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出馬仙-細說道教正神 土地爺

由於眾多道友詢問我關於土地爺的法印問題,我在此統一作答。

土地爺是古代漢族傳說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級別最低的一位。俗話講“別拿土地爺不當神仙”。在漢族民間,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態,性格各異。作為地方保護神,他流行於全國各地,舊時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現象存在。

東北出馬仙-細說道教正神 土地爺土地神又稱土地公或土地爺,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較低。但在漢族民間土地信仰極為普遍,是漢族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中國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眾神中處於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龐大。舊時,在中國大地上,幾乎到處可見石砌的、木建的小小的土地廟,裡面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婆,香火還挺旺。

東北出馬仙-細說道教正神 土地爺按道教理論來說,一個村落一個土地神。土地神多為當地有名之士,死後經過冊封,奉為本地土地福德正神。土地神類似於神界的村長,並認為其屬於城隍之下,掌管鄉里死者的戶籍,是地府的行政神。自東晉以後,隨著古代中國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土地神也演變成為在道教神階中只能管理本鄉本土的最低級的小神。東晉的《搜神記》卷五稱廣陵人蔣子文因追賊而死。東吳孫權掌權後,蔣子文顯靈於道說:“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這裡所指的福爾下民,就是指的保佑本鄉本土家宅平安,添丁進口,六畜興旺,並且為人公道。

中國南方土地廟常有對聯稱:“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漢族許多地區的習俗,每個人出生都有“廟王土地”——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於每個人的籍貫;人去世之後,道士做超度儀式(即做道場)時,都會去其所屬土地廟作祭祀活動。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屬,到土地神廟,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閩南、臺灣人則認為,土地神可以保佑農業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神是功能性極強的神明。一般說法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祇,為一鄉一里之神。

有的道友問我,這麼普及的神用什麼印呢?其實他是借印的。傳統道教法脈中,土地爺是沒有印信的,按陽間來說是級別不夠,因此就出現了借印,就是借城隍爺的印。

城隍作為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最遲在唐代即奉祀城隍,它因襲漢族民俗,視城隍為保護地方、主管當地水旱疾疫及陰司冥籍的神靈。

明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廟裡的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他對土地公公及其上級城隍爺極為推崇愛戴。他下旨京城和幾個大城市的城隍爺的神職為王,職位為正一品。各府、州、縣城隍爺的神職分別為公、侯、伯,從而與當地的官署衙門同等級別,使城隍廟興旺起來。

一個府有個府城隍爺,一個州有個州城隍爺,一個縣一個縣城隍爺,全國有個天下都城隍爺。城隍爺算是神界的市長,土地爺算是城隍爺的下屬,土地廟算是城隍廟駐各村辦事處,這是土地爺和城隍爺的關係。

因為城隍爺是人們心目中陰間的長官,所以很多地方的城隍爺常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來充任。希望他們的英靈能和生前一樣護佑百姓,除暴安良。例如北京的城隍爺是文天祥、楊椒山。文天祥是南宋忠臣,這是人所共知的。楊椒山是明代大臣,因彈劾奸相嚴嵩,被捕入獄,死於昏君奸臣之手。杭州城隍爺周新,在明朝永樂時任浙江按察使,鐵面無私,人稱“冷麵寒鐵”。後遭奸臣汙陷而死。浙江衢州的城隍爺是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楊炯在衢州當過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任上。南寧、桂林的城隍爺蘇緘和浙江紹興的城隍爺龐元,均是忠臣良將,對百姓寬厚仁慈。鄭州城隍廟供奉的是漢劉邦麾下大將紀信。漢高祖劉邦三年(公元前204年),項羽圍劉邦於滎陽,危難之中,紀信冒充漢王,使劉邦得以逃走。“羽燒殺信”就是說的這個故事。

東北出馬仙-細說道教正神 土地爺最使人感興趣的是上海的城隍爺,近百年來,供奉在上海城隍廟大殿中的“三城隍”都是大有來頭的名人。上海老城隍廟原為霍光神祠,供奉的是西漢名將霍光神主。

上海建城隍廟,相沿成習,霍光成了上海資格最老的城隍爺。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過。傳說他是一個孝子,因其母感嘆未見過金鑾殿,故專門建了一座象金鑾殿的建築。被人告密,皇帝派員來查,他就連夜將殿改成金山神廟,躲過了一場災禍。清軍南下時,遭到上海地區人民的強烈抵抗,清軍將領原準備屠城。屠城前夜,清軍將領夢見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準殺人,這才取消了屠城計劃。因秦裕伯“顯靈”,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為城隍爺。

城隍爺是有官印的。這裡的官印指的是他們的私人印信。城隍神的官印,系模仿凡間府、縣官印造成。依府、縣品秩,其印用銅。又因明清時傳城隍隸屬於龍虎山嗣漢天師,故其印由天師頒發。原來凡府縣建有城隍廟即有此印,現遺留已極少。

今上海道教協會存有上海縣城隍印,其印正方形,邊長9釐米,高11釐米。印文為篆體陽文九字,分三行排列。邊款前鐫“上海縣城隍顯佑伯印”;右鐫“五十四代天師大真人頒”,左鐫頒印日期“大清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初七日”。城隍印古時頗受崇拜,凡地方上有疾疫災害發生,或祭厲等,都須請用此印。不少地方還圍繞用印形成若干習俗。如浙江龍游等縣城隍印於除夕“封印”至次年正月十八日“開印”,屆時要舉行“開印”儀式。夜間由縣知事或縣長齋戒沐浴,奏樂擊鼓,鳴鑼喝道,前往城隍廟,焚香點燭進行祭拜。紳商立兩旁陪祭。到規定時辰,贊禮人高叫“用印”!縣官即三跪九叩首,在預先用黃裱紙寫好的佈告上,蓋上城隍爺的大印,差人貼在廟門口、照牆上。當夜要演天亮戲。次日出城隍會。

東北出馬仙-細說道教正神 土地爺上海縣城隍顯佑伯印、廣東都城隍印,天下都城隍印,都是某個地區,某個廟的印,古時縣官上任還要去城隍爺那報到,縣城隍爺的印信還得縣太爺管著,民間村落打醮還得去城隍廟請城隍爺蓋印批准,祭祀當堂土地也是借用縣城隍爺的大印。所以說某地城隍爺印是官方的一個象徵,按嚴格意義上說不屬於行法的法印。

但是道教神仙府院體系中有提舉城隍司一司,專掌天下城隍,他的印信“提舉城隍司印”為此司寶印,他才是嚴格意義上道教行法的法印。

提舉城隍司印——按《上清天樞院迥車畢道正法》捲上雲:此印代表法師受提舉城隍司之職,代天行化,故名。印闊二寸二分,方正,厚八分。印文為“天文篆”,凡六字分二行疊書。凡行法科儀中發牒城隍須用此印。又云倘帶此印,則所至之處,該境陰官自報,皆有鬼神迎送,城隍差兵吏助法。經過山林廟宇,渡江、河、海,常有該處城隍所屬兵吏侍從。

所以土地爺的一些事務是借城隍爺的印信頒佈施行的,所以不存在土地爺的印信。要用也是借當地城隍爺的印或者提舉城隍司的印。

現在網絡交易平臺上法器行業興盛,無良的法器商臆造出各種“法印”,如土地寶印、城隍寶印、三清寶印、月老寶印、觀音寶印、和合二仙印等等等等子虛烏有的印章。望諸位道友明鑑。

由於各地傳承不同,可能和各位道友的說法不同,歡迎各位道友斧正、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