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醫生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還成了兒童救助慈善基金

這位醫生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還成了兒童救助慈善基金

為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推動湧現更多先進醫務人員典型,7月5日,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健委聯合主辦的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現場交流活動在河南鄭州舉行,“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4月、5月、6月月度人物榜單發佈。9958愛心專家、華山醫院普外科副主任王正昕教授榮獲“中國好醫生”月度人物稱號,國家衛健委領導為上榜人物頒發紀念證書和獎盃。表彰現場,通過事蹟短片及現場訪談,王正昕教授受邀與來自全國的同道分享肝移植團隊行醫及從事公益事業的心路歷程,獲全場多次掌聲。

這位醫生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還成了兒童救助慈善基金

這位醫生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還成了兒童救助慈善基金

9958愛心專家王正昕教授是華山醫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在國內肝移植手術工作方面享有盛譽,有超過1200餘例次肝移植手術的豐富經驗,手術成功率和療效等指標居國內前列。

2014年加盟華山醫院普外科後,在主任欽倫秀教授支持及肝膽外科、麻醉、超聲、輸血、放射、感染、護理等多學科組成的肝移植協作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相繼成功開展了華山醫院首例成人親體肝移植、肝腎聯合移植、肝肺綜合徵肝移植、半轉位肝移植、兒童肝移植等一系列高難度和創新性手術。3年多的時間裡完成肝移植400多例,圍手術期生存率在90%以上,肝移植數量和質量均列全國前茅。2016年全國肝移植註冊登記系統統計排名全國第六位、上海市第二位。

兒童肝移植、特別是嬰幼兒親體肝移植,是肝移植領域的“皇冠明珠”,代表了肝移植的最高水平。在開展兒童肝移植的過程中,王正昕教授發現很多患兒家庭貧困,無力負擔昂貴的救治費用。為此,王正昕教授萌發了發動親朋好友及社會力量募集資金進行救治的想法。他利用自己所剩無幾的業餘時間,聯繫了相關基金:華山醫院紅十字救助基金、肝膽相照-兒童肝移植慈慧基金,同時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緊密合作。

這位醫生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還成了兒童救助慈善基金

這位醫生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還成了兒童救助慈善基金

2015年6月,9958“王正昕兒童肝移植慈善基金” 正式啟動,成為國內首個以專家個人命名的醫療慈善基金,多方合力,有效覆蓋許多患兒的治療費用,解貧困患兒家庭燃眉之急。王教授常說,挽救一名患兒,就是挽救一個家庭。至今,王教授已參與募集慈善費用700萬元,用於兒童肝移植患者,幫助患兒近100名。由於在社會慈善公益和志願者活動等方面的突出工作,王正昕教授被上海市精神文明辦評為2014-2015年度上海市優秀志願者,獲2016年“中國公益人物”百人榜和2017年“白求恩式好醫生”提名獎。

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評選面向全國衛生計生系統,頒獎活動分大醫精誠、仁心仁術、天使關愛、大愛無疆、家國情懷5個篇章,通過事蹟短片、文藝節目和現場訪談、網上交流等方式,介紹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蹟,展現醫者職業精神。在接受現場訪談時,王教授說,在肝移植及慈善公益的路上,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正是病人的信任,好心人的支持讓他和他的團隊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

這位醫生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還成了兒童救助慈善基金

這位醫生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還成了兒童救助慈善基金

這位醫生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還成了兒童救助慈善基金

《王正昕兒童肝移植慈善基金》隸屬於中華兒慈會9958救助中心的合作項目。成立於2015年4月9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國紅十字會華山醫院外科副主任、肝移植中心主任王正昕醫生髮起建立。基金主要幫助0-16歲兒童,因貧困而無法治療的膽道閉鎖、膽汁淤積症、肝衰竭、肝痘狀核變性等引起的肝衰竭,進行肝移植手術治療和資助。

【王正昕兒童肝移植慈善基金】是國內第一個以醫療專家命名的慈善基金,王正昕教授具有近1000例次成人肝移植、親體肝移植、劈離式肝移植和兒童肝移植的豐富肝移植臨床經驗,帶領了一支年富力強、作風過硬的華山肝移植團隊。【王正昕兒童肝移植慈善基金】在患兒年齡從5個月歲至16歲,地區覆蓋11個省。小黃人生命救助工程還在繼續,讓更多的貧困肝移植兒童獲得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