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種人擅長辦宴席收禮,而且不用隨禮:算盤打得精明


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隨禮已成為很多人的一種負擔。在皖北地區,辦宴席的名目繁多,婚喪嫁娶自不必說,小孩過生、生意開業、當兵入學、喬遷新居等都可以當作辦宴席的理由,“紅色罰款單”一發,在酒店或家中安排幾十桌,就等客人來隨禮了。

婚喪嫁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辦宴席再正常不過了,但是由於事件的特殊性,很多人一生只能辦一次。一些人為了能多次待客,就想出了“歪門邪道”,比如說開業慶祝,今天開一家公司,明天干一家餐館,後天再改頭換面,這樣就可以經常辦宴席了。

在農村,“草根影像”認識的就有這樣一種人,最擅長辦宴席收禮,從過生日、搬家到生意開業,有事連請帖都不下一個,一個電話打過去,親戚朋友都過來往禮。一般朋友200元,親戚在500元左右,關係再近一些的至少1000元以上。


在皖北農村這個收入不高的地方,經常隨禮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很多人平時省吃儉用,遇到事情也不得不“窮大方”地去隨禮。好在現在一些地方看出這是一股歪風,出臺了“紅白喜事”相關規定,但很多年已經養成的惡習,一時間想完全轉變也非易事。

更令人不爽的是,有一種人不僅擅長辦宴席收禮,而且當別人有事的時候,他還不用去隨禮。中國人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只收禮而不用隨禮的做法實在令人匪夷所思,這怎麼能夠做到呢?

原來在農村有一種叫做“分家”的傳統,孩子成家立業之後,父母要給孩子買好鍋碗瓢勺,然後大家分鍋做飯,一戶就變成了兩戶。今後在參加經濟活動比如隨禮時,就要以自已的名義單獨進行了。

相反,如果不想讓孩子單獨隨禮的話,老人就對外宣稱與孩子還沒有分家,這樣在隨禮的時候只要以老人的名義單獨上賬即可。當然很多人對這種現象也是心知肚明,你一年不分家,二年不分家,孫子都長大成年了還不分家,這算盤打得也有點太精明瞭吧!

這樣的年輕人在辦宴席的時候以自己的名義收禮,在隨禮的時候又讓父母代勞,可謂是佔盡好處而又一毛不拔。你們那兒有這樣的人嗎?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