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面的這幾個人和真實的歷史反差太大了?

曹仁

在演義裡,曹仁簡直是個二五眼。列八門金鎖陣攻劉備,卻被徐庶識破,大敗而回;率軍進入新野,卻被諸葛亮火攻,再次大敗而回;赤壁之後守南郡,與周瑜對峙,卻是靠了曹操的遺計,才擊退吳軍;關羽攻樊城水淹七軍,指揮士兵放箭射中關羽右臂,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奸詐狡猾的曹仁。

《三國演義》裡面的這幾個人和真實的歷史反差太大了?

但歷史上的曹仁很正,簡直是曹魏陣營的典範。曹丕曾經寫信教導曹彰,為將者,應以曹仁為榜樣。他也是曹魏少有的能夠獨自領軍的將領。攻徐州,曹仁領軍攻伐其他各縣;戰官渡,曹仁領軍收復叛縣擊敗劉備。這個時候,他是偏師。赤壁戰後,屯守江陵據周瑜;關羽攻樊,據守死扛不屈服。這個時候,他又是底線。

抗擊周瑜時,曾經於萬軍之中救出部將牛金。這般勇武豪情,三國時代少之又少。

總之,曹仁是很牛的,三國演義實在冤枉了他很多年。

張頜

演義第一百零一回,諸葛亮退兵,張頜請求率兵追擊,司馬懿不允:公性急躁,不可去。

張頜答:不嘛不嘛我要去嘛我就要去嘛……

《三國演義》裡面的這幾個人和真實的歷史反差太大了?

由此也給了我們一個好勇鬥狠,智商不足的張頜。

但事實上,張頜稱得上是一名智將,用兵巧變,善處營陳,頗有頭腦。追擊諸葛亮,也並非張頜主動請命,反而是司馬懿的要求。張頜曾對此提出疑義,但宣王不聽。於是他不得已領命追之,至木門谷,被蜀軍流矢射中,命喪疆場。

荀攸

演義裡對荀攸幾乎沒怎麼提。

但事實上,荀攸才是曹魏陣營的謀主,而郭嘉程昱的作用被演義誇大了。徵張繡時荀攸建議緩軍以待之,曹操不聽,結果大敗而回;徵呂布時三戰未拔準備撤,荀攸與郭嘉共同進諫,陳述形勢,打氣鼓勁,最終攻破下邳,生擒呂布。種種事例後面還有很多,不細說了。

《三國演義》裡面的這幾個人和真實的歷史反差太大了?

曹操對荀攸評價是,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這個評價是很高的。

諸葛亮

演義裡的諸葛亮實在太妖。他能料定三日之內必有大霧,而行草船借箭之事;也能算準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東風,而行借東風之事;居然還三氣周瑜,活活把個倜儻才子東吳大將氣死。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會列陣,能卜卦,甚至還懂妖術,真真是“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但事實上諸葛亮只是普通人,他是外交家,戰略家,政治家,也許還可以加上個發明家,但怎麼也不該是位妖道士。他沒有真正參與到赤壁之戰的戰事指揮中樞,也沒有計定火攻;他曾五次北伐,而非演義記載的六出祁山;他也沒在臨死前遺計殺魏延。

《三國演義》裡面的這幾個人和真實的歷史反差太大了?

只有一點三國演義非常靠譜: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了蜀漢之魂,是蜀漢能夠長治久安幾十年的基石。

是的,我是諸葛粉,咋地吧。

劉備

演義裡的劉備,愛哭,磨磨唧唧,看完三國演義我就沒明白這麼個慫包軟蛋是怎麼能當皇帝的。

《三國演義》裡面的這幾個人和真實的歷史反差太大了?

真實的劉備其實是位性情中人,他很早就展現出了自己身上耀眼發光的王者之氣,領袖之氣,否則也不會籠絡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簡雍等一大批忠義之士。他哭的也很少,反而是那位奸雄曹操哭的比較多。

姜維

演義裡的姜維是個心懷天下奮發圖強的中二好青年。

但真實的姜維,好功名,陰養死士。

諸葛亮通過數次北伐穩固了自己在蜀國的統治地位,姜維掌權後,也這麼幹。

但他終究也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照貓畫虎,姜維遠比不上丞相的手段高明。

周瑜

演義裡的周瑜,心胸狹窄,肚量不足,初見諸葛亮,就想害死他。設計十天造箭十萬支,結果孔明三天就拿來了;借東風之後周瑜又起殺心,領兵奔赴七星壇卻發現諸葛亮早跑了。就連死因都被一黑到底,風流倜儻素有賢名的東吳大都督,居然被諸葛亮氣了三次,便活活氣死了!

而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膽略過人。二十歲跟隨孫策,攻略江東,戰功赫赫。孫策死後握重兵輔佐孫權,東吳諸將,無人敢動。赤壁之戰主持對曹作戰,一戰成名;擊敗曹操後領兵攻南郡,威名遠播。三十六歲那年,周瑜死於巴丘,據說,是病死的哦!

魯肅

演義裡的魯肅,慫包軟蛋,忠厚老實,被孔明接連忽悠,暈頭轉向。

真實的魯肅,則有一股豪俠氣。好讀書,喜騎射,仗義疏財,性格豪爽。早年,周瑜無糧,魯肅大手一揮送出一大筆,從此兩人結為朋友。

他也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之一。曹操大兵壓境之際,他與周瑜共同主張對曹作戰,謀略深遠;赤壁戰後,他又單刀赴會與關羽談判,膽識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