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檢:你是不是職場中濫竽充數的那個人?

自檢:你是不是職場中濫竽充數的那個人?

1

《三體》提過一個黑暗叢林法則:宇宙星體隱匿在無邊黑暗中保平安,如果某個星體被照亮,暴露了自己座標,就會被無數狙擊手瞬間擊斃。

很多職場老司機也奉行這種生存法則:

決不當出頭鳥,隨大溜最保險——他們隱匿在人群的黑色大背景裡,敷衍著工作,混著工資,絕不見光……

小算盤敲得叭叭響,好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這真是利己嗎?真是精明嗎?

自檢:你是不是職場中濫竽充數的那個人?

2

我想起海麗姐講過的她早年的經歷。

那時,她剛畢來分配,趕上公司改制,上線了一個新項目。單位的“老人”誰都不想沾手。

畢竟新項目前景不明,堪稱三無:沒資源、沒人手、沒油水。啟動前期又是最苦最累的,搞不好還得擔責任。大家推來推去,就推到她頭上。

和她親厚的大姐勸她:“趕緊去找領導,就說你一剛畢業的女娃,哪做得了這種大項目?抓緊把鍋甩出去。”

可她接手了這個燙山芋,因為覺得“挺鍛鍊人”

前期吃了N多苦,沒人調配,全靠自己:理貨、會計、銷售、策劃、甚至送貨……一個人當一個公司用。

但正是這種親力親為,也讓她迅速成長,半年後,她打開了局面,銷售業績嶄露頭角,進入到集團視線,一年後,被調任至集團總部,為自己博得了一個更大的平臺。

當她帶著幾十人的團隊,獨立操盤一個大項目時,當初和她一批分配的同事,還在每天給領導刷杯子倒垃圾。

自檢:你是不是職場中濫竽充數的那個人?

3

豆瓣上有一個話題:畢業後,我們的距離是如何拉開的?

有些人,如同開掛,全程保持著高速成長狀態;可也有一些人,就像瘸驢拉磨,好像腳步也沒停,卻一直在原地轉圈。

去掉家世/背景/關係等先天原因,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就是:我們用什麼態度對待眼前的工作。

信奉“混世”哲學的人,每天殫精竭慮想得都是:

怎麼利用公司漏洞省力氣?怎麼防止被戳穿?怎麼能更久地混在舒適區?怎麼假裝努力?怎麼甩鍋嫁禍別人……

這些能力,哪一樣能成為你日後存身立世的核心競爭力?

去年朋友公司混進去這麼一位“混世魔王”。

乍見很驚豔:履歷光鮮,言必“區塊鏈”、“加密貨幣”等新名詞。說話很漂亮,接個話超機靈,特會給領導提供情緒價值,天天在朋友圈曬加班,講感恩。

可幾個月過去了,一個渠道也沒開發,一個客戶也沒成交……這運營總監是來打醬油的嘛?混了幾個月底薪,灰溜溜走人,圈子這麼小,很快被行業拉黑了。

混混們說白了,就是朽木上的蛀蟲——短時間內鑽了體制和規則的空子,似乎揩了公司很多油,但實際上,真正賠的是他們自己。

做了一筆最不划算的交易——用最稀缺的時間,換了一點小錢,還順道透支了自己的未來價值。

自檢:你是不是職場中濫竽充數的那個人?

4

怎麼避免自己變成“佛系員工”,主動或被動淪落成一個濫竽充數的老油條?

經常自檢,看自己的狀態有沒有異常:

你有沒有感覺現在的工作很容易?甚至“閉著眼也能完成”?

如果是,你已身陷舒適區,不知不覺“混”上了。

輕鬆,代表著沒難度,沒挑戰,意味你一直在重複——哪怕你每天被填的滿滿的,本質上也還是流水線上的一個熟練工,成長變得緩慢,身入險境而不自知。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說過:

“把生命耗費在一些簡單操作上的人,因為所做的工作根本不存在困難,所以也不可能為了解決困難發明出什麼,自然就喪失了開發聰明才智的習慣,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人類愚蠢且傲慢的模樣”。

再問自己第二個問題:

如果現在領導重用你,讓你獨立去負責一個項目,對KPI負責,你是欣然前往,還是往後退,猶豫著說:

“我只是一個××,我不懂××”?

很多人只執著於所謂“份內事”,不肯走出舒適區,去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最後就變成了:

“我只是一個文案,不懂運營啊”

“我只是一個實習生,不懂行業啊”

“我只是一個打工的,不懂得商業模式啊?”

……

這樣“拎得清”份內份外,很可能,你永遠都只是一個××。

這個時代,機械重複是很可怕的:因為你賴以生存的整條流水線,整個行業都可能不復存在了,作為一個僅會某道工序的工人,你將情何以堪?

自檢:你是不是職場中濫竽充數的那個人?

小建議

在職場中,請不斷拷問自己:

(1)“份內”的工作還能再優化嗎?

流程能否再簡化?效率能否再提升?能變成經典案例嗎?能變成你下份工作的支點嗎?能力能平移到別的行業嗎?

(2)“份外”的工作能勝任嗎?

上下鏈條瞭解嗎?行業趨勢瞭解嗎?沒人的時候,你能頂一個公司嗎?有人的時候,你能做到無可替代嗎?

(3)以結果為導向,輸出解決方案的能力有嗎?

前天和朋友閒聊,她說:“無論你是策劃、設計、還是銷售,最終都得學習一種能力。

不管是交給你一個牛肉麵店,還是一個APP,你通過一系列穿針引線的工作,在一個月內,把相關數據做上去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真正讓僱主為你買單的支點。

自檢:你是不是職場中濫竽充數的那個人?

5

李善友教授在自己的年中演講中說:

企業的第一目的是增長。身處第一曲線的玩家(比如諾基亞),增長會隨時間而衰落,它必須能發展自己的第二曲線。

像亞馬遜做的那樣:第一曲線是顛覆書店,同時佈局第二曲線:電子商務,甚至同時佈局第三曲線:亞馬遜雲計算。

正是因為第二、三曲線的全線薄發,亞馬遜2018年一躍成為全球估值第二的巨頭。

職場人的第一目的何嘗不是增長?你現在是停留在第一曲線吃老本?還是未雨綢繆開始佈局你的第二、三曲線?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