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讀: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孟子》解讀:


接上文,孟子從談論音樂入手,逐步推導到治國之道。

(孟子曰)臣請為王言樂:

(為,去聲。此以下,皆孟子之言也。)

(這以下都是孟子對齊宣王說的話。)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鑰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田獵:在野外打獵。在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一項帶有軍事訓練性質的活動。由於它要發動百姓驅趕野獸,各級地方官員都要準備物資和親自參與,所以古人主張應該在農閒時候有節制地舉行,以免擾亂正常的主產秩序。)

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蹙,子六反。頞,音遏。夫,音扶。同樂之樂,音洛。鐘鼓管鑰,皆樂器也。舉,皆也。疾首,頭痛也。蹙,聚也。頞,額也。人憂戚則蹙其額。極,窮也。羽旄,旌屬。不與民同樂,謂獨樂其身而不恤其民,使之窮困也。)

(舉,都。疾首,頭痛。蹙,皺眉。頞,額頭。人憂愁苦惱就會頭痛皺眉頭。極,貧窮。羽旄,旌旗一類。不與民同樂,是說君王只顧一個人快樂不管百姓如何,使百姓們窮困。)

(另:疾首蹙頞(cù è):疾,《說文》:“病也。”蹙,《說文新附》:“迫也。”引申為聚也。趙注云:“疾首,頭痛也;蹙 ,愁貌。”王夫之《四書稗疏》雲:“疾首者蓬頭不理,低垂喪氣,若病之容耳。”頞,《說文》:“鼻莖也。”)


《孟子》解讀: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孟子說:那就讓我來為大王講講音樂吧!假如大王在聽樂隊演奏,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為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

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華麗的儀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為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

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不和民眾一起快樂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