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漢語給予了佛教最高的「禮遇」

新朋友相互結識的時候,都會客套地說一句,“能夠認識你,真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這個詞來自於佛教,所謂“三生”指的是前生、今生和來生。在杭州西湖的天竺寺外,就有一塊“三生石”,這塊石頭見證了一段“緣定三生”的動人友情。

那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漢語給予了佛教最高的“禮遇”

傳說唐朝有個名叫李源的“官二代”,父親死於安死之亂,他從此便體悟到人生無常,立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此後五十多年,一直居住在寺廟中。這個寺裡頭有個叫做圓澤的和尚,修養很高而且精通音樂,李源跟他非常談得來。

那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漢語給予了佛教最高的“禮遇”

有一次這兩個人結伴去峨眉山,圓澤想走陸路,可李源卻堅持要走水路。船停靠水邊,他們看到一個婦人,用陶器在取水,圓澤和尚立馬淚如雨下,哭著說,我不情願走水路,正是怕遇到她呀!李源一聽很吃驚,這怎麼回事啊?難道是你出家前的舊相好?

那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漢語給予了佛教最高的“禮遇”

圓澤解釋說,我命裡註定要給這個女人當兒子,就因為我遲遲不願意來,她已經懷孕三年還沒生兒子呢,現在遇上了,是不能再逃了。三天之後希望你來見我一面,我用微笑作為接頭暗號,十三年後,杭州天竺寺外我們還可以再相見。當天的黃昏,圓澤和尚果然圓寂了。三天後,李源去看小嬰兒,嬰兒見了他甜甜一笑。

那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漢語給予了佛教最高的“禮遇”

十三年後,李源又趕到杭州,去赴與圓澤和尚的那個約定。到了天竺寺外,只見一個牧童扣牛角而歌,這個牧童就是當年的圓澤和尚。像“三生有幸”、 “緣定三生”這樣來自佛教用語的詞彙,還有很多。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之後,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那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漢語給予了佛教最高的“禮遇”

而佛經的傳入和翻譯,更是給漢語輸入了大量的外來詞彙。比如“世界”這個詞,它出自“楞嚴經”,“世”指時間,而“界”指的是空間。“本來面目”這個詞出自“壇經”,指的是人的本性。“方便”也是佛教用語,指的是用靈活的方式因人施教,幫助人們領悟佛法的真諦。

那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漢語給予了佛教最高的“禮遇”

“觀音”就是一位喜歡行“方便”的好菩薩,她時而扮老時而扮嫩,時而扮美女時而扮醜婦,時而扮官員時而扮居士,總之是為了更好地教化眾生。除此之外,像平等、絕對、實際、知識等等這些詞語都來源於佛教,很多詞語我們用的時間久了,幾乎忘了它們是“外來戶”。

那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漢語給予了佛教最高的“禮遇”

中國原本是沒有佛的,所以佛教剛傳入中國時,Buddha這個詞的譯法各種各樣,沒馱、勃馱等等,最後選定了佛陀,簡稱“佛”。有位高僧就說了,“儒”這個字是由人和需組成的,“需”原指是遇到下雨天就要耐心等待,不要妄動,所以儒家就是遵從禮法的人。

那些來自佛教的詞彙,漢語給予了佛教最高的“禮遇”

道家想成仙,“仙”字由人和山組成,逃離城市跑到山裡去逍遙,那就是仙。而“佛”字由弗、人組成,所以佛陀法力無邊,根本不是人。不僅如此,“佛”和“僧”這兩個字的讀音,在常見的漢字裡頭也沒有別的字這樣讀了,這就是漢語給予佛教的最高“禮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