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加速國際化,將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征戰歐洲!

7月23日,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對德國媒體表示,京東正大舉投資物流和線下零售,拓展美國和歐洲的業務,並計劃在2019年敲定進入歐洲市場的戰略。

其實,早在今年的2月份,劉強東就在英國《金融時報》採訪中透露過自己的國際化戰略計劃,京東的野心是在幾年內把國際化業務遍佈整個歐洲大陸,挑戰亞馬遜。

這次劉強東喊話進軍歐美市場,到底憑的是什麼呢?

京東加速國際化,將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征戰歐洲!

京東全球化戰略目標依託於京東物流國際供應鏈的支撐

從京東在印尼的國際化戰績來看還是很清晰的,先從不發達的東南亞地區印尼入手,印尼擁有近3億人口,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京東將中國的電商物流體系複製到印尼,通過搭建一體化的倉儲配置物流,覆蓋了印尼7大島嶼和483個城市和6500個區縣,現已在雅加達地區推出印尼配送標準時效產品“210”服務,這套完整的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大大縮短了當地的配送時效,從5-7天縮短為85%的訂單1天內交付。

目前,京東物流國際供應鏈擁有110多個海外倉,原產地覆蓋達到100%,以及在印尼當地的自營配送網絡,提供倉儲、清關、配送的一站式跨境供應鏈服務。京東的自建倉配體系,通過“複製”完整的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實現物流價值,而從印尼和泰國的發展現狀來看都得到了不錯的發展和認可。

京東加速國際化,將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征戰歐洲!

此外,京東物流國際供應鏈負責人韓鎏表示,“這是一種新的跨境直郵模式,京東物流國際供應鏈打造的印尼專線,全程操作可控、物流跟蹤可追溯,尤其是印尼當地為京東自營配送服務,為用戶提供具有價格競爭力、安全的優質產品,卓越的購物體驗以及可靠、快速的服務。為進一步打開印尼及東南亞市場,實現商流的規模化提供了物流基礎。”

在今年的618活動期間,京東以傲人的數據迎來了來自美國互聯網巨頭Google的合作,並得到Google的5.5億美元戰略投資,依託於Google在搜索引擎技術和精準營銷方面的優勢,加上京東在供應鏈和物流領域的優勢,雙方將為東南亞、美國和歐洲等多個地區提供開發零售的合作方案,為全球的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購物體驗。

目前,京東在業務佈局上已經覆蓋了整個中國的物流體系,並且慢慢覆蓋東南亞市場,下一個十年目標就是歐洲市場。

京東用十年的技術和服務沉澱了良好的物流標準,接下來就是全面應用京東物流和人工智能的開放階段,從海外設立海外倉儲配送體系以及人工智能系統,包括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無人超市在內的無人“黑科技”等軟硬件結合。

從歐洲市場搭建京東最後一公里人工智能物流網絡系統

“做成全球供應鏈服務這件事情、成為一家真正的技術和創新驅動的國際化企業是我們今後十年最大的夢想。”劉強東對全體員工說。

對於歐洲市場的佈局,京東表示將在兩年期間至少支出10億歐元在法國建立一個物流網絡。對於京東來說,如果可以在法國運營自己的物流網絡系統,依託於大數據的核心優勢,京東在倉儲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物流網絡等技術上進行了深度佈局。那就意味著未來將在24小時內將在當地實現最快的配送體系。

除此之外,京東計劃於2019年上半年在英國劍橋成立首個研究院,這將是其在中國境外的第二個研究中心,將聚焦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英國的人才和教育是一流的,”劉強東表示。他補充說,如今在歐洲招聘人工智能人才的成本低於美國甚至中國。

京東加速國際化,將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征戰歐洲!

“我們的效率主要來自我們的物流管理技術,從第一天起我們就針對在線要求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統,”劉強東表示,“像DHL這樣的公司用十幾年前的技術構建了他們的系統,他們很難在一夜之間推翻自己的系統。”儘管京東擁有高效的物流系統,在歐洲的最後一公里配送上,京東目前還是考慮歐洲委託當地合作伙伴完成最後一公里遞送。

除了歐洲市場,劉強東還打算在年底就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作為亞馬遜的地盤,雖然在中國業績不怎麼樣,但在國際上佔據的地位也是不可動搖的。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亞馬遜在全美的電商銷售總額中佔43.5%,是美國最大的電商公司。而除了美國,亞馬遜的業務範圍早已滲透到上百個國家。

京東加速國際化,將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征戰歐洲!

從這裡看,不論是阿里的全球化業務,還是亞馬遜的國際巨頭地位,對比之下還有不少差距。但如果單從物流上來看,京東的一日達優勢在美國還是很有競爭力的,這種優勢也在於它自身極強的可複製性,對比佈局歐洲和美國這兩個市場,劉強東也放下狠話:“在未來10年內京東集團半數的利潤將來自海外”,可見對於京東的未來,劉強東還是有足夠的信心的。

可以預見,未來京東在推進國際化業務的進程中,將更加重視技術領域,發展雲計算、大數據、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以此推動京東在歐美國家的戰略化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