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人渴漫思茶:蘇東坡的茶詩

日高人渴漫思茶:蘇東坡的茶詩

上期“老蘭說詩詞”講到了唐代一些經典有趣的茶詩;其實唐以後詠茶的佳作還有很多,比如說蘇東坡的詠茶詩詞。眾所周知,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不世出的文化大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對於茶之一道,東坡居士同樣造詣不凡——他不僅僅會品飲,還會種茶、採茶、烹茶,堪稱“茶界達人”。他一生中寫下的近百首詠茶詩詞,生動地詮釋了對於茶道的熱愛和稔熟。

日高人渴漫思茶:蘇東坡的茶詩

首先,東坡太愛喝茶了——他辦理公務時要喝茶:“簿書鞭撲晝填委,煮茗燒慄宜宵征”(《次韻僧潛見贈》);創作詩文要喝茶:“皓色生甌面,堪稱雪見羞;東坡調詩腹,今夜睡應休”(《贈包靜安先生茶二首》);行路途中要喝茶:“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睡前睡後要喝茶:“沐罷巾冠快晚涼,睡餘齒頰帶茶香”(《留別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越州張中舍壽樂堂》);甚至連做夢也在喝茶。在《記夢迴文二首並敘》詩的敘中,蘇東坡寫道:“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餘,夢中為作迴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餘花睡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雲。”詩曰: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睡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詩中字句,順讀倒讀,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實屬罕見,讓我們在驚歎於蘇東坡曠世才情的同時,對他於茶的熱愛也管窺一斑。

日高人渴漫思茶:蘇東坡的茶詩

其次,東坡太懂喝茶了。別的不說,他對烹茶煮水時的水溫就十分講究,不容許有些許差池。在《試院煎茶》詩中,他寫道:“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他的經驗是煮水以初沸時泛起如蟹眼魚目狀小氣泡,發出似松濤之聲時為適度,最能發新泉引茶香。煮沸過度則謂“老”,失去鮮馥。所以煮時須靜候水的消息。

在《次韻黃夷仲茶磨》一詩中,他又如數家珍般介紹了茶臼、茶碾、茶磨等碾磨茶的器具,北宋時品茶人通常用這些工具將茶餅加工成末茶。“前人初用茗飲時,煮之無問葉與骨。浸窮厥味臼始用,復計其初碾方出。計盡功極至於磨,信哉智者能創物。破槽折杵向牆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歲久講求知處所,佳者出自衡山窟。巴蜀石工強鐫鑿,理疏性軟良可咄。予家江陵遠莫致,塵土何人為披拂。

日高人渴漫思茶:蘇東坡的茶詩

他的另一首煎茶詩《汲江煎茶》則成為後世茶人解釋茶文化的入門詩:“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楊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蘇東坡創作這首詩時,正被流放在海南島。當時條件很艱苦,為了飲茶,詩人自己摸黑臨江取水。皓月當空,月光投射在水中,彷彿也被他裝了回來;取完水便開始煎茶,靜坐爐邊聽水聲;茶既煮好,湯色如雪,聲如松濤,三碗飲過,文思如泉,睡意全無,只好聽著城裡的打更聲,等待天明。不知道彼時的東坡是否有些孤單與落寞,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品茶的美妙一定已經融入他的生活裡和生命裡。

此外,他還填有一首《水調歌頭》,生動記詠了採茶、製茶、點茶的情景以及品茶的感受,繪聲繪色,情趣盎然。詞雲:

“已過幾番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雲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

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裡,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日高人渴漫思茶:蘇東坡的茶詩

因為懂得,所以熱愛;因為熱愛,對於茶之一道,蘇東坡的理解也最為深刻。他是古今中外歷史上將好茶比作美女的第一人。那是一首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詩——

《次韻記壑源試焙新茶》

仙人靈草溼行雲,洗盡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春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從來佳茗似佳人”,蘇東坡之前從來沒有一個人這麼寫過,而細想,又是何等貼切啊!會品茶的女人似是有一種幽然的魅力,攝人心魂。啜一口清茶,口吐芬芳,那時的她,眼神迷濛或是明朗,耐人尋味……這首詩雖然號稱“戲作”,實乃傾注了東坡對於茶的特殊情懷和深沉感悟。後世將他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輯成一聯,陳列到茶館之中,成為一副名聯,傳為千古美談。

日高人渴漫思茶:蘇東坡的茶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