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卻因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你怎樣看待?

ZBP1


中師生因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對題主的這個說法,“三味”不太贊同!

理由有二:

一、雖然歷史讓中師生失去了獲取大專(或本科)第一學歷的機會,但也給了中師生很多提高學歷(獲取第二學歷)的機會。

“三味"是1983年初中畢業。如果記得沒錯的話,我們這一屆是首屆招中師生。當時"三味"也十分渴望考上中師,跳出"農門",可惜自己成績差了些,沒去成。我還記得,我們初中那個班,成績最好的三個去了中師,另外,還有三人被農校、林校等中專學校錄取。

此後,中師生還連續招生了幾年。這樣算來,歷史最早一批正取中師生(原民辦或代課老師進修中師的除外),年齡也與“三味"相近,大概50歲多點。

關於中師生,還有一個情況必須講一下:其他地方情況我不太清楚,但在“三味"所在地,當時的中師生也算教育界的“稀有"人才,畢業後絕大多數被分配到了初中甚至高中任教。

90年代中期,各地各校大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其中有項重要評估指標:初中教師必須具備專科以上學歷。很多中師學歷的老師為繼續留任初中,通過各種途徑,如成人自學考試、成人函授學習、脫產進修等,提高學歷。以我地情況看,在2000年左右,初中教師大專學歷以上合格率達90%以上,僅個別年齡較大的原民辦教師沒取得大專學歷。即使少數在小學任教的中師生,也基本上獲得了大專以上學歷。

至於教師職稱評聘中,對高級職稱的學歷要求,達到大專以上就行了。“三味"也是大專學歷呢。(當然也許廣西以外地區不一樣。)

事實上,以“三味"身邊情況看,我們很多原中師生現已評上了高級職稱。“三味"夫人也是91年畢業的中師生,96年取得大專學歷,2017年取得高級職稱呢。

因此,“三味"認為,中師生難以評上高級職稱,學歷不是主要原因。如果最後學歷大專都沒取得,恐怕還是自己缺乏上進心吧。


二、曾經的中師生,之所以失去了評高級職稱的機會,一個重要原因是職稱制度來得太晚,錯失了晉評最佳時期。

“三味”90年畢業參加工作,近10來年,還不知道教師還有“職稱"一事。記得那時,中三、中二,我們根本不用操心去管,上面到時怎麼就定了。評中一職稱時,還是聽外縣的大學同學講,才評的。也不知為什麼,那時候,老師們從不談什麼職稱的事。

至於高級職稱,在我們初中,根本沒資格和條件評。從沒聽任何老師談過要評高級,我們全鄉也沒有誰是高級教師。

稍後聽說初中可以評高級了,但又有很多條件讓我們不敢想,如計算機(那時根本從沒見過)、外語、發表論文(好高大上)、還有課題(學校從沒搞過)等。幾乎沒幾個老師敢想。

直到近幾年,職稱制度改革,既免除了很多高難度條件,又有鄉村教師優惠條件,中小學教師可以評高級了,老師們才如夢初醒。

可是,我們這些曾經的中師生,等近幾年醒來時,已經時不再待了。年紀大了,競爭不過年輕教師了,不想放棄也不得不放棄評高級啊。

以上就是“三味"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而且是以本地情況來談的,不一定符合外地實際。網友們也可談談你們那兒的情況,大家交流交流哦。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曾經的中師生



80年代初期,國家為了解決小學教師不足的問題。開始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成績優異的孩子進入中等師範學校學習。經過三年學習之後,有分配到生源地任教。 20多年前,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所以中學畢業以後,在家人以及親朋好友的勸說下選擇了中師,放棄了讀高中考大學的機會。畢業之後回到了自己家鄉任教將近20年。

20年來,經歷了家鄉的歷史變遷,以及農村教育的變化。總而言之都朝著比較好的方向去發展,曾經的土房子爛桌椅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樓以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學校的師資力量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升。



關於學歷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早已經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道的歷史,條條道路通羅馬。20年前上中師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鼓勵我們所有同學積極進修,班上很多同學都參加了自考,有不少同學畢業的時候已經拿到了大學專科學歷。我也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拿到了本科學歷。因為現在的學歷進修渠道很廣,可以通過自考,成人高考,電大以及網絡學院等可以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 我周圍不少跟我一樣的中師畢業同行,大多數都拿到了本科學歷,有個別也在進修研究生。

關於職稱

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們可能都會被職稱搞得自己暈頭轉向。因為職稱是每個人繞不過去的門檻。工齡越長,職稱越高,工資收入越高,這是現在教育系統老師薪資水平的現狀。對於一些低學歷的老師,可能在職稱晉升上的優勢稍微低了一些。在多年以前,晉升原來的小學高級教師時就要求中師學歷必須年滿25年。很多跟我一樣的同行都通過各種途徑去進修自己的學歷,來縮短職稱晉升的年限。

在我周圍很多人看來,影響職稱晉升的並非是自己的學歷。而是現行職稱體制中,所謂的名額。也就是每一年,人事部門會根據區域內教師的崗位情況人員比例,而對晉升職稱的名額做一定的限制,根據學校大小不同,可能分配的名額有限。造成了狼多肉少。老師們之間競爭比較激烈,往往是符合評審條件的人比較多,拿到指標的只是個別人。讓老師們為這些事情絞盡腦汁,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我建議:對於職稱改革,按照一定的教齡進行直接晉升,少一些條條框框,讓老師們不在為職稱而心痛。


匯智坊


我是中師生,當年因為家貧經濟不允許我選擇上了中師!我讀初中時,老師基本都是臨聘的帶課教師,他們連高中都沒有讀完,記得英語老師教我們注漢字學單詞,學短語。記得把革命一詞注為“買個驢心”……後來發誓當老師,師範優先,我把青春和生命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報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思想,為教育甘灑熱血!到現在30多年的努力也沒有換來一個高級職稱。但我沒有沉淪,依然堅持教學一線,努力地工作著。視名譽和職稱為糞土,始終以教學和人品贏得學生的高度認可!這輩子桃李滿天下,足矣!不為職稱去糾結,不就是少拿點錢嗎?雖然現在和他們高級職稱的每月相差一千多,但我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人活著不是僅為了名和利!人生在世幾十年,快樂相伴永相前!如若多活幾十年,少拿多活才賺錢!


YYBB75079913


我也是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參加工作後,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終於取得了大專文憑。參加工作後一直兢兢業業工作,通過職稱評審,也由原來的小學二級職稱,到現在的中小學副高職稱。一步步走來,付出了許多艱辛。但汗水換來的是收穫,曾經先後數十次榮獲縣模範教師,市級教學標兵,河北省優秀教師等稱號。培養出了一批一批合格小學生,受到家長稱讚,領導好評。

我愛好寫作,在業餘時間筆耕不輟。公開在期刊是發表文學作品數十篇,在教育雜誌上發表論文十幾篇。教學成績優異,在2006年獲得中小學副高職稱。之後,我更加努力工作,在2016年,還被評選為河北省優秀鄉村教師,是我們縣唯一入選的老師。但因為沒有本科學歷,永遠與中小學正高級職稱無緣。我也曾經後悔過,為什麼不進修本科?但後悔歸後悔,卻沒有影響到自己工作。

作為一名老師,誰都願意取得高級職稱。但如果因為客觀原因而未被評上,也不可以抱怨,更不能自暴自棄。畢竟,老師應該教書育人,而不應該太在意自己的職稱。當學生取得優異成績時,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做老師應該“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又何必為評定職稱而煩惱?


小學徐老師


一般而言,中師生只指從1979年到1996年從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這批中師生突出的特點就是從初中選拔最優秀的學生進入中等師範學校學習語、數、外、音、體、美全科,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大中小學任教的師範生。不像現在的有些師範院校的學生那樣,很多是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出於無奈才去報考師範院校。

那時候的中師生選拔非不常嚴格,除了考試成績要在中考中數一數二,而且還要經過嚴格的面試,長相不端正的學生很難被中師學校錄取。從這一點上而言,曾經的中師生確實是優秀人才。

同時,中師生也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從70年代末期到20世紀初期,中小學教師多是中師生撐起的,而且這部分老師對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很多人一生紮根農村教育,一生清貧。

說起中師的職稱問題,大部分老師很難評上高級職稱,小徐老師所在的中師生,即將退休的90%以上都只能是中級職稱,一部分是因為學歷受限,2000年以後,學校的中師生和專科生都忙著自學考試,提升自己的學歷,而有一部分老中師生當時已40多歲,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就放棄了進修專科、本科的機會,因此在評高職時失去了優勢。另一部分中師生雖然進修了專科、本科學歷,但是2008年,高級職稱又實行限額制,普遍老師又因此失去了晉升高級職稱的機會,所以時至今日,除了個別在領導管理層的中師生順利晉升高級職稱外,其他普遍一線中師生晉升高級職稱的鳳毛麟角。

由此可見,阻擋中師生晉升高級職稱的,學歷限制絕不是唯一的限制,更多的原因是和所有普遍老師無法晉升高級職稱的原因是一樣的,那就是高級職稱的名額太少了。

中師生大多從18歲進入教育系統,男老師工作到退休,教齡42年,而女老師的教齡也要37年。真可謂把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按理說這麼長的教齡,憑他們常年在教育一線奮鬥的奉獻精神,理應有機會評上高級職稱,但是現實卻是如此殘酷。如果真正能承認老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真的希望能給這些當年最優秀的人才一些高級職稱評聘傾斜,讓他們真正體會到為教育奉獻一生的光榮所在。


指尖教育帝國


好消息!好消息!崗位比例放寬限制,晉級難度再降!老中師生有希望了!

最想報道,《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崗位設置結構比例指導標準》規定,從6月1日起至2024年5月31日止的這段時間內,崗位比例由原來的1:4:5,調整為:正高、副高、中級、初級的比例,高中是3:30:50:17;初中是2:20:50:28;小學及幼兒園是1:10:50:39。可以看出來,高中有一半的教師將達到中級職稱,有30%的教師是副高級職稱。其他依次類推。

這樣看,無論是老中師還是其他學歷的教師,只要任職年限達標,皆有很大的機會參與職評。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有希望了!

但是,如果個人的能力水平和教學業績不突出,恐怕也是不行的。必須達到很多的條條框框:縣級先進、各級論文、輔導青年教師並獲獎、縣級或者市級的模範或骨幹及優質課等等。

沒有晉級中級、副高、高級的教師,趕快加油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不能再等、靠、要了!加油哦!


中小學教育者


曾經的中師生現在大多在40歲以上,他們為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造成中師生與高級職稱無緣的,不只是學歷。更主要的是資源差,名額少。

1.中師生大多在鄉村任教,創造證件的機會少。

高級職稱需要的證件有優質課、立項、政府頒發的模範證書、其他各類證書,這些證件的取得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比如說優質課,一個學校每年限制一個申報名額,想報也報不了。

更別說那些政府類獎勵,有好多教師,奮鬥了十多年,都得不到一個政府頒發的模範證書。所以,有一些中師生遲遲晉不了高級職稱,是因為證件不過關。

而晉升正高級的條件更為苛刻,我們這個小縣城,沒有一個取得正高級職稱的教師。



2.晉級名額的限制。

現在的高級職稱的晉級名額比例是百分之六,正高級是百分之一,而實際上,鄉村學校就沒有名額,中師生大部分都在鄉村任教。舉個例子,一個學校的高級教師如果超過百分之六,就不再分配高級名額,即使你很優秀,沒有名額也是白搭。我們學校已經三年沒有給高級名額了。

四月份的時候,山東率先進行了職稱改革,把高級名額的比例提升到百分之二十,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希望能給這一代的中師生帶來福音。



3.發展平臺差。

絕大部分中師生畢業後都是到鄉村任教,在鄉村的教師,由於教育環境的影響,大部分都教師都沒有發展自己的時間和機會。二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能力和資本沒有機會提升。

而城裡的教師,有各種學習培訓,有各種出頭的機會,而鄉村教師,向上的通道少而又少,這也是中師生和高級無緣的一個原因。



4.學歷。

早期的的中師生,大多在50歲以上,這些教師,沒有進一步進修,學歷始終是中師,這個學歷晉高級是不達標的,這是導致中師生與高級無緣的又一個原因。

不過這個原因造成的晉不上高級的的並不是很多,因為後來的中師生都通過自學或者函授取得了大專或者本科學歷。


終將長大


作為中師生中的一員,雖然不能也說我們為教育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但直到今天為止,當初的中師生仍是撐起農村教育的主力軍。

近年來關於中師生的文章很多,而且有些文章寫得發自肺腑,情真意切,其中傳播度最高的記得是一篇《中師生,中國騰飛的墊腳石》,大部分的文章都基本描述了一個實事,當初的中師生都是智力和成績都很好的學生,如果不是選擇了讀中師,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可能有美好的未來,而中師生雖然撐起了現代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但卻有許多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雖然自己是中師生,但由於自己的成長經歷比較順利,所以雖然認同這些文章中的說發,但一直卻沒有深刻體會。

直到有一次,一個小的同學聚會上看到幾個當初師範的同班同學,有好幾個不是他們的自我介紹,我已經認不得了,而這些明顯老去的同學都是在一些艱苦的農村小學任教的,那滿頭的白髮,滿臉的皺紋讓我才深切感受到了這些作者表達的意境。

近年來,基礎教育對教師學歷條件要求高了,小學基本要專科及以上學歷,初中要本科及以上學歷,而高級職稱評審條件也提高了。隨著中小學職稱並軌,小學老師可以評高級職稱,有許多當初的中師生由於學歷不夠而擋在高級職稱以外現象比較普遍。

雖然說這其中有個人的原因,有不少中師生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走到了最好的平臺,即使留在學校的有的也通過自考等形式拿到了更高的學歷。但仍有很多一部分人由於工作在偏遠落後的地區,一心撲在工作上,而且也正因為身處落後地方,想得也沒那麼遠。但是作為主管部門應該考慮到這些老師們的實際情況,應該承擔他們為農村基礎教育做出的貢獻,在職稱評審中應該給予他們一些照顧。

直到現在,一代代中師生還在為我們農村的基礎教育發光發熱,不該讓他們心寒啊!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的確不假。但因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這就有點不符合實際情況。在2000年左右,很多學校都是中師生當道,校長、副校長和中層領導幾乎都是中師生,而分配的大學生幾乎得不到重用,要說評職稱,這部分中師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怎麼能說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呢?

那時候的中師生,通過函授或者小自考,早就把文憑搞到本科或以上的學歷,一旦有職稱名額,他們的工作年限也達標,教學業績不好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搶先佔著高級職稱指標,等到這部分大學生達到工作年限需要評職稱時,又沒有名額了,他們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又怪誰呢?

那時候的中師生如果到現在還是中師文憑,說明這位老師不求上進,沒有看清社會的發展形式,也對國家的教育事業漠不關心,沒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精神,即使評上高級職稱,也是浪費一個職稱指標。

人生的第一學歷並不是非常重要,後期的發展決定著人生的方向,只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踏實工作,才能達到人生想要的高度,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


Lance課堂


我談談自己的觀點,說得不對之處還請海涵!

說實話我挺佩服當時的中師生,那時能考中師真可以說百里甚至千里挑一!但話說回來,那畢竟是過去!在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中師生,他們中不少人如今走上領導或正高級崗位如我市實驗小學校長(既是校長,也是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但也有極少數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個人原因未能如願,個別甚至還埋怨政策不公,本人認為欠妥!政策是公平的,穩定的,這麼多年怎麼不去進修高一級文憑?為什麼當年你的學弟學妹都能進修專科和本科文憑,你就不能?還躺在過去的中師文憑沾沾自喜,怨誰?過去畢竟已經成為過去,我們要正視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