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三条,你就体会不到武夷岩茶的岩韵,可谓暴殄天物

近几年武夷岩茶继正山小种、铁观音之后成为茶叶明星,进入了很多人的视线。特别是由于武夷岩茶奇高的价格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许多人想了解武夷岩茶,体会武夷岩茶的岩韵。

我们今天来谈谈武夷岩茶的岩韵。用体会岩韵,也许更确切一点。武夷岩茶历来是皇家贡品而且产量极少。要体会到武夷岩茶的岩韵,必须弄懂下面三点。

一,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

武夷山36峰99名岩,达到了岩岩有茶的地步,这里植被丰富,云雾缭绕,所出产的茶叶,道道都是好茶。

不懂这三条,你就体会不到武夷岩茶的岩韵,可谓暴殄天物

武夷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块风水宝地,这块宝地的最大特征就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碧水丹山。在7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从远处望去,只见一座座雄峻挺拔各具形态的巨大岩石、山峰,在蓝天白云下如同一片燃烧的红色火焰,而在这其间,还夹杂着一块块相互连接的苍翠树林,峰岩下,是婉如玉带般绵延的,澄碧溪流,山峰间则漂浮着洁白的云雾。大自然给这里的环境赋予了红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相映成辉的韵律,这颜色组成的韵律,就像一首乐章。在这一乐章中所长出来的茶叶,也就天然的形成了它的不同的韵味。

不懂这三条,你就体会不到武夷岩茶的岩韵,可谓暴殄天物

武夷岩茶生长在各自的特殊的小环境里,深入茶园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茶树都种在坡崖中石块垒起的梯台上或者是狭长的峡谷间。茶树周围,一般都是悬崖峭壁、杂树野草。形成一种既有阳光,又不至于直接照射的环境。这种漫反射避免了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对形成茶叶的特殊品质至关重要。在岩壁和溪水山涧边,有许多野生的四季兰花和菖蒲,一年四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对岩茶香型产生一定影响。

武夷岩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茶树种,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变异。形成不同的香型。这也就形成了武夷岩茶的特有的香韵。

二,武夷茶农与制茶人的坚韧品质

武夷岩茶,经过茶农几百年的培育,茶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论是种茶还是修建茶园,都要付出很大的人力成本。即使现在在很多地方茶农采摘的鲜叶仍然需要通过人力,从悬崖上背下来。这些茶树都种在石块垒成的梯台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盆栽。

不懂这三条,你就体会不到武夷岩茶的岩韵,可谓暴殄天物

当地山民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垦荒辟地、砌石围田,才形成了今天以“三坑两涧”为核心的主产区。岩岩有茶,无岩不茶的景观式茶园,是多少代茶农辛勤努力的结果。

武夷岩茶。初制过程包括采摘、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精制过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复焙,精茶。按照传统的工艺,岩茶都是采用高焙火。这样制出的茶有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

不懂这三条,你就体会不到武夷岩茶的岩韵,可谓暴殄天物

现在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口味,有些茶常采用,轻焙火或中焙火。生长在岩上的茶,光照时间长,叶片厚。半岩茶叶片稍薄,洲茶叶片更薄,水分含量更多。

从叶片的厚度,也能透露出岩茶的岩韵,不同厚度的叶片,他的焙火的方法也不同,综合做出来的岩茶也显示出不同的韵味。

厚道的武夷山茶农,每当遇到初涉武夷岩茶的人时,往往提醒他们要从轻焙火的洲茶开始品赏,一是担心客人不适应价格,二是以防得到象清朝文人袁枚所做的像药的评价。可见武夷山人对茶叶品牌的小心翼翼的呵护程度。

三,武夷岩茶的人文历史

西汉时,武夷岩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到了宋代,武夷岩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大文学家范仲淹就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元明两朝,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从此,武夷茶大量入贡。

十七世纪,武夷茶开始外销。英国最早的茶叶文献中的“Bohea”即为“武夷”之音译。当时在伦敦市场上,武夷岩茶的价格为中国茶之首。

清崇安县令刘靖在《片刻馀闲集》中说:“凡岩茶,皆各岩僧道采摘焙制,远近买客于九曲内各寺庙觅购,市中无售。洲茶皆民间挑买,行铺收购。”岩茶这种非寺庙无售的流转方式,无疑将武夷岩茶的受众牢牢锁定在特殊的人群。

不懂这三条,你就体会不到武夷岩茶的岩韵,可谓暴殄天物

武夷岩茶的浓郁茶汤,长期以来,吸引一部分小众群体。这部分小众群体,自古以来有皇室显贵,有文人雅士,有儒释道名流,还有后来伴随着海洋贸易和边贸,陆续发展而来的海外的王宫贵胄,身份不可谓不特殊。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武夷岩茶的尊贵性。每当你品着一杯武夷岩茶,是不是有一种别样的心情涌上心头。

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武夷岩茶的岩韵浓缩在武夷山的特殊的环境,茶叶的稀缺性,做工的精细以及历史人文赋予它的尊贵性之中。亲爱的朋友,当你品尝每一杯武夷岩茶的时候,一定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去细细的品味,可别暴殄天物。

我是三峡茶农在路上,让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品味中华茶叶之美,中华茶韵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