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母城文化行舟第三季來了 說唱表演再現老重慶十七門的歷史

提到重慶的“門”,重慶人肯定會提到老重慶的“十七門”。昨(28日)晚,“國學·母城文化行舟”第三季展演活動在位於渝中區兩路口的重慶市體育館舉行,展演第一篇章《傳承》,通過說唱、音詩畫形式,表現了重慶“十七門”和重慶府的歷史。

國學母城文化行舟第三季來了 說唱表演再現老重慶十七門的歷史

音詩畫《重慶府》

“朝天門,大碼頭,迎官接聖;翠微門,掛彩緞,五色鮮明……”昨晚,伴著童聲說唱,由重慶市文學作品表演藝術學會和重慶市曲藝團原創的節目《重慶的門》通過說唱表演形式,將重慶“十七門”的歷史搬上舞臺。

國學母城文化行舟第三季來了 說唱表演再現老重慶十七門的歷史

說唱《重慶的門》

老重慶“九開八閉”十七道城門是明代戴鼎第四次築城所建,關於城門的童謠和故事經常出現在重慶人的“龍門陣”當中,這首重慶人耳熟能詳的的童謠起源於明清時期。不過,隨著舊社會戰亂及歷年城市建設,目前這些老城門所剩無幾。“十七門”究竟現在還剩哪些?這些門又是怎麼逐漸消失的?

渝中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戴鼎設九開八閉十七門,現存通遠門、東水門、太平門和人和門4座城門保存較好。目前,部分老城門和老城牆正在修繕當中。這些城門和殘存的城牆老照片,在昨晚的節目中又再一次集中重現在觀眾面前。

“《重慶的門》告訴了我們自己城市的歷史,比如,朝天門是唯一一道三個城門組成的關口,有兩個甕城。通遠門原來是重慶唯一的一道陸路城門,張獻忠曾由此攻破城門,佔領重慶。後來重慶第一條等級公路就是從這兒經兩路口、上清寺到曾家巖的中區幹線……”連續三期都來觀看“國學·母城文化行舟”的退休教師李貴良告訴記者,“國學·母城文化行舟”讓我們市民更瞭解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文化。

國學母城文化行舟第三季來了 說唱表演再現老重慶十七門的歷史

實景畫廊演繹《巴渝古風》

昨晚,重慶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總隊的志願者們也給觀眾們帶來了實景畫廊演繹《巴渝古風》,通過這些年來文物保護志願者們掃街,將他們記錄母城歷史的真實故事搬上舞臺。此外,重慶籍著名軍旅歌唱家張邁也在現場為大家帶來《祝福重慶》和《當那一天來臨》兩首歌曲。

“國學·母城文化行舟”是渝中區挖掘城區歷史、活化文物載體的一個文化創新。展演活動每月都將創作並舉辦一次,選擇的老街、老巷、老載體契合每季主題文化展演活動。記者瞭解到,首場展演《開埠》在湖廣會館舉行,第二場以重慶元素為主題的詩歌樂章展演在曾家巖書院舉行。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文 畢克勤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