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寂寞空虚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春秋·庄公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音省)”。眚,即罪过;肆,即赦免。“肆大眚”,即演义小说中常见的大赦天下。这一年鲁国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故,要大赦天下呢?

令人尴尬的是,这年文姜去世了。文姜是鲁庄公母亲,照理来说是鲁国的国丧。可是,文姜又是鲁庄公的杀父仇人。鲁桓公去世时,鲁国都没大赦天下,文姜凭什么有这特殊待遇?《谷梁传》的解释是,鲁庄公害怕人们反对以礼来安葬文姜,所以赦天下之罪以求得鲁国人谅解。

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寂寞空虚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文姜是公元前673年7月去世,但下葬却迟至翌年1月。孔颖达认为:“夫人以去年七月薨,十一月则当合葬”,现在居然到第二年才下葬,是太迟了。之所以这么迟才下葬,就因为鲁庄公对文姜的矛盾感情:母子之情为天下至亲,杀父之仇又是天下至恨。因为强齐在旁,鲁庄公犹豫七个月后,最终还是以礼安葬文姜,以讨好齐桓公。

鲁庄公讨好齐国,齐国人却不想对他特别优待。

公元前672年7月,鲁国与齐国在鲁地防(山东费县东北)结盟。《春秋•庄公二十一年》记载:“及齐高傒盟于防”。谁与高傒会盟?《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指出,与高傒会盟的人就是鲁庄公本人。《谷梁传》特别强调,因为会盟时“高傒骄伉,与公敌体,耻之,故不言公。”鲁庄公能低三下四地与齐国结盟,说明鲁庄公这次是真害怕了——母亲过世了,虽然她曾经给鲁国带来过无限多的羞辱和难堪,但她走后,就再也没有人充当鲁国的保护者了。


在盟会上,两国还确定了一件大事,就是鲁齐再度联姻,齐国把齐女哀姜嫁给鲁庄公作夫人。齐国嫁女于鲁,其用意当然是路人皆知。鲁庄公内心也极为清楚,然而这时已容不得他说“不”了。为体现诚意,年底鲁庄公还亲自到齐国去下聘礼。

这一举动被《公羊传》讽刺,认为国君亲自去下聘金不合于礼。但是,究竟是死板的礼法重要还是鲁国社稷更重要?鲁庄公是别无选择了。

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寂寞空虚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公元前671年秋,鲁庄公命人把桓公庙的柱子给漆成了红色;公元前670年3月,又特地命人把桓公庙的椽子雕刻上花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隆重地迎接哀姜。《谷梁传》评价:“夫人所以崇宗庙也,取非礼与非正,而加之于宗庙,以饰夫人,非正也”。“非礼”,就是指娶仇家之女;“非正”,就是指“刻桷丹楹”之举。

虽然鲁庄公慎重其事对待,可惜,然并卵。

公元前670年夏,鲁庄公兴致勃勃地到齐国迎亲,却没想到迎接他的是当头一盆冷水——鲁庄公到达齐国后,哀姜居然不肯跟他一起回到鲁国!

《公羊传》说,“夫人不偻,不可使入。与公有所约,然后入。”意思是虽然鲁庄公想与哀姜一起回鲁国成亲,可哀姜却不急不慢,不愿马上跟鲁庄公回到鲁国。

为什么呢?


现代人迎亲起纠纷,往往是因为新郎红包给的不够多,与新娘的亲友闹翻。可鲁庄公是一国之君,当然不会是因为给红包太小气。哀姜之所以要这么端着架子,却是因为另一件事。

当年,鲁庄公修建了一座高台,刚好对着党氏家。鲁庄公在高台上游玩时,无意间看到了党氏的女儿孟任。一见到孟任,鲁庄公魂都没了,一步不落地紧跟着她。孟任气得没办法,只好关上门躲开他。于是,鲁庄公发誓赌咒地缠着孟任,说只要孟任嫁给他,就让孟任作他的夫人。孟任也是位烈性女子,就割破胳膊与鲁庄公盟誓,然后才同意嫁给了他。

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寂寞空虚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孟任是鲁庄公的真爱,哀姜却不过是一场政治婚姻。让鲁庄公舍弃孟任,他将来又如何面对孟任?鲁庄公稍微一犹豫,哀姜就大发小姐脾气,不肯跟他一起回鲁国。

面对如此高不可攀的哀姜,鲁庄公是气不得、怒不得、打不得、骂不得,只得灰溜溜地一个人先回了鲁国。而哀姜,是迟至8月2日才到的鲁国。

这可太丢丑了:想当年鲁桓公娶文姜,不过是派大夫公子翬前往迎亲,也没有说接不回新娘。哀姜却如此傲娇,让鲁国脸面都丢尽了!

如果不是齐桓公在后撑腰,哀姜绝不敢这么嚣张跋扈。

虽然是很丢脸,但是哀姜到鲁国后,鲁庄公还是喜出望外。为了体现对哀姜的尊敬,鲁庄公让鲁国大夫前往觐见,并且用接待男宾的布帛作为见面之礼。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男女接待礼仪相同,这也是大为失礼之事。

无奈,国家弱了,就得受老婆欺负。


不过,虽然婚前哀姜让鲁庄公高攀不起,但结婚后,哀姜就得吞下当年过于傲娇的苦果了。

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寂寞空虚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因为忍受不了哀姜的嚣张跋扈,婚后鲁庄公慢慢地就与她疏远了。自尊心极强的哀姜,又不甘心向鲁庄公低头,这样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淡,几乎就形同路人了。虽然名义上是夫人,实际上哀姜却是长期独守空房,好像是被鲁庄公打入了冷宫!

哀姜的人生,顿时陷入了巨大的尴尬境地,不得不经常独享“寂寞空虚冷”了。时间一长,享尽了“空虚、寂寞、冷”的哀姜,终于忍受不住了。

鲁庄公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庆父、叔牙和季友。这三兄弟都位高权重,经常出入鲁庄公的宫殿,与哀姜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所以,趁人不注意,哀姜就与庆父产生了不伦之恋,偷起情来。

昔日让人高攀不起的哀姜,居然堕落到如此田地,确实是让人感觉无奈了。不过,这也是她“自作孽”,怨不得别人。

因为哀姜与庆父这对孽情,又在鲁国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已经44岁。这么多年来生活在强大邻国的阴影下,鲁庄公已经心力交瘁、病入膏肓了。鲁庄公有好几个儿子,但因长期与哀姜没有共同生活,哀姜没能生下儿子。鉴于当年与孟任有过盟誓,鲁庄公就想立孟任之子姬般为太子。

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寂寞空虚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然而,事情却没那么简单。

鲁庄公的三个兄弟中,庆父野心极大。所以,忧心忡忡的鲁庄公把三弟季友叫到病榻前,问:“寡人就要死了,我该把鲁国交给谁呢?”季友坚定地安慰他:“姫般就在啊,你还担心什么?”鲁庄公听季友这么说,才把自己的隐忧说了出来:“真的是这样吗?叔牙对我说:‘鲁国向来是一生一及,国君是知道的啊。现在庆父在,而且他非常有才能。’”

所谓“一生一及”,父死子继称之为“生”;兄终弟继为“及”。鲁惠公死后,儿子鲁隐公继位;鲁隐公死后,弟弟鲁桓公继位。鲁桓公死后,儿子鲁庄公继位;现在轮到鲁庄公,按传统就应该把国君之位传给兄弟庆父。

季友听了这话,大怒:“他怎么敢这么大胆!叔牙是想作乱了!”

不久后,季友找到叔牙,端着一碗毒药对叔牙说:“听我的话喝了这碗毒药,就不会因弑君而灭族,后代也可继续生活在鲁国。不听我言,你必定会被灭族,无后于鲁。”

在季友强逼之下,叔牙没办法,只得喝毒药自尽了。

8月,鲁庄公过世,季友随即奉立姫般为君。(《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


庆父自恃有才,又有哀姜作为后盾,一直就对鲁国国君之位虎视眈眈。公元前662年10月,庆父指派被姫般鞭打过的圉人荦(音洛),在孟任娘家刺杀了姫般。

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寂寞空虚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见姬般被杀,季友匆忙逃往陈国避难。

幕后凶手庆父则赶紧到了齐国,谋求齐桓公的支持。对齐桓公而言,一位非齐女生的鲁国国君被杀,这可并不是一件坏事。庆父杀死姬般,对齐桓公来说,心中暗喜。虽然哀姜没能生下子嗣,但哀姜陪嫁过去的叔姜却与鲁庄公有子,名字为启方。因此,齐桓公最终决定立姫启方为鲁国国君,即后来的鲁闵公。

庆父没想到,自己忙活半天,到头来还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心里极不服气。对他而言,没能坐上鲁国国君之位,就是人生最大的失败。公元前660年,庆父与哀姜密谋,又让人把鲁闵公给刺杀了!

见鲁闵公被杀,季友不慌不忙地带着鲁僖公姫申逃往了邾国。

在杀了鲁闵公之后,庆父自知情形不妙,不敢再到齐国避难,而是逃到了莒国。哀姜独自留在鲁国也是孤掌难鸣,又不能跟老情人一块逃走,最后只能跟在季友屁股后面逃往了邾国。

见庆父和哀姜都离开了鲁国,季友却抓紧时机,带着鲁僖公回到了鲁国,立他为君。

随后,鲁国向莒国送了大量贿赂,让莒国人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害怕了,委托公子鱼回国代为求情,但是鲁僖公和季友不同意赦免他。公子鱼回到莒国,在庆父住处外大哭。庆父一听到哭声就明白了,叹息了声:“这是子鱼的哭声啊!”

然后,自缢而死。

随着庆父的死去,鲁国这场国难终于走向了尾声。


然而,事情却还没最终结束,还有一点小尾巴。

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寂寞空虚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鲁国立鲁僖公为君后,齐桓公莫名其妙地感觉吃了哑巴亏。为体现“诸侯长”的公正无私,同时也是因为对哀姜的极度愤怒,齐桓公派人到邾国抓住了哀姜,在夷国(山东即墨县西)杀死了她,然后把尸体带回了齐国。

哀姜在出嫁之前,心里一定是以文姜作为榜样的。出嫁时哀姜百般刁难鲁庄公,甚至故意摆出一副让人高攀不起的模样,就是想在婚后能压过鲁庄公一头。但是,缺乏了与丈夫平等相待的意识,加上强烈的自尊心,注定了她这段婚姻将会是有名无实。所以,哀姜到鲁国后,鲁庄公虽然表面上对她恭恭敬敬,实质上却是敬而远之。婚后长期被丈夫冷落的哀姜,为解人生的“寂寞空虚冷”,慢慢地就与庆父勾搭成奸。

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这段不伦之恋的结果,不是哀姜控制了庆父,而是精明的庆父反过来控制了哀姜。所以,庆父与哀姜合谋杀死了姬般,转眼又与哀姜一起杀死了鲁闵公。这两次弑君,前一次让哀姜得罪了鲁国,后一次让哀姜得罪了娘家齐国。触犯了娘家齐国的利益,哀姜的死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寂寞空虚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对哀姜而言,这就是她的悲剧一生:婚前让人高攀不起,婚后享尽“空虚寂寞冷”,丈夫死后更是名声扫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