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在東西方的歷史上,有兩位亡國之君非常有名,經歷也頗為相似。一位是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11世。他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圍攻戰中,戰死當場。另一位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他在1644年的北京被農民軍攻破後,不願苟且而上吊自殺。

此外,他們同樣在繼位後嘗試勵精圖治,希望以個人奮鬥來提振王朝的頹勢。最終由於各種原因,都百忙一場。只留下了“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的悲壯事蹟。

那麼,如果將君士坦丁11世和崇禎皇帝兩人調換位子,歷史有沒有可能被重寫?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他們在歷史上的表現,做出一個相對完整的分析。

崇禎的拜占庭受難記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拜占庭皇帝 朱由檢一世

1449年,年約18歲的崇禎皇帝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但此時拜占庭帝國已經名存實亡。它的最高統治者與其說是“皇帝”,不如說是“君士坦丁堡市長”更為恰當。帝國領土只剩下都城和小部分希臘地區。首都之外的大貴族則是各自為政,基本不聽從皇帝的號令。真正屬於皇帝本人的,只有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彈丸之地。

此時的拜占庭已是風中殘燭,其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顯然無法與新興強權奧斯曼相提並論。這意味著,留給崇禎帝的迴旋餘地已經極其微小。在不借助外援的情況下,他不可能抵禦奧斯曼帝國的進攻。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崇禎在西方將獲得一點微不足道的領地

此外,由於缺乏政治軍事經驗,崇禎皇帝的性格非常猜忌多疑、暴烈嚴苛。這也極易激化他與其他政治勢力的矛盾,更加不利於維護統治。崇禎雖然是勤政而有大志的君主,但做事情急功近利,也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除了少量暫時的親信外,崇禎對臣屬都缺乏信任。面對君士坦丁堡內的多種國內外政治勢力和宗教勢力,以他的能力將難以與他人和諧相處。動輒撤換宗教領袖或守城將領的事情,也將成為常態。他自己也更不可能像君士坦丁11那樣,親自出馬,屈尊到國外請求援助。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1453年的 崇禎將依靠這些人去守國門

總之,讓個人能力更差的崇禎帝代替君士坦丁來統治衰弱的拜占庭帝國,歷史的大方向將不會改變。甚至過程與結局都更加不堪。他根本不可能像君士坦丁一樣,親臨戰陣奮勇殺敵。也很難有實際能力,有效組織君士坦丁堡的防禦作戰。就連最後死社稷的方式,都可能從街頭的巷戰,轉到皇宮或聖索菲亞大教堂內的穹頂之上。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電視劇中的魔幻現實畫面

君士坦丁的中興大明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大明皇帝君士坦丁一世

1627年,年約45歲的君士坦丁11世成為明帝國的統治者。當時的大明帝國在各方面的情況,都比晚期拜占庭要好得多。雖然明朝此時已經喪失了對大部分西北地區的有效控制,但它仍然是東亞地區的第一強國。擁有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地和數十萬軍隊。

除了人口和地盤外,明帝國的地緣戰略形勢也明顯優於被奧斯曼帝國完全包圍的拜占庭。這讓明朝具備足夠的戰略縱深,對抗外敵入侵。除了已經羽翼漸豐的後金,周圍並無其他強敵。連一個帶有敵意的鄰居,都很難找到。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君士坦丁在東方可以繼承這樣大的地盤

此外,明朝與外部世界進行溝通的海上通道也並未被切斷。

東南沿海的廣州、澳門、廈門,都是東南亞國際貿易的重要節點。而拜占庭人的君士坦丁堡,周遭的海域已經被奧斯曼人的艦隊和炮臺,全部封鎖。

當然,晚期的明帝國在吏治、稅制、兵制等方面也都存在嚴重弊病。但這些矛盾仍然有望緩和甚至得到部分消除。更重要的是在1627年,國內的民變仍未發生,帝國內部形勢總體上較為穩定。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君士坦丁在東方還將繼承一支龐大的軍隊

除了較為優越的物資基礎與地緣形勢,君士坦丁自己也是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和統帥。他完全有才能力挽狂瀾,整頓好被崇禎玩壞的江山。

君士坦丁在繼位前,曾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摩里亞進行統治。在此期間,他就通過諸多戰爭和外交活動,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還切實贏得了民眾和宮廷的支持。這樣的群眾基礎是崇禎帝所不具備的。更重要的是,君士坦丁和崇禎帝一樣勤政,思路又比崇禎開闊。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同樣親力親為 君士坦丁的確可以辦點實事

總結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大明在君士坦丁的打理下 很有可能轉危為安

君士坦丁的政治經驗,能夠幫助他妥善處理自己同明朝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的關係。行事穩重且注重策略的他,也將能避免明朝陷入多面受敵的局面。他本人的軍事經驗,可以幫助帝國制訂更符合實際情況的總體戰略,而不至於像崇禎帝一樣完全甩鍋他人。

從君士坦丁11世與西歐國家的交涉經驗來看,他奉行的是較為靈活務實的外交策略。在面對明帝國的勁敵後金時,能夠綜合運用軍事外交等多種手段,使己方贏得優勢。

此外,君士坦丁將不會制定簡單粗暴的政策。自然也就不會有惡評如潮的裁撤驛站和強徵三餉,激化社會矛盾。明末民變的威脅也會有所減輕。即使在與外敵的交戰中受挫,更為務實的君士坦丁也可能採取多種手段,繼續應對。包括從歐洲或西亞引入僱傭軍助戰,改良軍隊的武器裝備,提高地方軍政官員的靈活度等等。

將君士坦丁11與崇禎對調 拜占庭與明朝的歷史能改寫嗎?

崇禎在重壓下可能選擇留在莫里亞而根本去當拜占庭皇帝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若由更有經驗和才能的君士坦丁去接手17世紀初的明帝國。他能取得比崇禎帝更好的成績,使明帝國的國祚延長下去。

反之,剛愎自用且沒有任何具體辦事能力的崇禎,可能會將君士坦丁堡提前拱手送人。尤其是在蘇丹默罕默德二世提出“用皇位換莫里亞君主”的條件後,崇禎真有可能立刻答應。然後樂呵呵的回曾經的基地就藩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