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有人說你行,才真的行|圈外孫圈圈


為了重新打原創標(公眾號遷移後原創標失效了),每週會不定期給大家分享精選的舊文,當然,為避免重複閱讀,都會邀請圈外學員中的“好聲音”為文章配音。


今天我們選的這篇文章,邀請圈外實習生思漪菇涼配音,戳下方即可聽到音頻哦~Enjoy


职场上,有人说你行,才真的行|圈外孙圈圈

圈外早期曾經做過一個關於上下級關係的調研,數據顯示:70%的職場人都對自己的老闆感到不滿。但是,超過90%的人都認為自己在領導力方面很有潛力。

所以看起來,上下級關係是個永恆的難題。

企業每年投入的培訓費中,大部分都用在了“領導力”方面。這無可厚非,主將無能、累死三軍,帶團隊的管理者當然是最重要、最需要成長的人。但是,我們如此重視對下團隊管理,卻從來不提,如何對上管理。

其實關係總是相互的,如果只是單方面教老闆如何管理團隊,卻不教團隊如何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最後雙方還是無法擰成一股繩。這就好像是兩性關係,單方面付出的婚姻,往往很難長久。

如果拋開企業,對個人來說,對上管理就更重要了。我以前老闆曾經跟我說過

“在職場要成功,你得有三點:第一,你行;第二,有人說你行;第三,說你行的那個人自己也要行。”

所以,先做好對上管理,才有可能談個人發展。

那麼,如何做好對上管理呢?第一,有正確的認知;第二,知道如何溝通;第三,適時展示自己。

一、正確認識上下級關係

提到對上管理,很多人會跟職場厚黑學聯繫起來。但我覺得,上下級相處,跟朋友相處、兩性相處,本質是一樣的。我曾經說:婚姻就是兩個人尊重彼此的差異,妥協一些部分,向對方靠近。

而上下級相處也一樣。有幸找到一個跟自己非常合拍的老闆,不比找到靈魂伴侶更加容易。

而且,你跟老闆之間的差異,往往比跟另一半的差異更大。

在我看來,至少有三個差異:高度差異、責任差異、個性差異。這三個差異,是你在跟老闆相處的時候,需要時刻謹記的。

1、高度差異

剛做諮詢的時候,我經常吐槽客戶:這公司的老闆是怎麼想的?一點都不體察民情,員工流失率這麼高,士氣這麼差,怎麼還不重視?

後來自己接觸的企業高管多了,諮詢經驗多了,自己也做了管理,才得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問題:原來我看到的只是某個角度(比如員工士氣),而對方看到的是全局(行業、市場、定位等等),但我當時卻不自知。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3個技巧:更有高度的人,都如何思考》,裡面就一個問題,分析了不同高度看問題的方式。所以有時候,認知層次差異,會造成上下溝通問題。

2、責任差異

在過去的管理生涯中,我曾不止一次親自勸退過自己招來的人。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這是不近人情的體現:為什麼不多給一點時間來成長呢?

但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如果任由能力差的人留在團隊中,他們會拖垮整個團隊。面臨與其他團隊的競爭壓力、與外部市場的競爭壓力,管理者不得不去做一些痛苦的決定。

責任不同,壓力不同,所以做出的決策也不同。

在群裡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有學員問:我給領導提了建議,明明是更好的,但他不採納,該怎麼辦?我的建議很簡單:誰承擔後果,誰最後拍板。

所以,你儘管提建議,但最後把決定權交給你老闆,決定之後,你就拋開對錯,去執行。如果你實在覺得自己正確、老闆傻X,那可以走人。

3、個性差異

初入職場的時候,我遇到過一個細心到變態的老闆,PPT裡面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推敲。

但我是一個大條到去機場忘帶身份證、坐出租車行李忘後備箱、發郵件會忘了加附件的人。

可我沒有更好的選擇,沒法離開這個公司,那就只能死磕自己、任何事情看三遍,最後才能讓老闆滿意。

她並不是一個壞的老闆,自身能力強、對團隊也不錯,但我倆之間的性格差異,必須有人來彌補。

因為性格這個東西,一旦成年就很難改變,如果你跟老闆差異很大,除非ta特別成熟能夠包容你、你也特別重要讓ta願意包容你,否則你一定會難受。

所以,接受雙方的這三點差異,才有可能處理好你跟老闆的關係。

二、沒什麼是溝通不能解決的

這世上大多數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溝通問題

而且溝通之所以失敗,又在於無法控制情緒。《高難度談話》中提到:在溝通中,真正扮演角色的是情緒,而非事實。

比如,你認為能力不如你的人升職了,你卻沒有。這時候,你的情緒是氣憤的,你會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你會覺得:老闆偏心、沒有領導力、是個混蛋。

之所以產生這些情緒,是因為,我們在跟他人的溝通中,總會以自身的需要出發,來對他人進行道德審判。比如,我是細心的人,就會覺得別人是粗心大意;如果我是粗心的人,就會覺得對方是關注細枝末節、不夠大氣。

這種道德審判毫無用處,因為在你跟老闆溝通的時候,他會感受到你的審判情緒,進而會提出很多理由來解釋。最後你可能被說服了,也可能更加氣憤。

但是,問題並沒有被解決,你的訴求沒有得到滿足。

實際上,沒有升職有很多可能性,除了老闆偏心之外,還有:ta不知道你有這個願望、想要平衡公司其他人、ta覺得你能力還不足,等等。

所以,你跟老闆溝通的目的應該是: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沒被升職,表達自己想要升職的願望,商定一個雙方的行動方案,從老闆那裡要一個承諾,比如下次升職,或者更好的情況是,這次先做額外的加薪,等等。

記住:在職場溝通中,對錯不重要,達成目標才重要。

群裡有位學員問我:我老闆控制慾很強,經常越級給我的下屬佈置工作,怎麼辦?

我的建議也是一樣:溝通。千萬不要默默採取一些小動作來反抗,比如:故意瞞著他一些事情,或者消極怠工。對於老闆來說,這樣做只會讓他覺得,需要再加強控制,才能讓你服從。

所以記住:

任何上下級問題,都是溝通可以解決的。在溝通中,別做道德審判,先去分析原因,然後在溝通的時候牢記目標。

至於說,如果溝通都不能解決呢?那走人唄。

三、適時展示自己,不要等老闆來發

很多低調做事的人都會有一種想法,就是:我很能幹,我把事情都搞定了,老闆就一定會發現,然後給我升職加薪。

實際上呢?

我們先來做個算術題:一個老闆,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業務管理、團隊管理、對上管理、對外管理(對外包括其它部門、客戶、投資人等等)。

一般來說,分在具體業務上面的時間最多,畢竟這是ta的主要工作,佔50%。然後剩下的50%分在團隊管理、對上和對外管理,假設各花1/3,那麼最終有17%的精力在團隊管理上,一般來說,管理者平均管理6個人,那麼最後分到你身上,不到3%的時間精力

你覺得,在這不到3%的時間裡,ta會知道你做的每一個貢獻嗎?

我見過很多職場新人,能力不錯,但最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變得怨天尤人、消極怠工,或者默默走人,失去了很好的機會。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我也曾經歷過這個階段。在之前諮詢公司的時候,我做過一個類似360度評估的測評,也就是,我上級、下級、平級都分別給我一些反饋。

拿到報告結果之後,我發現:團隊成員跟老闆對我的評價,在某個維度上面差異特別大。

團隊成員都認為,我是一個很善於授權、輔導和激勵他們的人。但我的老闆們都認為,我是一個親力親為、個人能力超強、需要更多授權的人。

我仔細去反思了這種差異,才意識到:我跟自己團隊的合作,從老闆的角度是看不到的。

所以他們的評價只能來自於刻板印象帶來的推測,比如:一個個人能力很強的人,通常都是不善於授權的,都是個人英雄主義的。

而我隨後在溝通中發現,這個刻板印象,就是老闆沒有給我升職的原因。

所以後來,我做了改進:一方面,找機會跟老闆分享了我的團隊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我根據自己管團隊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可以建立一套幫助公司新人更快成長的體系。如此一來,老闆便能看到我的管理能力。

所以,與其指望老闆在3%的時間裡發現你的亮點,不如多展示自己吧。至於如何去展示,給點我自己的經驗:

1、通過客戶

如果你的工作是對外的,而且客戶對你非常滿意,那麼就通過他們的口說出來吧,這會更加可信。既然我們都知道,好產品需要推廣、讓用戶口碑傳播,那麼人也是一樣,你自己優秀,也

應該借客戶的口說出來才好

2、通過建議

你應該去了解,你老闆正在煩惱的是什麼、ta因為什麼而徹夜難眠、你可以如何幫到他。

3、通過外在形象

這是我們最常忽略的一點。實際上,你的形象決定了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而且第一印象又決定了別人是否信任你。

當然,這裡的形象,不是說漂亮、帥氣,而是說“適合”。比如,你是一位諮詢顧問,那就穿得莊重成熟一些,儘管並不漂亮,但會讓人信任。思考一下,你的職位需要展示什麼樣的形象。

所以,別等著別人用3%的時間來發現你,去主動展示自己吧。

講了半天對上管理,都是在說:作為員工,應該如何站在老闆角度思考。你們可能會覺得:我是老闆,所以是幫老闆說話。

相反,我認為老闆自身的修煉更重要,因為很少有員工能夠做到上面那些,所以你不得不經常把想法跟員工解釋、想辦法創造機會跟他們主動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發現那些低調做事的人才。

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你自己承擔的理應比員工更多。更何況如今,個體在崛起,環境在變化,人才的話語權越來越大,靠職位權力(Position Power)來迫使員工聽話,將越來越行不通。

總之,職場相處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不管作為老闆還是員工,拿出你對另一半的心來跟對方相處就好了。

职场上,有人说你行,才真的行|圈外孙圈圈

前段時間個人微信號加滿了,運營小哥哥建議我重新申請一個新的微信號,想要加我好友的小夥伴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合作或者想圍觀的朋友都可以來哦。加我個人微信號請備註職業+城市。

如果二維碼失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