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是匈奴人,爲什麼建立漢朝?

嶽曉瑤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記載,劉淵乃是“新興匈奴人,冒頓之後也”。冒頓單于就是那個曾經“鳴髇血汙”殺了自己親生父親,首次統一北方草原,差點活捉劉邦,給呂后寫信求愛的匈奴帝國建立者。那麼,他的後人怎麼改姓劉,並且建立的政權以“漢”為國號呢?

《晉書》中解釋了劉淵姓劉的原因——“初,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冒頓單于本姓攣鞮氏,在白登之圍後,劉邦首次採取了和親的措施,那位宗室女與冒頓的後代,便以劉為姓。在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兩部,右奧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于,遷居中國。在漢靈帝中平年間,南匈奴單于曾經出兵輔助平定黃巾起義,董卓之亂時,他們又入寇太原、河東等地,繼續向中原地區挺近。

挺著挺著,他們就和漢人的區別越來越小了。史書記載,劉淵自幼學習漢族文化,《毛詩》、《春秋左氏傳》、《孫子兵法》以及史書什麼的全都涉獵,成為文武全才。晉朝建立不久之後就進入“八王之亂”的混戰時期,劉淵也正是在此時迅速崛起。他的部下勸他擺脫沒有希望的西晉的控制,畢竟“今見眾十餘萬,皆一當晉十,鼓行而摧亂晉,猶拉枯耳。上可成漢高之業,下不失為魏氏”,意思是咱匈奴有精兵,打晉朝如摧枯拉朽,運氣好了,可以像漢高祖一樣統一天下,即便運氣不好,也能像曹魏一樣稱霸一方。並且因為漢朝立國四百年,現在亡國不久,現在這種天下混戰的局面,更讓人思念穩定的大漢,所以我們應該打著復興漢朝的旗號,收買人心

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劉淵稱漢王之後,果然“遠人歸附者數萬”,他更是高舉“反晉復漢”的旗幟,向全天下宣告“天誘其衷,悔禍皇漢,使司馬氏父子兄弟迭相殘滅。黎庶塗炭,靡所控告”,並且以劉備的蜀漢為正統,追封后主劉禪為孝懷皇帝,正兒八經地以大漢繼承者自居。

這種“借殼上市”的方式,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常見,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向天下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正統性,對招徠百姓,穩定政局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國史通論


劉淵雖然是匈奴人,但卻不是一般的匈奴人。劉淵的先祖,是冒頓單于,因為劉邦曾將一個劉姓宗室女嫁給冒頓單于,還與冒頓單于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就都姓了劉,直到劉淵這裡,其實都是冒頓單于的子孫。匈奴與漢朝皇帝,從這裡論,雖然打仗打了很多年,還是親戚關係呢。劉淵的父親劉豹,曾經是曹操的部下,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戰功。劉淵從小就學習漢文化,他懂的漢文化知識,比漢人一點也不少。

所以劉淵是一個漢化的匈奴人。不象長期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人一樣。劉淵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後,決心稱霸中原,與晉朝爭奪天下。他是純種的匈奴人,卻將建立的政權名字取叫漢朝,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劉淵認為:第一,他本身姓劉,祖先又與漢朝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叫漢朝天經地義;第二,叫漢朝可以收買人心,奉蜀漢劉備、劉禪為正朔,可以收買一部分的人心,讓他們歸附自己;第三,匈奴與漢朝曾經約為兄弟。弟繼兄業,繼續叫漢朝,也符合法理;第四,劉淵以自己是漢朝的外甥自居,魏、晉本來就得國不正當,從他們手裡奪取天下,正是替天行道之舉。所有的戰爭都需要一個正大光明的名義,劉淵將自己建立的政權叫漢朝,其實正是利用的這個名義。事實證明,劉淵的策略是正確的。他正是利用漢朝的名義,滅掉了晉朝,成為五胡十六國中第一個國家,漢趙。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這個問題有意思。

我大略說一下:

1、到西晉初,內附的匈奴人基本漢化了

匈奴曾是華夏之勁敵,漢匈戰爭持續三百年之久。東漢初(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附漢稱臣。北匈奴在公元89年及91年遭到東漢兩次毀滅性的打擊,一蹶不振,餘部逃往中亞,漢匈戰爭以漢帝國的全勝而告結束。


南匈奴內附後,曾有過幾次叛亂,均為東漢政府所平定。到了東漢末年,匈奴內附中國已超過160年,他們居住於塞內,漢化程度已相當高。為了融入華夏文明,匈奴人加快漢化步伐。匈奴單于一族原本姓“欒提”,他們自稱先祖是漢朝皇帝的外孫(漢與匈奴的和親),身上有皇家劉氏的血統,故而改姓為“劉”,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漢文化的吸收。

匈奴分為五部,以左賢王劉豹勢力最強。劉淵是劉豹的兒子,從小拜崔遊為師,學習經史,努力汲取漢文化營養,他姿貌俊美,充滿英傑之氣。西晉開國後,朝中不少人向晉武帝推薦劉淵,認為他文武全才,必可為國家建功立業。

2、西晉內亂,劉淵乘機崛起

公元288年(太康十年),劉豹去世,劉淵子承父業,成為匈奴左部帥,後來改稱北部都尉。劉淵為人豪爽,慷慨好義,禮賢下士,故而許多人前去投靠他,這裡不僅有匈奴五部的豪傑,也有幽州、冀州的士人。

晉武帝死後,帝國開始政變頻頻,進入大動盪時期,諸王為了爭權奪利,大打出手。這是一個以武力說話的時代,軍事力量頗為強大的匈奴五部逐漸成為諸王爭取的對象。公元304年,在鄴城遙控朝廷的皇太弟司馬穎為了拉攏劉淵,表薦他為冠軍將軍,率部協防鄴城。同時,司馬穎還給了劉淵“監五部軍事”的權力,於是劉淵成為匈奴五部認同的領袖。

當時正是“八王之亂”,雄心勃勃的劉淵不肯充當司馬穎的打手,他以召集匈奴五部為理由,離開鄴城。在匈奴五部的擁戴下,劉淵稱“大單于”,集結起一支五萬人的大軍,把單于王庭設在離石。

右賢王勸劉淵恢復呼韓邪單于的事業,劉淵的答覆是:“大丈夫應該效法漢高祖、魏武帝,何必效法呼韓邪單于呢?決意逐鹿中原。

3、劉淵以“漢”為國號的原因

公元304年,劉淵開國,國號為“漢”,此時距南匈奴內附已過二百五十年了。

為什麼用“漢”呢?劉淵是這樣說的:以前漢帝國能長久擁有天下,在於給人民恩惠。我乃是漢朝劉氏的外甥,約為兄弟,哥哥死了,弟弟繼承,這難道不行嗎?

這裡劉淵說的哥哥是誰呢?我估計是蜀漢第二任皇帝、劉備的兒子劉禪。蜀漢亡國後,劉禪投降曹魏後,在公元271年去世。劉淵所說的大漢,包括西漢、東漢、蜀漢,劉禪死了,他劉淵要把這個皇統給續上。

由於漢代奉行和親政策,匈奴單于之後裔確實有漢人之血統。以前是大漢帝國庇護南匈奴,如今大漢帝國垮臺了,我匈奴改姓劉,要重新立起漢室。

為了表示自己是繼承漢室皇統,劉淵還煞有其事地修建八座漢代皇帝祭廟,包括“三祖”與“五宗”。“三祖”就是三位開國皇帝,西漢劉邦、東漢劉秀、蜀漢劉備;“五宗”就是五位傑出的皇帝,包括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漢明帝、漢章帝。

同時,他又把劉禪尊為“孝懷皇帝”。搞這麼多名堂,無非證明自己乃是貨真價實的漢室繼承人。

應該說,匈奴人的漢化比較徹底的。比如劉淵之後的兩個皇帝,其子劉聰與其侄劉曜。劉聰對經典史籍很精通,博學強記,還能寫一手好文章。在二十歲時,他前往京師洛陽求學,許多名士都跟他有往來,年紀輕輕就已經聞名京師內外了。劉曜同樣卓而不凡,喜歡讀書,文筆優美,常自比於樂毅、蕭何、曹參,可見深受漢文化的薰陶影響。知道匈奴人以漢化為榮,就不奇怪他們把國號稱為“漢”了。


君山話史


哈哈哈哈哈劉淵雖然是匈奴人,但卻不是一般的匈奴人。劉淵的先祖,是冒頓單于,因為劉邦曾將一個劉姓宗室女嫁給冒頓單于,還與冒頓單于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就都姓了劉,直到劉淵這裡,其實都是冒頓單于的子孫。匈奴與漢朝皇帝,從這裡論,雖然打仗打了很多年,還是親戚關係呢。劉淵的父親劉豹,曾經是曹操的部下,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戰功。劉淵從小就學習漢文化,他懂的漢文化知識,比漢人一點也不少。

所以劉淵是一個漢化的匈奴人。不象長期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人一樣。劉淵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後,決心稱霸中原,與晉朝爭奪天下。他是純種的匈奴人,卻將建立的政權名字取叫漢朝,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劉淵認為:第一,他本身姓劉,祖先又與漢朝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叫漢朝天經地義;第二,叫漢朝可以收買人心,奉蜀漢劉備、劉禪為正朔,可以收買一部分的人心,讓他們歸附自己;第三,匈奴與漢朝曾經約為兄弟。弟繼兄業,繼續叫漢朝,也符合法理;第四,劉淵以自己是漢朝的外甥自居,魏、晉本來就得國不正當,從他們手裡奪取天下,正是替天行道之舉。所有的戰爭都需要一個正大光明的名義,劉淵將自己建立的政權叫漢朝,其實正是利用的這個名義。事實證明,劉淵的策略是正確的。他正是利用漢朝的名義,滅掉了晉朝,成為五胡十六國中第一個國家,漢趙。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尊者帥哥尊者15025586


一、劉淵與漢室

曹操時期,曾嫁漢室女給劉淵祖先。

二、文化強勢影響

自漢武帝始,漢對匈奴就是高大上的存在,匈奴人尤其南匈奴已經基本漢化。


四川達州


接收漢文化,和漢人通婚,就是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