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是民族英雄吗?

丹囚生


还是请大家耐心听我讲完霍去病的故事后再自行判断霍去病是不是民族英雄吧

公元前140年大汉帝国未来的一颗将星诞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父亲是平阳县小吏霍仲孺,他的名字叫做霍去病。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当时的名将卫青的二姐,也就是说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身份——私生子;所不同的是霍去病保留了父姓,与此同时这也等于向世人公开自己的私生子身份。不过霍去病并不在意,他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感觉打脸。有一次他的姨夫汉武帝和舅舅卫青视察军营,汉武帝对这个年轻的外侄很是中意,劝他多读一些古代兵书,可得到的答复却是“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被他斩杀和俘虏的敌人数目超过了己方的损失——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2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 匈奴最远的一次。

汉武帝为表彰霍去病的功绩而赠予他一处宅邸,霍去病却说出了那句千古以来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被汉武帝寄予厚望的汉军年轻将领霍去病染病身亡,年仅24岁(虚岁)。汉武帝下旨令其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原本这个问题没有想作答。因为这原本不是需要讨论的话题。但是本着对霍去病的欣赏,想看看这里面有什么奇谈怪论。结果还真的看到了很多。本人不才,陈词几句,以正视听。

谈论这个话题,争议应该不在霍去病本人身上。他的出身也好,战绩也好,这些都是盖棺定论的了,无需质疑。如果有人在这方面还提出质疑,不得不说这些人真的是无聊透顶或者别有用心了。

那么争议就在于是不是“民族英雄”了。什么是民族英雄?很多人说多民族的国家,汉人和匈奴人打算不得民族。还用郑成功举例子,认为打败类似荷兰这样的外人才算民族英雄。还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只是执行上级的命令而已。入是种种。看到这些奇谈怪论,我也是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那我们先明确一下,到底什么是民族英雄吧。根据《辞海》的解释,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那么根据这个概念,霍去病作为民族英雄显然是毫无争议的。首先他维护了大汉这个国家的领土完整,保护了国家的安全。他驱除鞑虏,维护了边疆人们的利益。他封狼居胥,维护了民族的尊严。而且他多次参加了反侵略战争,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样的人,有什么争议他不是民族英雄呢?





A0000小米先生


霍去病(前140—前117),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父亲是平阳县衙役,曾在汉武帝之姐平阳公主家当差,母亲是公主家侍女,后姨母卫子夫成为汉武帝皇后。西汉名将,著名爱国将领、军事家。

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

由于姨母卫子夫貌美且擅长歌舞,很受汉武帝喜爱,被封为皇后,所以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以校尉身份随着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

他率领800精骑,在距离大军数百里的地方,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打了场漂亮的胜仗,被封为冠军侯。

此后,匈奴主力被打到漠北,河西走廊的匈奴势力便弱了下来。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升为骠骑将军,率骑兵1万余人从陇西出发,袭击河西匈奴右贤王等诸部落,6天连续攻破5个部落,险些活捉单于之子。

胜利在望之势,浑邪、休屠二王害怕不已,日夜修筑护城,提防汉军正面进攻。霍去病却令全体将士口衔竹箭,马摘响铃,突然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向东急驰1000多里来到皋兰山(今甘肃兰州市南)下,与卢候、折兰二王进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当时汉军因长途跋涉,人马已疲备不堪,但见霍去病一声高呼,跃马向前,连连击杀敌军。汉军士气大振,奋勇斩杀卢候、折兰二王及部众近9000人,俘浑邪王之子,击败休屠王,缴获“祭天金人”。

同年夏,霍去病又与公孙敖率数万骑兵从北地郡(今甘肃永昌西)出发,进攻匈奴右贤王,想彻底歼灭匈奴剩余力量。由于公孙敖率领的军队迷失了道路,未能如期会师,霍去病随机应变,率军越过居延海(今内蒙古西北),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2000多里,从祁连山麓烁得(今甘肃张掖西北)猛攻浑邪铄、休屠二王侧翼,斩杀敌人3万余人,迫使匈奴退出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去了祁连山、焉支山,我们的家畜都没法繁衍,我们要嫁人的新妇也没办法施粉黛了。”

匈奴单于以战守不力,将浑邪、休屠二王问罪。此年秋,二王决定降汉。汉武帝害怕是诈兵之计,命霍去病率万余骑前往查看。霍去病尚在途中,休屠王就已经反悔。浑邪王情急刺杀休屠王,收编其军队。

霍去病听到消息后,毅然率军渡过黄河,令全军将匈奴团团包围。这时,浑邪王手下许多并无诚意降汉的人纷纷调转马头逃跑,场面一片混乱。霍去病当机立断,飞马跃入敌阵,抓住浑邪王,稳住了匈奴众部;再通过谈判,命浑邪王斩杀8000名作乱官兵,派人护送他赴长安;自己则率领几万匈奴兵,功成而返。

汉朝把归附的匈奴部众安置在陇西等五郡关塞附近,又沿祁连山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筑边防城寨,在原休屠王、浑邪王驻地分设武威、张掖两郡与酒泉、敦煌,总称河西四郡。这既进一步孤立了匈奴,又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19年,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与卫青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 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这样马上就形成了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

霍去病自己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2000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领部队翻越侯山,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部队进行搏战,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为国为民,将国家的安危、社稷的轻重、军人的荣辱看得比泰山还重。

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豪气满怀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就是说:“匈奴还没有消灭,考虑什么成家呢?”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两年后,霍去病猝然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

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赞美他:“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业余历史学家


霍去病算不算民族英雄,这一点有点不好判断!

因为很明确的是。

蒙古是自己人,打蒙古不算民族英雄。

满族是自己人,打女真的不是民族英雄。

可是霍去病打的是匈奴!匈奴都已经灭亡上千年了!我们凭什么考虑匈奴的感受?



有人说匈奴后来成了匈牙利人,有个匈牙利有个马扎儿族就是匈奴后人,为了国际关系,还是不要让霍去病当民族英雄了!

别逗了!

打日本鬼子的戚继光不是民族英雄,因为中日关系很重要。

打荷兰鬼子的郑成功不是民族英雄,因为中荷关系很重要。

于是,我们还又民族英雄吗?

所以,不考虑已灭亡的匈奴人感受的话,霍去病毫无疑问是民族英雄!

霍去病的河西之战,为后来开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有了丝绸之路,才有中西交流,才有西域各民族大团结。这个角度来说,霍去病也算是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

霍去病两大功劳,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促进汉民族和西域各民族和平交流。这样是人不是民族英雄,谁是?

说霍去病不是民族英雄的,你们是不是要认匈奴人当祖宗?要知道,匈奴人最瞧不起这种人,西晋匈奴人刘渊起兵建立汉赵,他姓都随了汉人,恨不得把祖籍改为汉族!


历史知事


这位英姿勃发的将军传奇辉煌的一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定格在24岁,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先不论他的功绩!单单说因为有了霍去病、卫青、赵破奴、李广......这些将星让大汉帝国成为千百年来所有后世名门、将帅、帝王瞻仰、憧憬的时代,将星云集、饮马塞外,这是个铁血的时代、张扬霸气的时代,因为有了这个时代才有了传承千百年的“汉民族”文化圈!说到霍去病,太多的古人帝王对他赞美、仰视!他几乎成了所有后世武人对“为将”的丰碑:直取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嗜北胡,追亡逐北-越过焉支山、罗布泊、巨岩泽、直击贝加尔湖---漠北一战《封狼居胥》!成为后世武将毕生的追求!借用匈奴民族的歌谣一样: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霍去病不能问他是不是民族英雄!应该说他是大汉帝国、大汉民族历史中最耀眼的“将星”!历史的长河流淌不息,消逝了千年,我们只能通过书本中找寻千年之前的英勇身影!他是丰碑一样的存在!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远征飞翔的雨


霍去病当然是民族英雄了!

汉朝时期,已经不像秦朝时期那样可以把匈奴死死地挡在长城之外。先有汉高祖白登之围,后有匈奴单于对吕后的侮辱。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换取和平,汉朝公主也不得不去和亲。这让雄才大略、文韬武略的汉武帝倍感屈辱,因此他先是启用,草根出身的卫青,对匈奴进行全面反击,重创了匈奴。


而作为卫青外甥的霍去病,在军事上的才能甚至超过其舅舅。可谓百战百胜,而且经常都是以少胜多。使得匈奴人闻风丧胆。汉武帝因此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可惜的是,天妒英才,霍去病年仅23岁就去世了。汉武帝因此极为悲痛,为其修建了豪华的坟墓,并追封为景桓侯。

因此,极大鼓舞汉朝朝野和军民士气的霍去病,为汉朝后世安宁做出卓越贡献的霍去病,怎么能不是民族英雄呢?


地震博士


霍去病当然是民族英雄。


他的发迹虽也是靠裙带关系,他是名将卫青的外甥,而卫青和卫子夫是同母异父的弟弟,因为这层关系,他18岁时得已出随卫青出征匈奴。但是他是本事有能力的人,他善骑射,勇猛果断,又极富胆识。


因此,第一次出征时,便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立下了奇功。随后,霍去病逐渐取代卫青成征战匈奴的主帅,并且屡立战功。先是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失得匈奴妇女都失去了颜色,霍去病因此名震天下。

而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剑走偏锋,直捣黄龙,直击匈奴中心,大破敌人,上演封狼居胥之历史创举,最后凯旋而归。


当然,霍去病也有弱点,他对士兵过于严厉,同时,他为人也不大气,因恼怒李广的儿子李敢为父报仇而"冒犯"卫青,在一次狩猎杀了李敢,成为污垢。



只是天忌英才,元狩六年,23岁的霍去病因病去世。汉武帝为了缅怀这位民族英雄,把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样子,并追谥他为景桓侯。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我认为将霍去病视为民族英雄是毋庸置疑的。这么说可能有不少人会持不同看法,前段时间有关初中教材删除汉王朝对匈奴作战内容引发了很大争议,很多人认为汉匈之间并不属于两个民族间的争斗,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因此,驱逐匈奴的如卫青、霍去病等人不应当在民族英雄之列。

这其实是典型的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我们现在是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民族的主体外,还有广大的少数民族同胞,要是太过强调汉民族对周边民族间的战争与征服,多少有些伤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所以就淡而化之,这也是初中历史教材改动的现实原因。

但抛开这些功利的因素,单纯地去评述历史,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史记》中记载,匈奴本是夏桀之后,有人就拿着这个作为汉匈本一家的证据,我们姑且不论这一说法的真伪,就算如此,就将匈奴归为华夏之后未免太过武断了。或许匈奴王族真的有夏人的血统,但在西迁、北迁的过程中已经融合了其他民族,同时匈奴本身却是一个复杂的民族集团,换句话说,匈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种族群体,是依靠武力征服和结盟,整合北方游牧部落而形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其内部也是各部落庞杂。而且,从现今发掘的匈奴贵族墓葬来看,匈奴人的相貌也与中原人差异很大。因此,说汉匈同源是站不住脚的。



而匈奴与中原人的争斗也由来已久,在战国时,匈奴就常入寇地处北方的赵国、燕国,两国不得不筑边墙以御;秦并六国后,修长城、取河套,蒙恬长期驻守北疆,都是为了防卫匈奴南侵;到了汉代,高祖刘邦白登败得很狼狈,从此开始了和亲的道路,而即使如此,匈奴也常常劫掠北方边境,北地百姓深受其害。



而终于,在汉武帝时代,这样屈辱的状况得到改变。经过数代的积累,汉王朝转变策略,发起了反击匈奴的战争,而霍去病绝对是汉庭对匈战争中最耀眼的存在。十七岁,率八百余骑第一次与匈奴作战,便敢深入敌境,杀敌两千余,以军功受封冠军侯;十九岁,两次河西之战,大获全胜,歼敌四万余,使匈奴人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二十二岁,漠北之役,与卫青分兵而进,击溃匈奴主力,封狼居胥,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对于历史,我们经常这样讲,要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时期去看待,那么在那个时代,霍去病驱逐了一直压迫汉王朝数十年的异族,使边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于国于民都居功至伟,至少在当时汉王朝国民的心中,他绝对是民族英雄;就算我们站在今天的视角,说得更广泛一点,他率军与匈奴作战是在保护中华文明的传承,若是匈奴真的南下入主中原,华夏文明谈不上中断,但至少发展进程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这个层面上说,民族英雄的称谓也是不过分的。

还有,也许大多数人认为霍去病与匈奴征战,是不死不休的态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华夏民族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基本不会无缘无故去侵略他国,当时汉庭其实只是对匈奴的好战分子予以打击,只要是真心言和的匈奴部落汉王朝一直予以优待,甚至有些降汉的匈奴人在西汉朝廷深居高位的,而像后来亲汉的呼韩邪单于、依附东汉的南匈奴都过得不错。因此,霍去病对匈奴的作战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增进了中原与匈奴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的。


笑谈文史


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这不是说历史造假。而是随着时代社会变迁,很多人物被赋予某种需要。

你要是说他是民族英雄,就认为是民族英雄好了。至于他本身是不是民族英雄不好说。

并非黑古人。

古代是家天下,臣民都是皇帝的私有物。

汉武帝攻打匈奴,用的是什么当理由的?可不是为了汉族人的尊严云云。

而是引用齐襄公九世复仇理论,当年刘邦受匈奴人欺负,现在要报仇。所以攻打匈奴是皇帝报仇的家事,一方面也是开疆拓土。

即使是开疆拓土也是扩大自己家业,家天下的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皇帝是天,臣民都是奴,没听说主子会为了奴才的尊严去耗费家资的。

所以霍去病攻打匈奴其实就是奴才给主子报仇的。

现在需要民族英雄,所以霍去病等被塑造成民族英雄,至于是不是,不好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需要他是就行了


故园拾梦


现在很多所谓的历史专家,为了达到标新立异或者不可告人的目的,经常对已经是常识性问题进行翻案,比如说企图把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历史删除。

姑且不论这些人有什么目的,单从辩证历史观来分析,我们也不能用今人甚至后人的眼光来看待过去的历史。比如有人认为宋时的金朝,现在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妥,应该改成”国家英雄“。如此说法,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西汉年间,匈奴成为华夏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大敌,举国抗匈既是当时的国策,也是全民族的使命担当。卫青、霍去病作为其中的姣姣者,在汉武帝的充分信任和重用下,发挥了自身杰出

的才能,为汉朝打败匈奴,让汉民族屹立于东北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我们决不能否定这些英雄,否则就是否定抗日战争史。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是背叛”。不管历史过去多少年,哪怕几百年后日本也是我们版图的一部分,我们都不能忘了那段悲壮的抗日历史,更不能抹刹了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