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惜春的「不做狠心人,難得自了漢」

浅析惜春的“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浅析惜春的“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作者 努力的吾皇

惜春在整本《紅樓夢》中,一直存在感都不高,但是僅在她出現的幾回以及她的言語做事就可窺探出她的性格以及她的追求。描寫惜春較多的在周瑞家的送宮花和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中她執意攆走入畫以及一百一十二回妙玉被劫後愁悶沒了知己,之後死定下一個出家的念頭這幾回中。在惜春的身上,體現的較多的即是佛家思想,兼融合了道家、儒家。

關於惜春的研究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她是否是真正的狠心以及她後來的出家上。在林筱本的《從惜春的精神缺失說起》一文中談到惜春的狠心是她的自私,她缺乏一種貴族精神(1);在劉云云的《惜春精神世界裡的莊子思想》中認為一切冷酷的現實使惜春使悟出了現實世界的苦海無邊,這種生存的困境是醉生夢死的人們所無法體會的也是惜春看破世事儘早脫身的導火索;在張莉鈴的《紅樓夢》出家人群像研究中分析到,惜春早已經看透了賈府中的冷漠無情,已經對這個大家庭開始失望,出家的念頭愈發強烈,正好借這個機會將身邊的人趕出去,所以故意如此,為她之後出家的行動做鋪墊。

這些研究著眼於不同的方面對惜春進行了分析,惜春似乎是無情的,遠離寧府,遠離她的親哥哥,與尤氏接觸時,總是格外排斥。但是她執意攆走入畫,看似絕情,又似乎是一種遠慮。這裡從惜春的“不做狠心人,難得自了漢”這一句來淺析惜春思想的根源。

一、探究惜春是否真正的狠心

惜春在整本《紅樓夢》中著墨雖少,但是她在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當中,惜春的人物形象似乎格外分明瞭許多。她執意將入畫帶去,說,或打,或殺,或賣。尤氏看不慣她的冷漠,也就更她理論了幾句,誰知她除了直接指責寧國府的不堪之外,也毫不忌諱地坦誠自己的狠與冷,她說:“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

“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這句話似乎是惜春的處世準則,她要狠心斷絕所有的情恨糾葛,才能獲得自由自在自了的心境。從惜春的生活壞境來看,惜春的這種思想似乎是一種必然。

寧府當中,賈敬這個大家長只顧自己煉丹藥以求長生不老,此時長兄如父的賈珍卻是隻顧自己的高樂,對自己的這個親妹妹毫不過問。尤氏出身低微,在寧國府裡是個說不上話的,又不得自己丈夫賈珍的歡心,只能勉強的保全自己的地位,更是兼顧不上惜春了。偌大的寧府,縱是惜春自己的家,卻是荒涼無比的。

在第六十六回中,柳湘蓮當著賈寶玉的面說寧國府:“你們東府裡除了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我不做這剩王八。”封建時代的女子亦是格外注重自己的名聲的,這樣的寧府,對於惜春來說,實在是住不得了。

惜春她雖然有父親有哥哥嫂子,但實際上卻比父母雙亡的黛玉、湘雲等人更加可憐。黛玉湘雲等人她們的父母已經仙去,她們是真正的孤兒,大家都會投之以相應的憐憫。而惜春是親人猶在,卻無人關心,內心裡會更加的為此心寒。悄悄長大後的惜春漸漸明白了這些,她又看到了賈府中人與人之間的虛偽與爭鬥,她厭倦這些,選擇當那“狠心人”,求得“自了漢”。

大觀園之中,看似和樂,卻是淒涼萬分,連丫鬟婆子的鬥爭亦是不間斷的,何況上層。正如司馬遷的《史記》中所寫,“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她看透了這些,知道自己長兄賈珍的為人,遲早敗露,她努力與他們劃清界限,她雖未入佛門,心卻早已皈依了。她趕走入畫,或許有不想因入畫連累自己名聲之嫌,但更多的可能就是真的為入畫籌謀,賈府不是樂土,不如儘快脫身早。且她不是真正因大過錯趕出去,賈珍自然不會太虧了她。因此,與其說是惜春狠心,倒不如說是因為惜春冷眼看透了太多,另有一種遠見與無奈。

二、惜春與妙玉的“自了漢”

惜春雖年少,但不幸的命運使她早熟 ,內心聰慧而靈敏,領悟參禪之意是她的天賦。第二十二回說到製作燈謎 時,惜春所作的“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 ,性中自有大光明”,謎底是佛前海燈。從這則謎詩則可以看出惜春的悟性和慧根。脂硯齋在此嘆日:“此惜春為尼之讖也。公府千金至緇衣乞食,寧不悲夫! ”

第八十二回,翠縷、翠墨回來報告黛玉病勢沉重、探春、湘雲感嘆唏噓,獨惜春以為“林姐姐那樣一個聰明人,我看她總有些瞧不破 ,一點半點兒都要認起真來。天下事那裡有多少真的呢”。如果不是穎慧早熟 ,是絕不可能將世情人事看得如此透徹的。

達摩祖師嘗雲:“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鬚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 剃除鬚髮,亦是外道。” 很多人拿她與妙玉相比,妙玉被強盜擄走後,惜春更是感嘆知己沒有了,出家的念頭更是深了。但是對比二人,惜春雖未出家,但卻比出家的妙玉更徹悟。

浅析惜春的“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第七十八回中,妙玉和惜春正在下棋,寶玉出現後,妙玉多次臉紅。深究妙玉寄情寶玉的原因,不僅在於寶玉俊朗的外貌,更在於妙玉自小喪父的處境。在合適的階段缺乏應有的暗戀崇拜對象,所以在妙玉踏入大觀園後,在她平日裡能見到的極少數男性中,擇優而暗戀並崇拜,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種“戀父情結”的轉嫁和變體,也是兒時所受壓抑的一種延遲釋放。悲劇的是,成年後青燈常伴後的壓抑卻無法排解,只得“走火入魔”了。(1)青山山農《紅樓夢廣義》中贊日:“惜春奇僻似妙玉 ,而操守過之,故其修行在妙玉之後,而悟道則在妙玉之前。”

相交惜春與妙玉的“自了漢”,似乎惜春是更深一層的,妙玉無法真正的擺脫放下,終究走火入魔,惜春雖未出家,卻已是實現了真正的“自了漢”。

三、惜春身上的儒釋道思想的融合

賈府中,黛玉最喜菊花,喜歡陶淵明,但是陶淵明的曠達的思想與境界卻是被惜春較好地繼承的。陶淵明的身上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儒釋道思想的融合,這些也在惜春身上覓到端倪。惜春與陶淵明他們都是對現實世界感到失望,他們奉行的是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準則,他們無力也無心去改變外在的世界,只求的內心的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這在佛家思想中則是自渡,自我救贖。信奉莊子的無為,選擇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與肉體的雙重自由則也是他們二人共同的追求。

皈依佛門不僅是惜春對凡塵俗世的了悟看破,更是是對逍遙自適的人生的一種嚮往和實踐。世人皆醉而惜春獨醒,這本是一種災難與折磨。然而,惜春卻憑藉自身的探索終出離世情,借用佛教的外衣,以莊子人生哲學為自己的靈魂歸宿,遠離塵世喧囂永葆清白潔淨,享受逍遙於青燈下的樂趣。

惜春從小就與饅頭庵小尼智能兒情投意合,下得一手好圍棋,能畫幾筆山水人物 , 這些不同於常人的興趣愛好,與她的冷癖好靜的個性有關 ,也培養了她的穎悟 、冷漠的心靈世界 。她的愛心已在家庭的各種悲劇遭遇中泯滅了,所以才以這種消極避世的態度表達她的抗議。她最終由“紅塵”走向“天國”,表面上是“頓悟”,其實內心經歷了一番長期 、痛苦的掙扎 。因為不出家就得出嫁,與其任人擺佈,不如自己選擇一條清淨之路。於是她先是與寧府那邊疏 遠 ,潔身自好 ; 隨著賈府中各種矛盾的激化,她便與賈珍、尤氏之流斷絕往來 ,表現得異常堅決。

榮府內,因為王夫人禮佛的緣故,所以經常有尼姑出入,這給了惜春一個接觸佛家思想的好的環境。據統計,《紅樓夢》中明確提及數量的出家人約為420人,其中出場即為出家人的人物約為410餘人,後出家為僧尼和道士的約為9人。在約420名出家人中以群體出現的提及明確數量的約為378人,以個體出現的但對情節並 無實際意義的約為6人,剩餘的36人都或多或少的對小說故事情節發展和小說 人物塑造方面有一定的影響。(2)這些出家人當中,不乏心術不正、並未完全了卻俗物的出家人,但是惜春超越了他們,實現了自我的救渡與昇華,可以說是緣於他們,又超越他們。

惜春最後的境遇是悲慘的,但是在賈府中的大風波後,惜春似乎才是那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猶如起初她作燈謎所題的海燈,漂泊於人海,也實現了真正的超脫與自由,實現了她所追求的“自了漢”。

註釋:1 林筱本,《從惜春的精神缺失說起》,西江月學刊,2017年7月總第7期

2張莉鈴 《紅樓夢》出家人群像研究 2017年3月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參考文獻:

(一)、著作和工具書類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二)、期刊論文

1.李丹丹 《妙玉的紅樓一夢——妙玉的精神分析》小品文選刊 2007.3下

2.劉云云 《惜春精神世界裡的莊子思想》大眾文藝 西南大學 時間不詳

3.張曉申 遺世獨立的西行者 — — 析《紅樓夢》惜春判詞曲《虛花悟》古典文學知識 2013年第4期

(三)、碩博士論文

1.張莉鈴 《紅樓夢》出家人群像研究 2017年3月 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訂閱號推薦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芹夢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