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一)

我國文學史上最受大家喜愛的作家非東坡先生莫屬,究其原因,無非是東坡先生無論面對順境和逆境,自始至終都保持了一顆初心。據傳,蘇軾一日飯後散步,拍著肚皮,問左右侍婢:“你們說說看,此中所裝何物?”

一侍婢應道:“都是錦繡文章。”蘇軾不以為然。另一侍婢答道:“當是滿腹智慧。”蘇軾以為不夠恰當。愛妾朝雲回答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軾聽罷,捧腹大笑,面露得意之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就是東坡先生的可愛之處。讀東坡先生的詞,這種感受更加深刻。裡面沒有矯揉造作,沒有無病呻吟,娓娓道來,一切是那樣平靜自然。比如那首被評為悼亡詞第一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曾用“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評贊此詞。在這首詞裡,你感覺不到一絲“矯情”,每一次解讀彷彿都是一次傷害,這其實是能夠保持初心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然而,萬人敬仰的東坡先生的初心,卻拜倒在另一位區區無名的女人面前。東坡先生有位好友名王鞏,因受“烏臺詩案”(即文字獄)牽連,被流放到廣西賓州(今廣西賓陽)。王鞏有位歌妓,名柔奴,又名點酥,如朝雲隨東坡到惠州羅浮雲同甘共苦般,毅然與王鞏同行。

幾年後,王鞏回到京城,東坡為其接風洗塵,席間請柔奴斟酒,東坡問她嶺南生活苦不苦,柔奴輕聲應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這不經意的一句話,像一聲驚雷,震得大名鼎鼎的東坡先生老容失色,敬重之意油然而生。

東坡回家後,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便披衣伏案,寫下那首《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平生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卻被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所感動,由此也抒發了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寄寓著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就是蘇軾,那位人見人愛的智者。

(二)

蘇東坡能夠做到不忘初心,還得感謝那位因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的趙匡胤,正是因為這位仁兄臨終“不殺士人”的遺訓,而讓我們喜愛的東坡居士屢遭劫難卻能活下去。當然,東坡先生的“生”更主要取決於他的“心”。

這是一顆平常之心,平常得如常人無異。在流放惠州期間,每每品嚐嶺南佳果荔枝,就會想起杜牧的那首“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覺得自己比那位唐明皇幸福多了。

當地客家人非常純樸,看到這位遠方來的客人如此貪戀荔枝的美味,就會勸他少吃點,說:“一顆荔枝三把火啊!”我曾經很不解,明明吃荔枝易上火,為何東坡先生還勸你“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呢?

後來聽客家人講客家話,忽然感到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可能就是客話“一顆荔枝三把火”,東坡先生聽錯了方言。之後,我又問了許多說客家話的朋友,進行求證,基本一致的觀點是:東坡先生確實聽錯了。

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我相信東坡先生後來一定知道了自己的失誤,也不去糾正它。但這一美麗的“謊言”,不僅無傷大雅,反而體現了東坡先生的率性可愛。且將民諺入詩,可以想見東坡先生創作時心情是多麼平靜輕鬆。

這也是一顆童心未泯之心。東坡先生滿腹經綸,且一肚子不合時宜,這種人留給別人的印象要麼是老成穩重,要麼不可一世。但東坡先生偏偏與眾不同,讀他的詩詞,如“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你感受不到絲亳的情緒掩飾,活生生可愛老玩童形象。正是這種率真性格,在他周圍聚集了一幫好友,三教九流都有,民間也流傳著很多趣事。

佛印和尚是蘇軾非常要好的朋友,一日,倆人見面閒聊,東坡先生突發童心,問道:“和尚看我像什麼?”佛印微微一笑,答:“你像一尊佛。”東坡聽罷很開心。佛印問:“居士看我像什麼?”東坡說:“和尚像一團牛糞。”說罷我們的東坡居士哈哈大笑起來,那開心的勁頭就像孩子得到了心愛的玩具似的。

平時,你這和尚老調侃我,這次我終於佔便宜了。回家後,東坡先生越想越得意,便將剛才的情形眉飛色舞地告訴妹妹蘇小妹。誰知蘇小妹聽完,竟然不冷不熱地告訴哥哥:你輸了,且輸得一塌糊塗。

東坡不解,忙問:為啥?小妹說:一個人心裡裝什麼,看別人就像什麼。東坡先生彷彿打了一記悶垠,呆若木雞,恨恨地說:又被這老禿驢涮了一把。喝酒去,不想了。

(三)

宋神宗繼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包括歐陽修、蘇軾在內的朝廷官員,因對變法提出不同意見,受到排擠,紛紛請求外放。於是,蘇軾被任命為杭州通判。那年初夏,蘇東坡在赴任途中,一改豪放詞風,寫了一首清新婉麗的《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寫景、記事、說理如信手拈來,極為自然,再仔細琢磨,發現其寓莊於諧,充滿智慧之光,是蘇軾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

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多情的東坡居士,儘管對無情的政治感到苦惱,但報國立功的信念,即便是到了不惑之年,依然熾烈。在杭州幹了三年後,蘇軾調任山東密州知州,這裡已接近邊防前線。在一次狩獵中,人到中年的蘇軾,策馬揚鞭,縱情馳騁,在他的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中,表達了為國殺敵的強烈願望。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不僅是一首豪放之詞,更是一首壯懷之詞。我敢肯定,這樣的壯詞,除了蘇東坡,沒有第二個人能寫得出。有人會不同意我的觀點,認為南宋的辛棄疾也沒問題。

是的,蘇東坡和辛棄疾雖都是豪放派詞人的翹楚,但兩人還是有不同之處,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雙方的性格上面。蘇東坡可敬又可愛,辛棄疾則可敬卻不太可愛。不同的性格,會真實地反映在他們創作的詩詞風格上,即所謂詞如其人。

蘇東坡臨終前,曾總結自己一生功業時,點了黃州、惠州和儋州等三個地方。實際上,杭州和密州在他60多年的人生當中,也佔據了重要地位。他先後兩次到杭州任職,留下來的財富,到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

在密州期間,除了寫下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獵》這一傳世之作,更有一篇被評為詞壇第二(第一也是他的作品)的驚世之作,這首詞之所以能問世,皆因過了一個節,思念一個人。

(四)

公元1076年,蘇東坡到密州(今山東諸成市)任太守。那年中秋節,東坡先生邀請幾位好友在府第聚會,“歡飲達旦,大醉。”

第二天醒來,忽然想起了在外地做官的弟弟蘇轍(字子由),便潑墨揮毫,一氣呵成,寫下了空前絕後的《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 ,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我想,這首詞不會背的人應該不多。即使背不下來,也應該會哼唱將該詞譜成的,曾風靡一時的經典曲子。連我這個五音不全、記不住歌詞的人,也會把它作為自己的保留歌曲,有機會就拿出來露一手,哈哈!我有時想,每當大家唱這首《水調歌頭》時,已在天上宮闕呆了1000多年的蘇東坡,會告訴我們什麼呢?是不是會說:欲知明月幾時有,請問老夫蘇東坡。倘若要想人長久,平時多吃東坡肉。

想到弟弟子由,蘇東坡又回憶起當年去陝西赴任時,和子由在河南澠池的點滴故事,也想起了那首充滿人生哲理的律詩,《和子由澠池懷舊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如果說,人生是由無數個座標點組成,那麼,這些座標點有沒有規律可循?蘇東坡說,人生有著不可知性,並不意味著人生是盲目的;過去的東西雖已消逝,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曾存在。

我們在艱難崎嶇的山路上,騎著蹇驢顛簸的經歷,難道不是一種歷練,一種經驗,一種人生的財富。因此,人生雖然無常,但我們不應該放棄努力;事物雖具有偶然性,我們也不應該放棄對必然性的尋求。

可是,善於思考人生的蘇東坡,卻又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五)

宋神宗元豐五年三月,即公元1082年,這是蘇軾被貶黃州後,迎來的第三個春天。蘇軾在黃州這三年,生活悽苦,心情苦悶,精神孤獨,一首《卜算子》道盡了他那份難言的孤寂: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儘管蘇軾認為月有陰晴圓缺是自然規律,但此時他眼裡看到的是掛在枝疏葉稀桐樹上的缺月,讓人感到一陣寒意。謫居黃州的蘇軾常言自己是“幽人”,獨來獨往,如同縹緲的孤鴻之影。更讓他難耐的是,沒人明白,沒人瞭解他的悵恨何在。即便如此,蘇軾也不願隨便揀根寒枝歇下自己的靈魂。

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三月七日,已經習慣黃州清貧孤苦生活的蘇軾,和幾位新結識的朋友在沙湖遊玩。幾年的躬耕生活,讓蘇軾看起來像一名村夫,長滿老繭的雙手,讓你無法想象這就是那位名蓋京華的大文豪。

初春的氣息洗滌了心中的苦悶,蘇軾的心也充滿了綠色。正玩得開心之時,忽然大雨驟然而下,由於大家都沒有帶雨具,一時顯得十分狼狽。不一會,雨過天晴,蘇軾在回程途中,邊走邊吟,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這首詞,我也是其中之一。縱觀全詞,表達了蘇軾一種順應自然、不喜不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就像他在《和子由澠池懷舊 》詩中所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所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因為仕途的風雨,就如同這自然界的風雨一樣變幻無常,與其終日忍受這種陰晴不定的煩惱,還不如退隱江湖,一切平靜,“無雨無晴”。

一次偶然的雨中游玩,卻送給後人一份洗滌心靈的精神大餐,這就是蘇東坡的本事。不僅如此,他還會給我們送一份不向命運低頭的靈丹妙藥,你看,在黃州時他所寫的《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他的小說《老人與海》中,說過一句話: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敗。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人,無論朝廷把他流放到黃州、惠州,還是儋州,擊垮的只有他的身體,卻永遠擊不垮他那顆率真之心。

(六)

蘇東坡被貶黃州,是因言;能夠大難不死,亦因言。前者之言,用現在的話說,是因為政治上不成熟,口無遮攔,發了幾句牢騷,而被政敵抓住了把柄。後者之言,則是因為文章寫得太好,讓很多人起了憐才之心,甚至包括改革派王安石都勸神宗刀下留人,最終逃過一死。

因言定罪,其實就是文字獄。各朝各代都有,北宋也不例外。比如我上面所說的“言”字,它有不同解釋,你可以理解為說話,也可以理解為文章。又比如“龍”字,你可以理解為一種動物,也可以理解為特指皇帝。

哦,壞了!東坡先生在一首詠檜樹詩裡曾說過,“根到九泉無曲處,此心唯有蛩龍知。”蘇東坡說啊,檜樹的根一直到最深的九泉都是直的,可是在地下,誰知你是直的還是彎的?所以這個正直的心,只有地下的蟄龍才知道。這句詩本無問題,可他的對手可不會這樣想。

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當今皇上是天上真龍,你竟然說地下還有一條龍?蘇軾你這是有謀逆之心,是死罪。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我們用的方塊字啊,就像一位美女,柔起來它可以幻化成詩和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毒起來它可用來殺人,你還無法自辯,只後悔自己不是文盲。

然而,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蘇東坡個人的劫難,卻成就了我國文明史上的文化大餐。早已煙消雲散赤壁之戰的古戰場,因蘇東坡的到來,留下了冠蓋宋詞的千古絕唱。讓我們挺起胸來,一起讀,一起背,《念奴嬌-赤壁懷古》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一經問世,立即在京城引起轟動。人們忽然感到,沒有蘇東坡的開封城是那麼地無趣,許多人開始懷念遠在黃州的東坡居士來。而在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所產生的反響,讓蘇東坡完全沒有想到。

那天夜裡,他到蘄水和朋友喝酒,大醉,東倒西歪地走到一座橋邊,想休息一下卻竟然睡著了。次日醒來,便在橋柱子上寫了幾句話。當然,肯定不是“蘇東坡到此一遊",而是一首《西江月》: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果然“杜宇一聲春曉”!正當蘇東坡把黃州苟且的生活,過成詩和遠方的時候,朝廷的變故,讓他又回到了闊別16年之久的杭州,夢中的錢塘。

(七)

公元1084年,蘇東坡離開黃州,去汝州(今河南)赴任。途中,小兒夭折,路費花光,不得已滯留江蘇常州,暫住下來。不久,神宗駕崩,哲宗繼位。新黨下,舊黨上。

蘇東坡看到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不僅盡廢新法,而且對新黨之人實行無情打擊,忍不住又上書諫言,直陳時弊。唉,可愛的東坡先生,難道你不知道沉默是金嗎?這下好了,新舊兩黨全得罪了。於是,再次請求外調,任杭州太守。

杭州,應該是我國運氣最好的城市。不是因為這裡風景優美、經濟發達,也不是因為這裡曾是多個朝代的都城,而是因為在唐宋兩朝先後來了兩位國寶級文化人,更因為這兩位大伽給這個城市留下了至今尚在發揮價值的遺產。

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那就是,如今像兩條玉帶橫亙在西湖上的白堤和蘇堤。白堤的作者叫白居易,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在杭州還留下了很多詩作,其中一首最有名,詩名是《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蘇堤的作者就是蘇東坡。蘇堤比白堤長,還有一個好聽的外號“蘇堤春曉”。蘇東坡在杭州的收穫也比白居易多,哦,是的,就多了一個紅顏知己,她的名字叫朝雲。據說,已經成西湖乃至杭州城文化名片的蘇東坡那首詩,就是為朝雲而作的。要不,我們先來溫習一遍《飲湖上初晴後雨》吧: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能得到蘇東坡這麼厚重的禮物,朝雲肯定有其非凡之處。秘訣就是,朝雲是這個世上最懂蘇東坡的女人。所以說,一個女人,可以不漂亮,可以不溫柔,只要能懂所愛的男人,就能獲得長久的幸福。後來,朝雲一直陪著蘇東坡來到惠州,死後葬在羅浮山下。

“東坡處處築蘇堤”,蘇軾一生築過三條長堤。蘇軾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並築堤。公元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

年近6旬的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並修了一條長堤。如今,這條蘇堤在惠州西湖入口處,像一條綠帶,橫穿湖心,把湖一分為二,右邊是平湖,左邊是豐湖。

然而,杭州的日子,成了蘇東坡生命中最後的美好時光。隨著新黨重新得勢,新的災難正向他慢慢靠近,而這一次將耗盡一代文豪的生命。

(八)

在寫蘇東坡之初心前,千年難出的文藝天才是我對他的基本看法。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在逐漸修正自己的觀點。因為天賦對每個人來說,雖有大小之分,但它並不是衡量一個人最終成就的決定性因素。王安石筆下的仲永,天賦不可謂不高,結果還是“泯然眾人矣”。

所以,對一個人來說,天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心態。只有把天賦和智慧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成就真正的偉業。而一個人的智慧,一定不是天生的,它必然與心態有關。心態明則智慧生,心態暗則智慧泯。

蘇東坡先生缺乏政治智慧,卻充滿生活智慧,因此仕途坎坎坷坷,生活卻快快樂樂。嘴饞了,就琢磨如何做菜,研製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等菜式,我現在想起來都會流口水。

寫文章欲用典了,沒有合適的,不拘一格乾脆想當然耳,居然能把老師歐陽修矇住,而且讓歐陽修還無話可說。這真是一個可愛有趣之人!我要是一個女人,一定會愛上他。

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蘇東坡的生活智慧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幽默。林語堂說幽默分陽性幽默和陰性幽默。陽性也好,陰性也罷,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心態。蘇東坡顯然是陽性幽默的傑出代表,在民間流傳了很多關於他的搞笑故事。

除他之外,歷史上還沒有哪個文人有那麼高的出鏡率,甚至還給蘇東坡杜饌一個妹妹來配合他。蘇小妹也是個出名的才女,兄妹倆常對詩取樂。相傳蘇小妹的前額很突出,蘇東坡就逗她說:未出門前三五步,額頭已至畫堂前。

蘇小妹也不是好惹的,她看到蘇東坡的臉很長,就回敬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還未到腮邊。哈哈,這兄妹倆,太逗了!他們互不相讓,善意的嘲諷卻妙趣橫生。在這種家庭氛圍中生活,每餐都會多吃一碗飯,然後,再去快走一萬步 。

還有一個更有趣的故事,應該是真的。蘇東坡有位好友叫張先,對,就是那個外號“張三影”的傢伙。張先年逾80,卻娶了一個18歲美貌少女為妾。蘇東坡知道後,遂作了一首詩派人送給他。

要知道,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可是宋朝公認的四大書法家。能得到蘇東坡的真跡,讓張先如獲至寶。可是,當張先展開紙張一看,卻是哭笑不得。我們看看,蘇東坡是如何幽張先一默的。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首詩的意思,一言以蔽之曰,就是“老牛吃嫩草”。尤其那個“壓”字,用得非常曖昧,哪有半點大文豪的樣子。前幾年,在一位知名人士身上也發生過此類事情,倘若蘇東坡在世,又不知會寫出什麼樣的詩來。

(九)

公元701年,在今天的四川江油,一戶從甘肅天水遷徙來的李姓人家誕生了一個男孩,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我想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我國曆史最偉大詩人李白。李白在四川生活了二十多年,是巴山蜀水給了他曠達的性格和靈氣。

整整400年後,即公元1101年,因宋徽宗繼位而得到赦免的蘇東坡,從海南儋州回到江蘇常州,一路顛簸,疾病纏身,臨終前十天,他把3個兒子叫到床前說:“吾生無惡,死必不墮,慎無哭泣以怛化。”意思是,我平生未曾為惡,自信不會進地獄,你們不要難過哭泣。

1037年,蘇軾出生於四川眉山,20歲離川赴京,高中進士。做了官的蘇軾,並沒有過上幾年好日子,身如浮萍,一路坎坷。病逝前兩個月,遇赦北返的蘇軾遊覽金山寺。寺裡,那幅李公麟所畫的東坡畫像還在,看著自己的這幅坐像,蘇軾百感交集,寫下了《自題金山畫像》,對他的後半生作一總結:“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曾讀過一篇文章,對我國曆史上天才級文化人物進行點評,排在前兩位的都是在天府之國長大的蘇軾和李白。尤其是蘇軾,是千年,哦不,是萬年也難出的天才。一般的歷史人物,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就足以獨步天下。而蘇軾,其詩、其詞、其文、其書、其畫,每一項取得的成就無人能出其右,是名副其實的全能冠軍。

竊以為,我國曆史上天才級人物燦若繁星,且大多取得了非凡成就。為何這些人可敬卻不可愛?無它,因為他們雖有蘇軾、李白般天賦,卻沒有蘇軾、李白一輩子都保持的那顆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