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叔做老式十六碗宴席,一桌用肉15斤,只見上碗不見盤


盛夏時節,在河南郟縣姚莊鄉三郎廟村,一場熱鬧喜慶的婚宴正在進行中,今年53歲的趙文濤作為這場婚宴的大廚,從昨天就開始忙上了,現在他正在給蒸籠上的扣碗澆汁,為中午到來的40桌宴席做準備。

趙師傅做的這種老式宴席,當地俗稱“十六碗”,也就是八大蒸碗、八大湯,八稠八稀,稀稠搭配合理,並不需要做炒菜。雖然不需要炒菜,這十六碗做起來也是很費一番功夫,一般他們頭一天都會根據待客的桌數和主家的要求,開具一張需要準備的食材清單,然後由主家上街採購。

據趙師傅介紹,今天的酒席是按一桌450元的食材準備的,每桌要用到4斤本地散養的山羊肉,5斤當地的郟縣紅牛肉,2斤半以上的大鯉魚,還有3斤以上的柴雞,這些食材在前一天就要進行清洗、切割、調味、炸制等工作,以方便第二天做進一步的烹製。


趙師傅做了二十多年廚師,之前也是在街邊門市開飯店,後來感覺這門營生太拴人,一年到頭只能圍著飯店轉,後來就改行做這種流動宴席,雖然收入沒有之前多,卻落得個輕鬆自在。今天40桌的婚宴,他帶了三位廚師,還有幾個是主家請來幫忙的村民。

在這些摞的比人還要高的老式蒸籠裡,有扒羊肉、紅燒牛肉、小酥羊肉、方塊牛肉、清蒸雞、糖醋鯉魚、八寶米等八大碗,鍋底下的木柴火要燒上一個多小時候,在這種炎熱的天氣裡,燒鍋的差事很辛苦。

中午開席的時候,端盤子的婦女在後面排著隊,他們來自附近的村莊,算是有償勞動,主家管兩頓飯,然後半天能得到40元的報酬。盆子裡的鯉魚一桌一條,擺盤的廚師在放魚的時候,還要用手按壓一下魚的脊骨,以求形狀好看且便於澆汁。

糖醋鯉魚是老式做法,如果不是在這種老式宴席上,平常很難見到這樣一道很有年代感的菜。據趙師傅介紹,紅燒鯉魚是整個宴席的第一道菜,有“鴻運當頭”之意。

三十多度的高溫天氣,廚師和端盤的脖子裡都圍著毛巾,方便隨時擦掉額頭的汗,蒸碗需要從熱氣騰騰的蒸籠裡端出來扣在大碗裡,所以大家都戴著手套,這樣既防滑又防止被熱碗燙傷。

這是三碗剛剛扣到碗裡的紅燒牛肉,看起來非常誘人,據趙師傅介紹,這些蒸碗都是老式的做法,從他開始做廚師的時候就是這樣,幾十年口味如一,深得一輩又一輩人的喜愛。

各式各樣的肉類算是“稠”的,還有八碗湯算是“稀”的,這些湯有羊肉片湯、牛肉片湯、肚絲湯、羊雜湯、酸辣小酥湯、紅棗銀耳湯、蘋果湯等等,最後一碗是雞蛋湯,被人戲稱為“滾蛋湯”,預示著宴席即將結束,當然這都是玩笑話。

作為領頭的廚師,趙師傅總是出現在最需要經驗拿捏的烹飪環節裡,他說現在不是接宴席的旺季,一個月能接上八九家,有忙有歇也挺好,每次下來主家一般會包個幾百元的紅包作為報酬,“都是鄉里鄉親,只要大家吃的好就行,報酬是一種心意,多少都中。”趙師傅笑著說。攝影記錄|張根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