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中嶽不羣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上個月小A發了短評三國風雲人物系列的第十五篇《“司徒”王允》,文中我說王允很像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嶽不群。於是有網友給我留言反駁我的觀點,認為王允匡扶漢室處處表現的正氣凜然絕對是君子中的君子,而嶽不群則是個十足的偽君子,兩人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嶽不群

其實小A文中的意思並不是要批駁王允,更何況他還是小A的本家。我只是想要闡述我個人的一個觀點,當年第一次看小說《笑傲江湖》的時候就有種感覺,金庸先生在塑造嶽不群這一形象的時候一定是借鑑了《三國演義》中王允的形象的。就這一觀點今日發一短文簡單論述一下小說中王允與嶽不群的相似之處。當然前提是要拋開歷史,今天只談文學創作。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王允

就王允和嶽不群來說,小A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九點相似。

第一點,兩個人都自幼立有大志。作為世家子弟的王允有志於功業也是理所當然,並且《後漢書王允傳》明確記載“允少好大節,有志於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而對於嶽不群,少年時就被其師傅教導著要去光大華山派,後來接任掌門更是將這件事作為一生的目標。而實際上嶽不群所做的每一件事也都是圍繞著這樣一個目標去努力的,包括自宮練劍。有一些電視劇還將少年嶽不群“尊師教立大志”的情節具體的表現出來。

第二點,兩個人都以君子著稱於世。王允生性耿直,剛正不阿,自少年岀仕直到隱姓埋名之間,所作所為一直都正氣凜然。他當街捕殺縣中巨患小黃門趙津的行為為世人稱道。而嶽不群“君子劍”的綽號正是世人對他的褒譽。小說中他第一次出場是在木高峰威逼林平之的那一段,書中這樣寫到“牆角後一人縱聲大笑,一個青衫書生踱了出來,輕袍緩帶,右手搖著摺扇,神情瀟灑”儼然一位偏偏君子的形象,而他當時挫敗木高峰救下林平之的義舉更是讓人拍手稱快。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君子劍

第三點,兩個人都位高權重,卻又都有一個壓在自己頭上的強大對手。王允官至司徒位列三公,但是他擔任司徒的時候三公的風光已經不在了,實際掌權的是軍閥出身的太師董卓。而嶽不群做為一派掌門,不但受到五嶽盟主左冷禪的轄制,還時時刻刻有被吞併的危機。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董卓

第四點,兩人都城府極深,忍常人所不能忍。王允本來是個剛直的性格,可是為了除掉董卓保全性命,他聽命依附董卓,為其處理政務,以博得董卓的信任,等待機會。而嶽不群明知道華山派的一次次劫難都是左冷禪為了五嶽並派而設下的局,但是他在沒有必勝把我之前處處忍讓,為了保存實力不惜扔下華山百年基業帶領全派流落江湖,以尋找翻盤的方法。兩人的這種隱忍應該是有目共睹的了。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左冷禪

第五點,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犧牲自己的女兒。王允用自己的義女貂蟬為餌,誘使呂布董卓反目,進而得到了呂布這把無敵長劍,最後幹掉董卓。嶽不群有意無意創造條件讓自己的女兒嶽靈珊和林平之接觸,以套取《辟邪劍法》的下落,最後得償所願練成劍法打敗左冷禪。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貂蟬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第六點,兩人的對手都有君臨天下登基稱帝的野心。董卓自不必說,王允等人假意擁護董卓代漢受禪的情節為世人所熟知。而左冷禪之心亦是路人皆知,小說中嵩山上五嶽並派大會的地點,被左冷禪選在封禪臺上,正是向世人宣示自己的野心。而這也就引出了第七點。

第七點,兩人打敗對手的地點一個在受禪臺上,一個封禪臺上,都與稱帝有關。王允等人假意擁護董卓接受漢禪,自然要築起一座受禪臺,董卓也是聽了李肅說“王司徒已命人築受禪臺,只等主公到來”的話以後,這才欣欣前往,最後被王允手下的呂布,這隻無敵長劍刺死在受禪臺上,王允由此權傾朝野。而嶽不群則在左冷禪自己選的封禪臺上,使出天下無敵的真《辟邪劍法》,用繡花針刺瞎了左冷禪的雙眼,嶽不群也由此稱霸武林。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辟邪劍法本是葵花寶典的一部分

第八點,兩人在幹掉人生中最大的勁敵之後,都章法大亂,不知所為。王允在幹掉董卓以後,不但在對待董卓舊部以及西涼軍的問題上一再犯錯,還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的時候犯了錯誤,最終導致失敗被殺。而嶽不群更是在用了不太光彩的手段擊敗左冷禪後為世人唾棄,加上自宮練劍的事實傳揚江湖,最終導致的心性大變,在處理五嶽派派中事物以及江湖事物的時候一再犯錯,終於被殺身死。

第九點,兩人都死於二三流人物之手。王允最後被李傕和郭汜等人殺死,兩人都只是為董卓賣命的僱傭兵,即便是在歷史上的西涼軍中,掌握實權的,董卓以下是五個中郎將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而李傕和郭汜等人都只是牛輔手下的校尉,最後卻攻破長安殺死王允。而嶽不群最後是被恆山派儀琳所殺,雖然儀琳在書中戲份很足,後來也有恆山派掌門之份,但是論武功論威望恐怕連三流都未必算得上了,能夠殺死嶽不群只能用一句老話感慨一下了“善惡到頭終有報,冥冥中自有主宰!”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儀琳

總結,王允與嶽不群在各自小說中的藝術形象塑造上共有綜上九點的相似之處,正是小A揣測金庸先生借鑑了《三國演義》來創作《笑傲江湖》的個人觀點來源。不管金庸先生借沒借鑑王允的形象,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功的塑造了嶽不群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描繪了這一類人的身不由己以及心路演變過程,比王允更加的豐滿,更加的明朗,更加的深入人心。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金庸先生

世界上總有一些人被逼迫著去做一些本不願去做的事情,你不殺他,他就要殺你,你不搞陰謀詭計,他還要搞你,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或許就是范曄在《後漢書王允傳》的後面所告誡世人的話“士雖以正立,亦以謀濟”的完美詮釋吧!

然而正如我在《司徒王允》篇中所感慨的那樣,謀濟義成之後,“正”的含義又會是什麼呢?

嗚呼!罷了!還是隨著令狐大俠和任盈盈小姐,去那山川秀林之間“傳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遠山高”吧!只是咱們站在旁邊,恐怕是有電燈泡的嫌疑嘍!哈哈!

小A斯蒂芬寫於2017年10月12日。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的人物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王允的相似性

笑傲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