分(高粱莖幹光滑堅實的這個特點,使它擔當了竹子、葦子、藤類的部分功能,成為“泛編織”材料。另外,高粱穗冠分枝很長,使它廣泛被用於扎制掃帚、炊帚等。這些就是‘草橋關民’“精緻生活選擇論”的全部理論依據)。在乾旱過度的情況下,高粱的葉片可以縱向向內捲曲,盡力減少暴露面積;如果幹旱進一步擴大,高粱敏感的氣孔會即時調節整個株體進入休眠狀況,一旦遇水立即恢復生長髮育。關於葉子捲曲,有很多網友通過電視報道,看到了重慶大旱玉米葉捲曲的景象,高粱的整片葉子可以比玉米葉卷得更結實。  

高粱極耐水澇  

特別是接近成熟期的高粱,由於氣空發育完整,即使被水長期浸泡也不影響正常生長,而玉米當土壤水份超過85%時就不能正常生長,一旦被明水浸泡,玉米就會死亡。高粱、玉米的成熟期恰好就是窪地的積水期。“漂著盆子收高粱”是北方農村的一大景觀。  這裡我有一個家族故事講給大家:這是我奶奶講的。據說民國31年(1942年)秋天大雨不止。我奶奶的一個妯娌,就是我的一個本家奶奶,家裡斷糧已經多日。這一家春天剛喪了男人,留下20多歲的寡婦帶著一個剛剛7、8個月的男孩“熬寡”。這一天大雨剛剛有點止住,看著餓得嗷嗷哭叫的孩子,奶水已經乾涸了,想到北窪地還有一小塊接近成熟的高粱,想收一點回來給孩子打“糊糊”吃。她揹著孩子,借了我家的大盆就去了北窪。  “大盆”是北方一帶家庭所能使用的最大陶盆,可盛水100斤左右。“漂著盆子收高粱”就是把大盆漂浮在水面上形成“盆舟”,人在齊腰深的水裡推著盆前進,把用鐮刀砍下來的高粱穗放在盆裡---“以盆為舟”,這不能不說是北方農民無奈中的創舉。  這天,一直到晚上,我的這位本家奶奶沒有回來。第二天,人們找到窪地,她已經死了。是被駐紮在臨近村莊的鬼子在村頭炮樓上用槍打死的。孩子的身上沒有槍傷,是子彈把大盆打了一個洞,沉“船”淹死的;她當時把孩子和高粱穗混裝在“船”上。我們家族的一支和我家的大盆就這樣完了。  高粱極耐鹽鹼  先說酸鹼度,就是PH值。玉米適合生長的酸鹼度為PH5-8;高粱為PH5-8.8。這個看上去差別似乎並不大,但在耐鹽性方面高粱和玉米之間的差別就變得不可逾越。  高粱可以在含鹽量高達5/1000的水環境中生長髮育,5/1000是個什麼概念呢?這是一個接近海水級別的概念。大連近海的含鹽量為30/1000,遠海的含鹽量為31.3/1000。玉米在含鹽量超過2/1000時就會枯死。     以上分析使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大面積種植高粱是由中國北方的農業生態決定的。這裡沒有選擇,除了高粱,再找不出一種糧食作物能夠在窪地種植;至少,中國的先民沒有找到。按照生長髮育所需的溫度、日照條件類比,很晚才傳入的玉米比起穀子更是高粱的理想替代作物,但窪地的積水和鹽鹼是玉米的種植禁區。


原諒潮汐君


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身原因,一個是外界原因。自身原因就是,本身物種所限制,高粱的產量低,口感差,多數情況下作為飼料或者工業加工。外界原因呢,主要是國外高粱價格太便宜,國內高粱價格沒有優勢,種植面積自然低迷!

我國高粱產地主要聚集在東北!

另外說一句,我國高粱種植面積也有數千萬畝,只不過主要分佈在東北、內蒙古地區和西北地區,除此之外,其他地區鮮有大範圍分佈。

糧油市場報查閱相關數據得知,我國的高粱主要產地集中於東北三省一區,該區域近三年種植面積佔全國高粱種植面積和產量的絕大多數。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黑龍江省高粱種植面積52.73萬畝,總產量20.13萬噸;

吉林省高粱種植面積206.17萬畝,總產量70.41萬噸;

遼寧省高粱種植面積96.22萬畝,總產量35.04萬噸;

2016年內蒙古地區種植面積117.14萬畝,總產量28.18萬噸。

筆者去東北和內蒙古出差的時候,經常吃到高粱米飯,其中就把高粱和大米摻雜在一起蒸熟,口感很好,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進口高粱價格低 大肆侵佔國產高粱市場!

據糧油市場報瞭解,2017年高粱上市後普遍壓貨於糧商手中,糧源集中度不斷提高。這得益於近年來種植、收割的工業化程度提升。上半年國內高粱貨源供應一直偏緊,且進口高粱質量一般,在基層無糧可售後,高粱整體價格達到近三年內高點,淨糧均價最高達每公斤2.82元。

而進口高粱價格優勢依舊明顯。

眾所周知,我國進口的高粱中,美國高粱佔絕大多數,市場認為,但由於今年其總產量下降約三分之一,目前港上自提價為每噸1880-1890元,毛糧價格較去年同期每噸上漲100元左右。

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累計進口高粱424萬噸,而我國高粱總產量還沒有這麼高。

所以,自身產量和用途的限制加上國外低價同類品的競爭,整體效益沒有優勢,導致我國高粱種植面積整體不高,產量受限。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27


糧油市場報


高粱也是一種糧食,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種植了?

鍾情三農可以認真的告訴你——第一,高粱早已經不是糧食了,多數情況下只能充當飼料和工業加工原料,很少有人去吃。

第二,至於說為何現在人少有人種,主要還是因為進口美國高粱的衝擊太厲害了,國產高粱種植收益太低!

筆者在糧油媒體界工作多年,對於我國的糧食生產現狀也有一定了解,此前的一些觀點也隨著工作的深入有了明顯的改變,對於高粱的看法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在很久以前我也以為高粱是主食,正如歌曲——“我家住在松花江上,滿地的大豆、高粱”由此可見,高粱在很多國人心中的地位一直都是以糧食來定位的,但是這些年,情況有了明顯的變化。

高粱——已經不再是中國人的糧食!

目前,我國種植高粱的地區也在銳減,目前,全國超過90%的高粱種植集中在東北和內蒙古地區,而其他地區種植的高粱很少,除西南地區以外,其他地區更是鮮有種植。

對於國內大多數地區和消費者來說,餐桌上已經很少尋覓到高粱的身影,即便是出現,也是以雜糧的身份出現,而絕非是以主糧的身份來出現。

現在我國的高粱所充當的角色並不是糧食,而是飼料和加工原料,除了極少數地區把高粱米作為食物來源之一,大多數地區都已經把高粱踢出的糧食的陣營。

這個觀點從數據上來論證最為簡單明瞭!

以2016年的數據為例,我國當年的高粱總消費量在830萬噸左右,但是被用作飼料、加工和釀酒領域的總量將近800萬噸,所佔比例將近96%,而被用作食用的高粱所佔比例不足5%,總量也就在40萬噸左右。

同期,我國稻穀消費者在2億噸以上,小麥消費量在1.2億噸以上,和前兩者相比,高粱真的只能算是雜糧了。

進口高粱對強烈衝擊國內市場!

這些年,國內高粱種植面積一直萎靡不振,沒有顯著改善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因為進口高粱的衝擊,特別是在2015年,由於國內玉米市場價格過高,而作為玉米在飼料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替代品,高粱成為了很多飼料加工企業爭相購買的香餑餑,而且由於和玉米、小麥和稻穀不同,我國對於進口高粱並沒有配額制度的限制,可以隨意的進口。

通過對比2014——2017年我國高粱總產量及進口量的變化可以得知,在2015年,我國高粱進口和產量的差距最為之大,在國產高粱的總產量還不過275萬噸的情況下。進口高粱總量竟然達到了1070萬噸,將近是國產總量的4倍!

雖然這些年進口高粱總量減少了很多,但是由於其明顯的價格優勢,依舊佔據著國內高粱市場的大多數份額,就2017年的數據來看,我國高粱總產量達到了近四年的新高,為320萬噸,而高粱進口總量則是近4年來的新低,但依舊高達500萬噸以上,是國產高粱產量的1.6倍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種植高粱很難賺到錢,畝產收益還不如種植玉米,自然就沒多少人再去種了。


鍾情三農


筆者的老家在東北,早年,是種高粱的,不僅僅是高粱,筆者小的時候,種植是就是雜糧,什麼綠豆、小豆、葵花、穀子、芝麻,當然肯定還有點高粱等等(寫到這很多人問,你家能有多少地,種植這麼多?是的,筆者的家鄉,每家每戶家裡的土地不少!),可是現在,漫上的基本上除了玉米,基本上就是經濟作物,比如烤煙和辣椒!

那為何會會這樣了?

高粱的回收是一個問題,據瞭解,高粱有段時間都是個人商販回收,價格不穩定,回收的時候很多不是現錢,農民本來就沒有利潤,外加不穩定,還有就是相對於玉米來說,高粱的種植比較麻煩,高粱成熟以後,打高粱的過程要比玉米更消耗人工和體力,所以種植的就少了!

不過今年高粱正規回收,價格也上漲,估計種植的會多一些!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農機通


高粱的產量不低,優秀的品種產量要高於優秀的玉米、小麥和水稻。單從各種營養物質含量來說,高粱的蛋白質、糖含量還是很高的,要高於玉米。

但高粱的缺點也明顯,主要有四個缺點:

其一,高粱缺乏賴氨酸和色氨酸;

其二,高粱的澱粉和蛋白質間存在很強的結合鍵,致使酶很難進入分解,也就是難消化!

其三,高粱含丹寧較多,苦澀,適口性差!

最後,高粱易受鳥害,特別是麻雀。因其籽粒小,皮薄,且穗外露,對鳥類來說,適口性非常好,理所當然的成為各種鳥類的口糧!為改善人畜適口性,近年有些高甜品種高粱推廣,也當然更適合鳥類了!小規模種植會顆粒無收!

正式是這些原因導致其在種植面積上遠不及玉米!

高粱也有很多優點,其既抗旱又耐澇,還耐短日照、耐瘠薄!適合作為飼料!更適合釀酒!


飄逸的尚


高粱是一種相對來說非常理想的種植作物。

首先,高粱是C4植物。C4植物相對於C3植物的區別我們就不用多說了,生長的能力要強出太多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沒有原產玉米的國家來說,高粱其實是環境適應性最強的糧食作物,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了。當然,即便引進了玉米之後,玉米也是主要因為其C4植物的特點,而對水稻和小麥產生了壓倒性的優勢,尤其是其在非食用領域,比如作為飼料和生物質汽油原料的時候,更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其次,高粱作為一種糧食作物,生長雖然簡單,但是它的口感實在是不太好。對於高粱這種作物而言,吃起來相對於其他的、我們現在常見的糧食作物,它的苦澀感幾乎是最大的特徵。這是因為高粱含有柿子中也含有的單寧類的物質。

第三,高粱其實依然在大面積的種植,也是作為一種糧食作物在大面積的生長著,但它的主要用處卻不是吃——而是用來釀造以糧食為原料的酒,也就是中國白酒。高粱是傳統的釀酒的原料,在釀造白酒的時候,其較高的單寧含量也就不再成為缺點了。


大吃益驚


我作為地地道道農民來回答這個問題。農民種植農作物,會考慮這幾點:

1,是否好吃。自己種的東西,一定考慮了家人是否愛吃,顯然高粱沒人吃了,那為什麼還要種這種農作物呢!

2.是否好賣。吃不好吃,賣給別人呢?他有什麼作用,可以支撐掃帚。但是現在又研製出了更好用的其他掃帚,高粱掃帚還掉穗子,買的人少了。

既然不好吃,又沒什麼用,農民當然就不會再種了。

我是花的獨白,歡迎評論區留下不同意見。


花的獨白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活材料的變化】。過去村裡人種高粱是因為高粱杆是一種很實用的生活材料。農村自建房的“棚頂”都是用高粱杆勒的,高粱杆是自建房的一種【必備原材料】。自己種了高粱,除了吃高粱米飯,秸稈因為有這個神奇的功能秸稈能賣好多錢補貼家用。還有那種青磚青瓦的老式房子,高粱杆還能做煙筒,還能做蒸饃的“鍋篦子”,高粱穗脫粒後還能做我們這土話叫“錘錘”的一種鍋刷,還能做好多好多的生活用具,種高粱的人家基本上都是為了獲取“高粱杆”才種的,可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農村自建房的棚頂(天花板)都用保溫材料了,鍋刷、煙筒、“鍋篦子”什麼的也都能買來了,沒人自制了,高粱米又不好吃,種的人就少了。


2017年寒冷的星空


沒有大家說的那麼複雜。根本問題就是高梁從抪種,中耕、收穫,秸稈處理等環節的機械化操作的程度較低,而且也不普及。栽培的過程比較麻煩。而玉米、小麥是世界上機械化操作程度最高的農作物。另外高梁蟲害也比玉米多。如最常見的高梁蚜蟲等。


同等水肥條件下,雜交高梁產量不比玉米低。高梁價格也比玉米高。營養成分不顯上下。用途也廣,譬如制酒高梁就比玉米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