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 該怎麼幹?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新聞通稿中,對於“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重點闡述。從2018年上半年的表現看,我國的基建投資已經在持續有效發力。

上半年,僅上海、重慶、山西、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廣東、海南、貴州、陝西、寧夏13省市完成的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投資,就達到了34175.27億元。換言之,在“去槓桿”“控制地方債規模”的上半年,大規模基建已經先行一步了。

有分析指出,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出口、大規模基建是中國經濟預防衰退的“三大神器”。上述分析是否準確,《經濟》記者採訪了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珏教授。

林珏表示,目前,在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即消費、投資和出口)中,出口已經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礙,需要通過擴大內需來彌補;而中西部精準扶貧工程尚未完成,取得成效也還需要一段時間,短期內只能依靠擴大投資來應對。

金融危機期間,中國4萬億基建帶來了地方政府的嚴重債務,但也為防止中國經濟因出口下降而衰退起到了積極作用。如今,房地產規模擴大已受到官方限制,擴大基建是一個應對困境的辦法。

“擴大基建可一箭雙鵰。其一,消化部分過剩產能,如鋼材、水泥、機器設備等;其二,將一些放在未來的建設項目提前,比如川藏鐵路,不僅可以使道路更通暢、環境更優美,還可為以後生產成本的下降奠定基礎。目前,美國政府振興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1萬億美元的基建投入。當地時間7月25日,美國眾議院交通與基礎建設委員會主席比爾·舒斯特(Bill Shuster)披露了基礎建設計劃草案。這些年,中國對外投資連續增長,面對美歐和日本在投資上的限制,讓中國企業的資本留在內部也是一件好事。”林珏強調。

林珏告訴記者,過去很長時間,為應對貿易戰以及美歐等西方國家的投資限制,我國政府長期積極開拓新市場,擴大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規模與投資,比如非洲、拉美、中亞、東盟等,同他們簽訂更多自由貿易協定。“這些事情,以前在做,現在也要繼續做。”

不過,林珏指出,地方政府在落實中央政府的決策時,要設立嚴格的審查和監管程序,為腐敗問題做好預防措施,防止好的策略“變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