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爲什麼要設定華容放曹的情節?

華容道故事源自三國演義,三國志中曹操說他赤壁之戰“燒船自退”,應不至於那麼狼狽,還三笑引出三路伏兵!但從小說塑造人物形象和故事前後呼應來說,華容捉放曹是非常成功的。

初讀《三國演義》,看到許田圍獵和華容道,總覺得可惜:關羽一刀下去後面不就沒啥事了。還幻想要是我是孔明,第三道埋伏一定讓子龍或張飛去,至少不會顆粒無收。後來明白是小說編出來的,還是念念不忘。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設定華容放曹的情節?但書中這樣安排,有他的巧妙用意,就書論書,《三國演義》褒揚忠義,尊劉貶曹,而最大的義氣在劉關張之間,特別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把對故主的忠,結拜兄弟之間的義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曹操對關羽也有義,不管曹操如何奸雄,他對關羽的惜才憐才眷戀之情都躍然紙上,賜袍封侯贈赤免馬,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灞橋送別情依依等等,都讓人唏噓不已。(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設定華容放曹的情節?這樣的恩義,絕不是一句不懷好意或沽名市恩的話就可以抹殺的,常人受恩尚且圖報,何況是名震華夏的武聖!不報不夠完美,所以必須有報答之舉,華容道是最適合之地,當是時,曹操全軍覆沒,兵敗幾死,是他一輩子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此時放曹,可以最大限度報答恩義,關羽忠義形象塑造得更加高大。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設定華容放曹的情節?再則,從當時形勢看,曹操殺不得,更加不能由己方大將殺(劉方),曹操一死,不顧一切的傾國復仇之兵,就不是弱小劉備集團能接得住的。萬一曹操死後北方大亂,以劉備方的實力,也無法前去摘桃子,只會便宜其他軍閥和朝中大佬,損人而不利己。華容放曹是明智的,而這一放由關羽去做最合適。(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