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爲什麼要把劉備在討伐董卓時的官職寫小了?

眾所周知,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故事主題是“尊劉”,小說裡的蜀漢人物自然要比真實的歷史有所高抬,包括官職、影響、能力等等。但有意思的是,在《三國演義》的重頭戲“十八家諸侯伐董卓”的故事裡,羅貫中卻把劉備的官職給寫小了。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把劉備在討伐董卓時的官職寫小了?

根據史書記載,在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初平元年(190年)到初平二年(191年),劉備的官職由平原縣令升為平原國相。由於東漢末年的郡國在實際上已經沒有區別,劉備的平原相實際上等同於太守,與渤海太守袁紹、濟北相鮑信等軍閥的官位差不多。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把劉備在討伐董卓時的官職寫小了?

但在《三國演義》中,參加聯軍的劉備卻只是平原縣令,以至於要侍立於公孫瓚背後,關羽、張飛更只是弓手。正因為官位低,劉備三兄弟在斬華雄時才引起了袁術的不滿。既然歷史上劉備此時的官位與袁紹相等,那麼羅貫中為什麼要把劉備的官位寫小了呢?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把劉備在討伐董卓時的官職寫小了?

首先,歷史上的劉備雖然也起兵響應聯軍,但因為關東聯軍駐紮在各地“置酒高歌”,所以劉備並沒有真的和董卓開戰。由於《三國演義》中有關劉備與董卓交戰的描寫都是虛構的,羅貫中要把劉備的官職寫小,這樣才不至於與歷史產生太大的衝突。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把劉備在討伐董卓時的官職寫小了?

其次,雖然《三國演義》主要描寫宏大的歷史背景,但面對的讀者群體基本是百姓。而百姓喜歡蜀漢人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從底層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巔峰的經歷,所以羅貫中在這裡把劉備的官職寫小一些也容易引起百姓的共鳴。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把劉備在討伐董卓時的官職寫小了?

最後,“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的經典故事,文學底深厚的羅貫中通過幾百個字便將關羽的神勇、曹操的胸襟、袁紹的優柔、袁術的淺薄刻畫得栩栩如生。學界認為羅貫中之所以要花費筆墨來描寫“溫酒斬華雄”,是藉此暗示小說之後的情節發展與人物命運。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把劉備在討伐董卓時的官職寫小了?

但在“溫酒斬華雄”時,諸侯聯軍衝突的爆發點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的官職較低,引起了袁術的不快。如果羅貫中按照史書記載將劉備的官職設定為平原相,那麼劉備與袁術之間就不會發生衝突,這不符合羅貫中的創作意圖,所以才把劉備的官職寫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