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是什么?

任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感觉前面几位的回答,都没有先理清问题,也就是问题中的“理由”是指什么。对“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是什么”这一问题,因为没有上下文,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明,所以很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其实,“理由”个人以为可以理解为:1. 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借口,即纳粹德国正式对苏联宣战时提出的宣战理由;2. 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

首先,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借口,或者说纳粹德国正式对苏联宣战时提出的宣战理由是什么呢?虽然纳粹德国对苏联宣战与战争爆发是在同一天,即1941年6月22日,但纳粹德国是先对苏联发动侵略后宣战的,而纳粹德国对苏联宣战的借口或者说理由是纳粹德国认为苏联集结大大量军队,侵犯纳粹德国领空为由进行自卫反击。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希特勒是信了。也就是说在德军入侵苏联之后,纳粹德国才宣称苏联红军一直有系统性的计划要侵略德国,因此纳粹发动这场战争只是先发制人而已。一般来说,

发动战争的“理由”或者借口,一般要么是高大上的,比如说为了民主、自由;要么是把自己摆着受害者的位置上纳粹德国对苏联的这个宣战理由就是后者,将自己摆在受害者位置上,至于说是不是真这样,那不重要。

其次,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最根本的原因包括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现实政治因素等

意识形态角度来说,苏联奉行共产主义,在政治光谱中属于左派,而纳粹虽然冠以国家社会主义的名头,但纳粹却是不折不扣的极右翼派别苏联和纳粹的意识形态不仅完全不同,而且是完全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苏联和纳粹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缓和余地,

双方碰到一起,虽然可能因为暂时的利益联手或结盟总体来说,双方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可调和,必然会相互敌视,以消灭对方为己任。毕竟,意识形态作为某种信仰、生活方式或社会政治制度背后的根本理念,是不可调和的。苏联和纳粹正式因为如此,双方必然是以彻底消灭另一方为结果,不可能相互调和。因此,纳粹德国会发动对苏联的入侵,目的根本上是消灭苏联及其制度。

而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分析德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就不难发现,德国是处于欧洲中央的强国,如果德国在超级大国的时代获得一席之地,或者说

成为超级大国的一员,德国就必须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对外扩张就必然与其周围其他大国发生冲突,而德国对外扩张的首当其冲的障碍则是苏联。因此,从德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来看,德国如果想要对外扩张,就必然要与苏联发生冲突。另外,纳粹是从德国地缘政治学汲取其地缘政治养分的。而德国地缘政治学明确将现代民族国家看作一种在有限的地理空间中寻求生存的有机体,其根本目的则在于帮助身处列强重重包围中的德国寻找摆脱各种外在枷锁以及适合其最终成长为世界强国的发展道路,强调生存空间论、有机国家论和边界可变论。而当纳粹将德国地缘政治学变成自己的信条时,强调“种族构成”和“生存空间”,而日耳曼民族作为“高等民族”,为了“生存空间”必然要与苏联发生直接的冲突。从这个角度来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事实上从纳粹确立其地缘政治信条那一天起就已经是注定的了。

从现实政治角度来看,虽然纳粹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无论是纳粹与苏联都没有将当真,双方都非常清楚,这一条约只是暂时的,或者说随时都会变成一张废纸,双方必然会爆发战争,区别不过是谁先准备好,谁先发动而已。事实上,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伙同德国出兵瓜分波兰、挑起苏芬战争、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对罗马尼亚进行外交讹诈等等行动,无不体现出苏联对纳粹的戒备和战争准备,而纳粹德国对于苏联的一步步的扩张也越来越不能容忍。另外,苏联开始迅速扩充军备,1939年苏联有50个师,到1940年就已经扩大到90个师了,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苏联红军已经达到了400万。一旦等苏联红军扩军完毕,有了准备,纳粹将很难真正啃下苏联。而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已经基本上征服了整个中西欧大陆,而随着大不列颠空战的发展,纳粹德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也已经处于一个僵持状态。因此,希特勒开始将其

注意力从西方收回,准备对苏联作战,准备趁苏联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灭亡苏联,从而为日耳曼人扩展其生存空间。

而这一时期的苏联大量具备经验的红军军官和指挥官在大清洗期间被处死,几乎三分之一的军官,当然包括几乎全部的的高阶将领都被处死或流亡至西伯利亚,这导致苏联红军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军官,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苏联红军中有四分之三的军官任职不超过一年。这些军官在战场上往往缺乏主动性,而且很多根本就不胜任其职务。可以说苏联的国防处于极度羸弱的状态。而苏联红军的这种极度羸弱状态,又在苏芬战争中暴露无余。这使得包括纳粹在内的世界各国都严重低估了苏联的战斗力。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希特勒才做出了趁苏联没有准备好,同时国防比较羸弱的状态,对苏联进行致命一击的决定。

以上回答了德国是以何种借口发动对苏联的战争,而德国进攻苏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德国会在1941年年中入侵苏联的理由,希望能够对回答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hording


德国与苏联联手瓜分了波兰,并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好象两国穿上了一条裤子,实际上各怀鬼胎,只是一时利益的结合,各自的防范心态并没有丝毫的减少。

德国所处地理,让她是个四战之地,一战战败后,被英法肢解和管控,德国内部的复国主义情绪是最高的,希特勒也是利用这样的民族主义上台的,主要对手是西线的法国和英国。如果不和苏联搞好关系,德国一开战就可能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至少要留大军防止苏联出兵,这在战略上是极为被动的。于是,用波兰一半的领土稳住苏联,不失为战略高招。

随后,德国向西发动的战事,由于战术先进性和空地立体战争理念的运用,闪电战进展异常顺利,特别对法国,一战时相持几年很难分胜负的对手,在奇袭阿登森林后,短短20天就投降亡国了。这都超出了希特勒的预料,令其欣喜若狂。英国被压缩在三岛,苦苦支撑。

希持勒的野心,本就不止于复仇,他要的是一个统一的欧洲,西线在法国投降后,只余下一些小国,早晚已是囊中之物。对苏联的进攻,己无两线作战之忧。

进攻苏联,还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按希特勒的血统论,斯拉夫民族是劣等民族,也是该被奴隶的民族。第二,苏联发生十月革命后,推进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以埋葬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的,是英美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死敌,对苏联发动进攻,甚至可能让美国继续保持中立,而不卷入欧战。第三,苏联当时己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工业实力己很是强大,如果再给苏联几年备战时间,胜负真不知如何。

很多认认为希特勒是因为狂妄而下令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也是重大战略失误,其实是对苏联了解太少了。除非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不想统一欧洲,否则一定是早打比晚打好。





净月暖阳


1939年9月德國與蘇聯聯合發動的波蘭戰役以及1940年的法國戰役之後,德國的軍隊在1940年就很快就占領了中歐、西歐大陸、北歐和巴爾幹半島,1941年6月初德國控制了歐洲包括法國、波蘭西部、荷蘭、挪威等16個國家的人力、物力資源。而這時的全世界,只有英國在獨自和德國作戰。而此時,蘇聯在1939年9月蘇德瓜分波蘭之後從波蘭得到了它51%的領土,從羅馬尼亞拿走了南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從芬蘭它拿走了卡累利阿、薩拉、雷巴奇半島等領土,在遠東它與日本帝國瓜分領土,獲得了外蒙古。

1930年代末的蘇聯經過十餘年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工業產值已經躍居歐洲第一,但是生產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則遠不如納粹德國。另外,蘇聯全國也剛從瘋狂的大清洗肅反運動中慢慢恢復正常的秩序。在德國橫掃歐洲之時,史達林看到如此強大的德國必然會威脅到蘇聯的國家安全,便開始著手採取防範德國的系列措施:將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工業有計劃地遷移到烏拉爾山以東;對德國和談,避免刺激德國;穩住東方的日本,先是通過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以牽制日本的軍隊,之後又轉變態度,於1941年4月和日本簽署《蘇日中立條約》;建立「東方戰線」,增加戰略縱深等等。

在蘇聯的系列準備措施中,建立東方戰線是最具爭議的,在建立東方戰線的進程中,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條款占領了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將芬蘭、羅馬尼亞等國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對立面,還遭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譴責。且事實上東方戰線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極其有限,蘇聯吞併的地區的人民大多反對蘇聯的統治,在德國入侵的時候有很多民眾都發起暴動趕走蘇軍並歡迎德軍的到來。

德國方面,西線戰事的順利進行,只有英國憑藉海洋的優勢在拚死抵抗(海獅計劃),讓希特勒感到有機會騰出手來對付東邊的蘇聯了,而德國的情報機構對蘇聯的大大低估的錯誤判斷,也讓希特勒認為蘇聯是非常容易對付的國家,便開始著手制定入侵蘇聯的計劃,計劃代號:「巴巴羅薩計劃」。


FriedrichWang


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表是德国的情报部门根椐各方面的情报汇总给希特勒,最后希特勒根据参谋部大本营制定巴巴罗刹计划闪电袭击了苏联,斯大林也一直在加紧军备,但希特勒的准备更充分和更早些,其实当时从两国的综合国力来比德国远比苏联弱的多,苏联并不是希特勒想的那么的脆弱,以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为理论的苏联联邦体系的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全民皆兵英勇无比,越战越团结,越战战斗力越强,再加上雅尔塔会议后和中美英法的加强合作,反观以纳粹主义为信仰的德国在希特勒法西斯的统治下,越战越离心,内部分化,多数高级将领越来越不相信希特勒,甚至发动刺杀希特勒的事变,美国的加入断了希特勒的后路,美国给德国最后致命的一击,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也从来不怕外族的入侵,拿破仑打沙俄不能成功,希特勒没能更准确的认识到经过几个五年社会主义计划的苏联的强大和斯大林的伟大统帅能力,法西斯的暴行是不得人心的,在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坚决地展开反法西斯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空前灾难,损失是难以计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不可能强暴而屈服英勇的人民,希特勒的下场是必然的,言战者必战败,发动一切不正义的战争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和平发展才是当今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真正的需要。


手机用户路子思


第一、希特勒几乎兵不血刃就轻易打败了波兰和法国,这两个国家都是一战中的战胜国,同时,也是欧洲的强国。成功来的太突然了,这些战绩使希特勒已经飘飘然了。

第二、打败波兰后,苏、德已成邻国。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这让希特勒如芒在背。总担心苏联在背后捅刀子,而且苏联的存在牵制了德军大量的兵力。

第三、苏联已对德国加强防备,苏联通过苏芬战争,加强了列宁格勒的防御纵深,希特勒担心再拖下去,入侵苏联会更困难。

第四、希特勒错误地估计了苏联的实力,他认为苏联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破屋子,只要在门上踹上一脚,屋子自己就会垮掉。还有,苏联红军在苏芬战争中的糟糕表现,也增强了希特勒的信心。

第五、希特勒已无路可退,英国明确表示决不媾和,而希特勒又无力占领英国。一但英国恢复原气,对德国进攻。根据苏联的一贯作法,必定背后捅刀。你不打别人,别人就会打你。元首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事到万难须放胆,先下手为强。

总之,希特勒进攻苏联,一个原因是形势所迫。另一个原因就是赌博,存在侥幸心理。期望轻易击败苏联。


孤独不孤单在抽烟


本身德国采取的就是远交近攻的政策,与苏联签订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然后安心向东打。德国进攻苏联的是迟早的事,如果非要找理由的话,也就能捏一个“资源”出来做做文章。

可是苏联并没有像战国时期的“燕齐”那样老老实实的等待秦国坐大,然后来灭自己,而是自己偷偷摸摸的学习秦国打“韩赵”那样,攻打“魏楚”

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英军保住了30万有生力量,但是其武器装备几乎损毁殆尽。英伦三岛陆军几乎丧失战斗力。

随后爆发的英吉利海峡和不列颠空战,英国皇家空军也被打残了,但是制空权仍然没有被德国掌握。

连希特勒也公开声称“要给英国最后一击”,可接下来就掉转头放弃进攻英国本土,调头攻打苏联去了。

其实从德国闪击波兰开始,苏联就开始对其本土东边的小国进行一步步的蚕食,先出兵波兰,跑去从德国口中抢了一口,侵占了波兰一大片领土,也伤了波兰人的心。

为了打败英法,虽然波兰被苏联强行啃了一口,但也只能按下不表,将大军往西边调。

在德国在西边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苏联对“芬兰”下手,1939年冬,苏联发动了对芬兰的侵略。

虽然苏联红军损伤严重,但是实力悬殊太大,芬兰不得已向苏联割让土地求和。

1940年7-8月间苏联又相继占领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并将其并入苏联版图。接着,红军又占领罗马利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可维纳地区,逼近罗马利亚境内的普洛耶什蒂和巴克乌油田

这就涉及到资源的威胁了,当时中东石油控制权在英国人手里,到不了德国,当时欧洲大陆的最大石油供应国就是罗马尼亚,如果苏联真的控制了罗马尼亚的油田,就等于苏联掐住了德国的脖子,德国就进退维谷。

希特勒坐不住了,1940年7月31日,希特勒提出了“消灭俄国,而且要尽快”的决策,除少数人担忧德国此举陷入“东西夹击”的困境,大多数人持赞成意见,同年12月18日,巴巴罗萨计划出台,进攻苏联进入筹备状态。

次年6月22日凌晨4点30分,德国正式开始进攻苏联,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小屏窥人生


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别看表面上那些口号主义之争。理由,其实跟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打伊拉克理由都一样:争霸权,必须争夺油田控制权!石油,这就是理由!


劲草145206340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小胡子发动二战的目的,推行种族主义,占领全欧洲,占领北非,完成比凯撒还伟大的功业!苏联,在大清洗后苏军的战斗力低下,苏芬战争中小胡子,看到了这个机会!另外斯拉夫人是欧洲弃儿,为了净化欧州,占领更多的土地,攫取更多的资源,小胡子发动侵入苏联的战争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